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雕刻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編縮本乾隆大藏經刋印緣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新文豐編輯部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释《藏经》 历代藏经雕刻 缘由 内容 价值

    ㈠释「藏经」「藏经」者,即历代对于佛教典籍集其大成者,或称「三藏经」、「一切经」和「大藏经」等,以佛一代教化所说诸经、律、论,名为「三藏」;在各种大藏经中,以汉文藏经最受人重视,以其资料最丰富、卷数最浩翰和义理最完备,诚为研究佛法的宝典所在。㈡历代藏经雕刻佛教在东汉时期传进我国,唐朝以前,大多数是手抄本,自从雕版刷印初兴,藏经渐有刻印本出现,而全部藏经雕板——官刻大藏经则始于「开宝藏」蜀版本(西元九七一至九八三年),成为我国第一部大藏经;相继有「万寿藏

  • 文章殷商的雕刻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9期  作者:姚夢谷 出版时间:1979-09-25
    关键字: 殷商雕刻艺术 文物鉴赏 文物知识简介 河南安阳 殷墟发掘

    进入历史时期的殷商时代,在雕刻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时不仅为精美细致的靑铜器制记,为白陶器镌刻华纹,同时还长于攻坚,如玉、牙、骨、石质的雕刻,这些非有高度技术基础不能为。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民国廿三年三月在河南省安阳侯家庄西北岗发掘的大理石枭和虎,是立体雕刻,枭作坐立状,两足与尾着地,两翼以及头背的羽毛,都予以图案化,小的羽毛如鱼鳞依次密布,周身用三十多种图案综合组成,石虎作蹲坐状,张口露齿,双耳竖起,非常威猛,周身上下也用图案组成,躯体布有八

  • 文章山西的佛教石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佛教石刻 演进过程 雕刻风格 历史地位

    上,处处显出东方哲学上内省的喜悦与绝对理想美的内含造型。以今日世人的眼光衡量魏晋隋唐石刻,确实是中国佛敎艺术的至宝。在宗敎内涵表现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从云冈、天龙山、龙门的佛敎雕刻艺术,可以充分体会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及艺术理想。魏晋隋唐石刻,就雕刻的表现形式与技巧,据硏究佛敎雕刻艺术专家学者分析,大致可分为五种风格:一、北魏云冈期的风格:佛像巨大,高达十三公尺至十八公尺,线与面构成极单纯化,姿态堂皇雄伟、宽肩、粗颈,脸型丰满,眼睛长而锐利,鼻极端正,唇厚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