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长安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光武劉秀的太學同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劉令輿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刘秀 太学 长安 邓禹 严光

    年八十乎?或至年八十乎?若建武十七年,年八十,则光武年四十七,严光大于光武三十三岁,至少严光死于光武前,光武死时年六十四,则严子陵无论如何、一定大于光武二十岁以上,则光武二十岁游学长安时,严子陵已四十岁以上,可能是代师授课的老学长。严子陵以学术界前宿,不愿再为后学屈膝,亦自有其心理环境之复杂因素存焉。再对于光武游学长安的前辈,首先要推光武的长兄伯升了。在齐武王縯传中,伯升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平林兵王匡陈牧等。而在顺阳侯刘嘉传:嘉后与伯升俱学长安,习尙书

  • 文章长安沧桑史(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李則芬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长安 历史 贞观年 诗词

    四、万国衣冠拜冕旈时代唐代,特别是贞观中,声威远播,万国衣冠拜冕旒,闻名世界,那是长安最繁华荣耀的时代。贞观四年(六二九)大破突厥,其酋长纷纷来降。于是四夷首长相继来朝,请太宗为天可汗,羣臣及四夷首长皆呼万岁。既而俘颉利可汗至京,四月戊戌,上御顺天楼(顺天门楼),盛陈文物,引见颉利,先数其五罪,念自便桥之役(武德九年,太宗初即位时)以来,不复大为入寇,特免其死。颉利哭谢而退,诏馆于太仆,厚廪赐之。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汉高祖困于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

  • 文章唐代长安百万人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莊申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吴承恩 唐玄奘 唐太宗 韩愈 长安城 慈恩寺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唐僧玄奘是这部神怪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实玄奘并不需要吴承恩为他宣传。就在唐代初年,他往返中印而取经回国的事蹟,恐怕已经是家喩户晓的。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正月下旬,玄奘回到当时的国都长安。据「续高僧传」里的记载,当玄奘还没进入长安,只到达长安西郊的时候,为欢迎他的归来闻风而至的人,已有数十万。如果把这个数字当作四十万人来计算,也许其中的十万人,可以视为长安附近各地的人,而其他的三十万人,或者可以视为长安居民的总数之半。假如

  • 文章唐代长安百万人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莊申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唐代 长安城 人口 历史资料

    台湾人口已经突破两千万,其中有两百七十万集中在台北市。你可知远在唐朝时,首都长安就有一百万人聚集?当时人口结构之杂,犹胜今日之台北!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唐僧玄奘是这部神怪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实玄奘并不需要吴承恩为他宣传。就在唐代初年,他往返中印而取经回国的事蹟,恐怕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正月下旬,玄奘回到当时的国都长安。据「续高僧传」里的记载,当玄奘还没进入长安,只到达长安西郊的时候,为欢迎他的归来闻风而至的人,己有数

  • 文章京城古建築著名景觀數據之考證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北京 古建筑 著名景观 数据 长安街

    北京,为金、元、明、清、民初北洋政府时历代朝代都城,有许多古建筑,著名景观的有关数字独特,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已知的和不知的均不能确定,口耳相传或以讹传讹,莫衷一是。笔者,当年在故都读书,住家多年,以上之感受亦一直在我心中、脑际萦绕着,为解除此惑,年来走访台北几处较大规模图书馆,或从电脑中补充、核对、反复对照,获取较为可靠数据。长安街有多长?过去称长安街是指从东单至西单,长度为七·四华里。通常说是「十里长街」,则是指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为十三

  • 文章紹興異僧——懷一上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2期  作者:袁建祿  出版时间:1978-12-06
    关键字: 绍兴异僧 怀一上人 长安讲经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宗敎思想最发达的时代,尤以佛敎;佛敎在北周时,因周武帝的毁佛,曾经一度衰歇。隋朝初年,由于隋文帝的提倡,佛敎复盛。开皇元年诏允百姓出家为僧,并令百姓出钱,营造佛像,当时在京师长安和并州、相州、洛州诸大城邑,由官家主持腾写佛经,分别储于庙宇或官府秘阁之中。开皇二十年更明诏天下,护扬佛道说:「佛法深妙,道敎虚融,所雕铸佛像,图写眞形,率士瞻仰,用申诚敬,敢有毁坏偸盗佛像、及凟神形者,以不道论,沙门道士坏佛像者,以恶逆论」。于是天下慕风景从

  • 文章萧县长安村农村经济调査报告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4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长安村 农村经济 调查报告 1932年

    长安村是萧场、萧庵子、陈坝子、刘坝子、陈屯、小姬庄这六个村落的总称。在萧县北鄕,离城三十里,离铜山县城约五十里。因为少受灾荒影响,所以在这破碎褴褛的局面之中,总算还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村;小康人家,累累可见。全村二百十四户,九百六十二人,地主占十一户(中间有五户留一部份土地归自己经营,但大多利用雇农和用牛力换来的人力来从事耕种,所以把他们列入地主之中),自耕农八十五户,自耕兼佃农六十户,纯粹佃农四十一户,其他农民十七户。㈠本村户数统计本村农民共计一百八十六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