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郑和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郑和为何赐姓「郑」而不姓「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郑和 赐姓原则 郑和赐姓研究

    问:近读郑和传,知郑和原来姓马,因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请问:古时天子赐姓,有无原则?为何赐姓「郑」而不赐姓「朱」?(台中·戴礼)师大历史系教授王家俭答:一、古时天子赐姓,有无原则?天子(或诸侯)赐姓之事,我国史籍很早即有记载,翻阅「左传」,即知不乏其例。赐姓原因大体多由帝王对臣下的喜爱,或为酬报其功劳而起。在上者既因此而示恩宠;在下者亦由之而倍感荣耀。于是日后遂相沿成习。非仅行之于君臣之间,甚至朝廷还将之扩大,作为笼络外族的手段。如同唐之赐姓于沙

  • 文章郑和下西洋和杨景衡的后勤支援——记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3期  作者:李秉鈞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郑和 杨景衡 下西洋 《天妃灵应之记》

    茶余饭后的趣事传谈,杨大参回乡后,即将该航船模型供奉在瑞安镇海门(南门)天后宫。船模抵瑞入宫,地方轰动,一路鞭炮迎送,香案街迎仪隆重。乡贤季德玑曾作《和杨大参归迥诗韵》颂之:『高年龄兴绕桑田,乞得沧州[2]贺监船[3]。列圣久烦方面寄,全闽独恋福星悬。秋风桂露婆娑长,夏日棠阴蔽柿莲。进退光明俱合道,讵料师正乐松泉。』而后,逐步演变成为我郡民间唱『乌郎船』(谐音)的由来。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队起程后,长乐『天妃行宫』住持杨一初,将(天妃感应之记)碑刻拓片,派人专程

  • 文章伟大的鄕贤郑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6期  作者:宗霖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东西交通史 郑和身世 郑和下西洋 出使事迹

    在本文献第五期里,拜读李伯老鄕长简介鄕贤郑和的伟大事蹟,引起我对于威震四海的史实,产生极浓厚研究兴趣,由于工作关系,航海与我有着很密切的接触,公余研读航海史,对于明代光复大汉声威,派遣郑和七下西洋的丰功伟业,极为崇敬,也许发乎爱国爱鄕的意念,特再补续,以励后进,千古不朽,万代传扬,藉而表彰之。凡研究世界航海史蹟的同好,都知道公元十五世纪末叶及十六世纪初,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也是航海业极盛的时代。当初,欧洲各国,以航海互争霸权,其目的在寻求殖民地

  • 文章还鄕赴郑和研究会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3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1993-12-25
    关键字: 郑和研究国际会议 开幕式 风景名胜 文艺晚会 郑和公园

    开展郑和研究 台湾地区出发首届郑和硏究国际会议,定于民国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十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昆明举行。我在五月初接到昆明郑和硏究会的通告后,由于眼睛近视,家里的人,不放心我一人前往,因此回信没有肯定答复赴会。只是早年读孙文学说,其中有一段说:「当明初之世,成祖以捜索建文,命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其第一次自永乐三年六月始受命巡洋,至永乐五年九月而返中国。此二十八个月之间,已航巡南洋各地,至三佛齐而止。计其往返水程以及沿途留驻之时日,当非十余个月不办,今姑

  • 文章郑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我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郑和学术研讨会 美洲新大陆 史料考证

    今年是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六百周年,江苏省郑和硏究会于十月十八日,在南京举行郑和学术硏讨会,并邀请英国硏究郑和的史学家加文·孟席斯与会。孟氏于今年三月四日、十五日先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和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上提出令史学家为之震惊的观点,即中国的郑和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早七十二年、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早一个世纪发现美洲新大陆,并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孟氏此次来华,也特地带来与此相关的新著——《一四二一:世界从此改变》。在南京的郑和硏讨会上,孟席斯就他的看法

  • 文章東亞最偉大的航海家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宗霖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设备状况 组织人员 资料目录 妈祖

    幕僚之职,归来即著此书。四库全书中有目录,钱曾氏读书敏求记有引文,并称其「序事详赅,行文赡雅」。但原书今已不传,殊为遗憾,不复考证矣!以上三书是郑和随从的纪录;此外明人所著三书,因年代相去不远最有参考价値。1.西洋朝贡典录:黄省曾著。黄氏字勉之,吴县人,明嘉靖辛卯十年(一五三一)擧人,是书有三卷,序于明正德十五年(一五二〇)自谓:「摭拾译人之言,若瀛涯,星槎,鍼位诸篇一约之」。2.武备志:茅元仪所辑。茅的祖父茅坤,明归安人,嘉靖进士,累官广西兵备佥事,自负

  • 文章滇人有緣紅海邊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5期  作者:林興智 出版时间:1985-12-25
    关键字: 中阿交流 郑和下西洋 滇人留学阿拉伯

    中国与阿拉伯两大民族文化的交流,开始甚早,尤以陆上丝道的通行和海上航行的来往,颇盛一时。在那时代有些什么云南人参与远游阿拉伯的事迹,尙待吾人从实的考证,留待以后报导。仅就明朝宣扬国家文化,开创国际友谊的云南玉溪人三保太监郑和先贤而言,他曾率领数万雄兵伟大舰队七下西洋,而远至红海的名港吉达,并晋麦加域代表国家谒见阿拉伯国王,开拓了中阿两大民族友好的门道,也创立了万年不朽的航海新纪元,并启发了后来云南人与红海之滨的缘份。前淸时,滇西先贤学人马复初,会远道负笈

  • 文章三保太监即郑和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作者:莊練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郑和 三保争议 历史记载

    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人尽皆知。明史郑和传云:「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可知三保太监即是郑和之事,本无可疑。但如今却有了问题。明人严从简所撰「殊域周咨录」云:「三保之称,不知是郑和旧名,抑西洋私尊郑和、王景弘、侯显等为三太保故耶?」将「三保太监」怀疑为「三位太保」,则三保太监当然不是专指郑和一人的了。至于另一种说法,则以为「三保」应是「三宝」之说,因为郑和曾在宫中主管内承运库,库中所存倶系金银诸宝,故因其职掌而有「三宝太监」之名。这些错综纷歧

  • 文章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周年纪念 历史资料

    □朱春哲扬起征帆六百年,长风破浪访西天。德威赫赫惊寰宇,名望恢恢载史篇。锦纛艨艟昭日月,银钲鼍鼓震山川。文明远播东非亚,万国衣冠庆凯旋。□朱春发(一)郑和七次下西洋,六百年前名远扬;到达亚非红海口,全球航史创辉煌。(二)郑和航海去西方,开辟通商国运昌;文化交流通四海,中华民族闪金光。□耿新亚(一)豪杰郑和导远航,金陵启渡下西洋;和平友好开新路,华夏文明传四方。(二)劈波斩浪下西洋,沿岸观访妙策良;科技交流联国际,通商贸易架金梁。(三)黄钟大吕玉声隆,欢庆

  • 文章隨建文帝出亡的海州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海州乡贤 明清文化

    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专作《建文逊国》一卷,将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大量叙述建文帝流亡事迹的书籍汇集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史料。所谓建文逊国,意思是朱元璋的皇太孙及皇位继承人朱允炆在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没有举火自焚,而是带着二十二个臣僚出逃,把皇位让给了朱棣。建文帝则扮成僧人,与随从流落各地,最后在正统年间回到南京宫中,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在明朝历史上,建文逊国是件大事,它不仅改变了明朝的帝系,而且导致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