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长沙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薛岳将军与长沙大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杜宇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薛岳 长沙会战 战役实录

    一、会战时间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在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七开始,至十月八日击溃敌军为止,共计二十二天。二、参战部队在敌军方面,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率领六个师团及波田支队、长江舰队舰艇二百余艘、海军陆战队二个大队,共计拾余万人。在我军方面,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将军率领十三个军,另有工兵、砲兵、通讯兵各若干团,共计拾余万人。三、战况简介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中旬,日军分四路进犯长沙,一路是正面主攻部队,由其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十三师团担任,循粤汉路南下,企图突破新墙

  • 文章长沙与岳武穆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长沙 岳飞 杨么作乱

    一、引言岳武穆与长沙之关系,可分二则,一则为于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年)元月以神武副军都统制本职,兼知潭州(今长沙)并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一则为于绍兴四年九月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及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年)元月任鎭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以所部平巨寇杨么。前者,武穆虽有兼知潭州之命,实际未曾莅任,乃由洪州(今南昌)至茶陵(长沙东南)进剿曹成匪患,曹成匪部逃窜今湘、桂、粤省边区,武穆于剿平之后,还军江州(今九江

  • 文章海丰长沙海口之长沙砲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长沙炮台 历史遗迹 长沙海口

    长沙,位海丰县域西南十六公里处;该地为一由潮水冲积而成之长条状沙场,故名。其海湾名长沙湾,古名丽江浦,自北面有水流入,名丽江,河口处称丽江水,今称长沙海口[1]。南宋时,文丞相天祥尝率舟师驻守[2]。岸上有山,名丽江山,其下旧有古垒,传谓宋军营寨遗蹟。明代,于长沙港口设长沙军营,以官军四百员名,打手二百五十名驻守;又于丽江山及丽江门二处设置烽䗔,各有哨了军防守,人数不详,皆隶海丰所[3]。今马宫区埔埕鄕北山村北面,地名倚壁处山脚处,有一古垒墙基遗址,长寛

  • 文章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追忆长沙大火惨案曁三次长沙会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9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5-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长沙会战 长沙焚城 战争记述

    一、长沙大火惨案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件演变成中日全面战争后,迄二十七年秋,华北至华中苏、浙各省沿海港口已被日军占领,我国之海外连络补给重心遂转到华南的广东和香港,日军大本营为打击我国的抗战意志,遮断我国对外之补给线,乃决定进攻广东。二十七年九月下旬,以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古庄干郎之第五、第八、第一〇四师团为基干编组战斗序列,担任攻略广东之主要任务。自九月下旬起,日寇第二十一军所属各师团,利用船舶分别由青岛、上海、大连各港口运输至澎湖马公,继以主力

  • 文章长沙的古往今来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陳英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地方志史略 长沙古迹 长沙简史

    湖南见于历史,至唐朝始有「湖南观察史」。今省治长沙,为禹贡荆州之域。(按荆州故城,在今安鄕、常德两县境内,后汉始由古汉寿县迁徙湖北江陵。)春秋时代为黔中之地,楚国之南境;秦并楚置巫郡入黔中郡,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分黔中以南之沙鄕置长沙郡,统治湘川。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由此可见长沙以前属南郡,后改隶黔中。

  • 文章长沙李篁仙遗诗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譚訓聰 出版时间:1975-01-15
    关键字: 长沙市 李篁仙 人物遗诗

    芳魂,三生三上伶俜影,犹是当年旧梦痕。梦中诗曾是当年楚大夫,灵犀一点记湘隅,春风江上年年绿,暮陵听鹧鸪!古意娟娟幽兰花,寄根在深谷,弱质未蒙尘,敢为君子服。妾家桥水西,车马日相逐,卖笑堆黄金,奚当妾所欲。妾身诚不艶,妾心固如玉。红药初茁,书寄邓保之绎淡淡神仙骨,何年错飮霞,谪居仍小劫,漂泊又长沙!世乱存斯节,天心护此花,东风好相惜,莫更使无家!本是托根厚,开阳兴更生,一时春最早,羣卉气相倾。弱质自为惜,孤芳已大明,幽兰在空谷,潜隐独何情?重过海王村故居(海王

  • 文章长沙辟市琐忆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魯了翁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长沙市 往事回忆 市政建设

    暑窗无聊,翻阅旧籍,以资消遣,读到湖南文献第三卷第一期,吴伯卿兄所撰「民国以来之湖南省政」一文,涉及本人办理长沙市政一节,不免勾起我四五十年前的旧事,年华老耄,记忆犹新,往事如在目前,用将任内琐事,拉杂敍述,以飨读者,只能以明日黄花视之也。一本苦经,从头说起长沙古为郡治,已历数千年,秦汉以来,即有城池,以资防衞。汉末,韩玄为长沙太守,关羽来略地,与韩将黄忠战于长沙,这是家喩户晓的故事,今长沙北城外有古吊桥,即其地也。每读资治通鉴,常有小吴门大西门的记载

  • 文章天炉战法与长沙三次大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林華平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天炉战法 长沙大捷 会战简介

    有「长沙会战碑」纪其史略(该碑高七尺、寛二尺三寸,碑额为篆体大字、碑文是隶体寸楷,台湾尙保存拓片)。兹特分志三次会战槪要如下:第一次长沙大捷㈠会战日期: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七日起至十月八日止,共计二十二天。㈡双方参战部队:1敌方: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领六个师团及波团支队、长江舰队舰艇二百余艘、海军陆战队两大队,共计十余万人。2我方:由薛长官率领十三个军、另有工兵、砲兵、通讯兵若干团,共十余万人。㈢作战区域:自鄂南、湘北至赣北武宁,共二百五十余方里。敌当时扬言

  • 文章长沙会战与南岳会议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鄧文儀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长沙会战 南岳会议 两湖会战 抗日战争

    中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阀的战争,从民国十六年北伐军抵山东,受到日本军事干涉,造成济南五三惨案开始,经过东北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上海一二八战争,不分胜负,实行停战,先后十年。在此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由进行**勦匪战争,致力对日作战准备。到二十六年,中日战争开始,中国政府确立持久抗战、全面抗战方针,争取主动,以求克敌制胜。从二十八年武汉撤守之后到三十一年,三年之间,主要战场移向湖南,长沙先后三次会战,国军均获大胜。南岳三次军事会议,对全般

  • 文章八年抗战中之三次长沙会战(选载)——抗战期中之重要历史文献——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2期  作者:何應欽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长沙会战 抗战资料 历史文献

    一、第一次长沙会战(二十八年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二十八年九月初,敌设对华派遣军总司令部,派西尾为总司令,板垣为参谋长,企图打破军事僵局,首以长沙为首先下手之处,九月中南昌之敌约两师团(第一〇一及第一〇六师团之主力),秘密向赣江以西移动,同时鄂南之敌亦秘密向湘北移动,计有第六师团、第三三师团,及第三、第十三师团各一部,共约十万人,长江敌舰亦向岳阳方面集中,企图会攻长沙;我侦悉敌企图后,即准备对东方面拒止南昌敌军之西进;对北方面则待敌深入予以聚歼。十七日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