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镜花缘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镜花缘》海、灌方言浅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張訓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镜花缘 方言 浅析

    清嘉庆间出世的长篇小说《镜花缘》[1],它的语言和《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名著一样,具有明白晓畅、洗炼生动的优点。除此之外,作者还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成功地把海州、灌云[2]一带活在人们口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土语摹写下来。借助方言土语,对生活作出生动形象的描写。因此,广泛地吸收方言土语,精当地使用方言土语,可以说是《镜花缘》的主要语言特点之一。书中那些活泼新颖的方言口语的运用,是札根于作者对生活的眞实感受,用以再现生活。李汝珍,河北大兴人

  • 文章海州文獻錄景印後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79-09-01
    关键字:镜花缘 李汝珍 《海州文献录》

    负才名;原籍乃海州中正鄕(现属灌云县)。刘家原为望族,以其嫁至沭阳钱家;因而世多误为籍隶沭阳。又章老前辈谈到:一、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祖籍为大兴人(属河北省),实在海州落户。以其兄李汝璜久任海州盐官,彼幼年随兄在海州板浦读书,并娶许家女为妻室。因与其妻舅许乔林、桂林兄弟同就学于凌廷堪大师。故其学受凌氏及许氏影响颇大。二、李汝珍的学识,应以其音韵学作代表。现在的注音符号,该受他的影响很大。因他硏究音韵,偏重实用。又彼所倡「空谷传声」,大类军用方面的「旗语

  • 文章镜花缘》与古海州的关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洪金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李汝珍 出身生平 镜花缘 海州渊源

    据张友鹤校注、一九五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一年第六次印刷的《镜花缘》版本《前言》介绍,《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人,大约生于一七六三年,死于一八三〇年,在世六十七年。一七八二年随哥哥李汝璜(时任板浦盐课司大使)到海州,并拜海州学人凌廷堪为师,因妻子早逝,后续娶板浦许桂林和许乔林的姐姐为继室。他在海州期间,除一八〇一年到一八一四年两度出任河南县丞外,其余三十五年均在海州板浦渡过,一直到死。他在海州出版了《李氏音鉴》、《受子谱》、《字母

  • 文章李汝珍三部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姚祥麟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李汝珍 古镇板浦 姻亲挚友 野史研究 镜花缘

    古迹史乘,「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萤窗雪案费鉆研」,五十五岁时终于写成了奇书《镜花缘》。(这里得指出:李汝珍在写作《镜花缘》过程中,不可否认地得到了板浦许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许阶亭的《案头随录》、《河防秘要》,许桂林的《七嬉》等著作,都被李所借鉴参考;许乔林不但为他提供资料,而且为其初稿修正。因此,许氏对该书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镜花缘》是一部「花样全翻」的新传奇,是我国古典文学花苑中的一朵奇葩。李汝珍别居艺术匠心,以《山海经》为引子,借题发挥,指斥

  • 文章略论「镜花缘」产生的历史背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張訓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镜花缘 历史背景 文学发展

    清嘉庆年间产生的长篇小说《镜花缘》,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产生较晚,规模较大的作品,由于它面世不久就爆发了鸦片战争,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中,因此对这部小说很少有人硏究。讨论它的文章凤毛麟角。直至一九二三年胡适才对它进行考证,写出《镜花缘引论》一文。稍后(一九二五年),冯浣君先生又写了《镜花缘与中国神话小说》,发表在《语丝》第五十四期上。而写文章较多的是灌云中正人孙佳讯先生。时至今日,所见的文章多偏重于考证作者的生平和成书过程,以及版本等问题,却不见有人硏究产生

  • 文章李汝珍紀念館巡禮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吳中成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李汝珍 镜花缘 李汝珍纪念馆 故居建筑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鎭—板浦。这就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镜花缘》诞生的地方。作者李汝珍在这儿生活了三十多年,结交了许多饱学之士,流传下许多文坛佳话。为了纪念这位博学多通的大才子,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两年的建设,李汝珍纪念馆于今年金秋时节举行了开馆典礼,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鄕亲和四面八方的游客。李汝珍纪念馆座落在板浦东大街,占地一千五百平方米。由新建的门厅、主展厅和修茸一新的故居组成,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纪念馆厅正中门楣上

  • 文章浅谈《镜花缘》的艺术缺陷和思想价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張可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镜花缘 思想价值 艺术价值 艺术缺陷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我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吏治的腐败,人民的不满,已经使各种社会矛盾充分地暴露出来。正是这样的时代,造就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高峰。先后出现了像《红楼梦》、《儒林外史》这样一些伟大的文学巨著。稍后一点出现的《镜花缘》,成书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也不愧为一部文学名著,在我国的小说发展史上,自应有它的一席之地。文学这种社会现象,无疑的,是历史生活、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方式当然是多种多样和曲折复杂的,但它都有帮助

  • 文章镜花缘》与古海州的不解之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吳中成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镜花缘 李汝珍 古海州 不解之缘 淮盐

    镜花缘》是清代继「红楼梦》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又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它的问世,与古海州有着不解之缘。作者李汝珍(字松石),是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大约生于一七六三年,卒于一八三〇年。他为什么到古海州来呢?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他的哥哥李汝璜(字佛云)被清廷派到海州来做官,遂从大兴移家到古海州的板浦。李汝珍随兄移居,在板浦生活了三十多年。写作《镜花缘》从开始构思、创作到最后定稿,「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初稿、二稿成于板浦,最后定稿

  • 文章镜花缘》地方风物索隐(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劉兆元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镜花缘 地方风物 纸牌 黄酒 葛根粉

    五、桑墟十湖海赣沭灌地方有口皆碑:「桑墟大姐会裱牌」。其实桑墟街上,绝大多人,男女老少都会裱纸牌,只是女孩子心灵手巧,裱出的纸牌质量好,销得快。因此,桑墟附近几十里范围内都想到桑墟攀亲,在旧社会谁取了桑墟的姑娘,谁全家就有了饭碗子。后来桑墟附近几十里范围都能生产纸牌,都是桑墟嫁出去的姑娘传授的。这样「桑墟大姐会裱牌」就越传越远越响。桑墟人裱的纸牌,就是《镜花缘》中第六十八回、七十二回、七十四回等多次提到的「十湖」。海州城西南五十里的地方,沭阳县境内自古

  • 文章镜花缘」中海灌方言口语拾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張可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镜花缘 海灌方言 北方方言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研究

    李汝珍在他用半生心血写成的《镜花缘》中。使用的是北方方言,我们读起来觉得明白晓畅。作者常以南方话(实际是吴方言)「弗得知」与书中人物的语言相区别。我国使用北方方言的人数占使用汉语言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于这一方言的地域广,使用的人数多,因而不同地区仍然有许多相互区别的习惯用语,即地方方言口语。例如海灌一带的方言口语就属北方方言中的淮海次方言。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就使用了许多海灌方言口语。这是因为李汝珍虽然是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但由于他年轻时(二十岁前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