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德经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年代最早楚簡「老子」問世——郭店出土抄寫於兩千三百年前更接近原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湖北荆门 郭店楚简出土 道德经

    博物馆签订了出版合同。荆门博物馆组织楚简专家缀释校,历时三载,终于揭开了这批抄写于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的中国年代最早古籍的神祕面纱。其中,郭店简本《老子》语言朴素,极富哲理,言辞简约,与其他传本华丽深奥的文风迥异。在章次结构和文句上,简本《老子》不分「德经」和「道经」,与流传至今的「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的今本《老子》(亦称《道德经》),和「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长沙马王堆帛本《老子》都有很大区别。郭店简本《老子》是不同于已知的四百五十多种《老子》传本

  • 文章老子道德经简释自序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張揚明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道德经 译释 序文 老子研究

    老子是全世界第一个发现宇宙本体的哲人。老子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哲学。这部宝典,已有梵文、拉丁文及日、韩、英、法、德、义、俄、土、荷各种外文译本。硏究的笺注论述,多达一千六百余家。近年欧美各国更是硏习成风;但是道德经迄今犹无定本。据明焦竑老子翼引傅奕考覈:项羽妾本,安丘望之本,河上丈人本,均为五千七百二十二字。洛阳官本则为五千六百三十五字。晋王弼本或为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或为五千六百一十字。河上公本为五千三百五十五字或五千五百九十字。而宋濂所见本为

  • 文章《老子》和老聃(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陳錫勇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老子》 道教 老聃 道德经

    《老子》和《老子》一书的作者,学者多有争论,《老子》的作者是春秋时代的老聃,老聃姓「老」名「聃」,「聃」或写作「耽」,不是「李耳」。《老子》是老聃的著作,分上下篇,俗称「道德经」。

  • 文章《老子》和老聃(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2期  作者:陳錫勇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老子 老聃 道德经 道教

    作者说:「老子是遵道尚德无为」,是「道法自然故无为」,不是一般人说的无为,而是不妄为,一般人都误会了。道家讲的是「自然道德」,讲白些就是「尊重大自然自然存在的生态」为「道德」,不是「以人为本」的道德。

  • 文章爲太極拳尋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楊玉振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太极拳 寻源 道德经 老子

    太极拳是既精且广。根据五,六千年道家的理念,由明朝封为通微显化眞人的张三丰祖师一脉相承,依老子“道德经”所示,将道技合一而创太极拳。其所以历久不衰,代代相传,就是因有拳经拳典及一些口诀,流传于世,惠及人类。绝非徒托空言,而是肯定的。然而,到现在还有人怀疑,太极拳是不是三丰眞人所作?甚至妄加批评攻讦,蓄意贬抑,捕风捉影,考据失实,认为张三丰祖师的事蹟是奇闻轶事,附会虚构,却又提不出太极拳不是张三丰祖师新创的佐证。致使一般人对太极拳的根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彷徨

  • 文章老子道德经「一物两向的转变律」浅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秦維聰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道德经 老子 一物两向 解道

    推介引言豫籍旅美学人秦维聪博士,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修得农艺及化学双博士学位。曾任职美国联邦政府环境保护署,当时并担任美国华府区河南同乡会的秘书长。秦氏是河南鹿邑县人;而鹿邑则是春秋时代伟大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者,道德经的著作者老子李耳先生的故里。由于此一因缘,秦氏在学生时代,即开始研读道德经。退休后整理研读心得,并参考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两汉墓穴中发现的帛书《老子》,就晋代王弼注释的道德经八十一章,补正为十章

  • 文章道德经》读后感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道德经 “以正治国” 顺应自然 读后感

    我读的《道德经》是尹元泰先生将《道德经》分成八十一章,以每一句的第一句为章名,每章先录原文,然后写「缘由解析」再用白话直译原文,很是得体通顺。我国在尧、舜、禹、汤时代板图都不广大,到了周朝有万国九洲之称,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贡献安邦定国策略频出的时代。这就是《道德经》产生的背景。尹先生定为王者之道。恰如其分。《道德经》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释出他的含义。《道德经》著作时是我国春秋的动乱时期,作者意在消弭当时「穷兵黩武

  • 文章奏著「李耳道德经补正」在台出版缘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路統信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李耳道德经补正 出版缘起 内容简介 往事回忆

    河南鹿邑为中原古城,民性朴实,人情敦厚;虽处偏僻,然自古以来,地灵人杰,学风鼎盛。春秋时代李耳于此诞生,创始道家学派,后人尊称老子。老子言行,见于礼记曾子问篇者凡四,可证当时孔子之所从学。与儒家学派的孔子齐名。比希腊哲学苏格拉底大约还早了一百年。李耳撰「道德经」,书名亦称「老子」,凡五千余言,是春秋时代的一部不朽哲学名著。内容艰深学者难解其眞义;加之后人把李耳神化,更加深了道德经的玄奥与神秘性,两千五百多年以来,虽有上千种的「解老」论著刊行于世,唯今所传

  • 文章老子道德经读后之联想及其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6期  作者:任翔 出版时间:1995-06-10
    关键字: 老子 道德经 古代神话 自然人类 科学

    解三才之始,测未来于后老子道德经一书,虽短短五千余字,若能细细体味;其内容实无所不包,堪为千古不朽之名著。壹 天、地、人之由来一、道德经有关天、地、人之片段引述:(二十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文章老子著作道德经首创「道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学说足以棒喝天下留训千古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8期  作者:沈徑瞻  出版时间:2008-12-25
    关键字: 老子 道德经 道家学说 历史意义 学术讨论

    一、老子的姓氏及生平据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鄕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又叫伯阳,曾任周朝图书室的柱下吏。老子治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就是自己不声不向的不求名利,潜修道德之学,是他成功的关键。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评价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隐君子也。老子在周朝居住很久,后见周朝衰落,决定离去。他骑着青牛到了函谷关,守关令尹兴奋地说:你将隐居了,一定要帮我写一本传世的书。老子就留下来,写了道德经五千余言而去。以后便不知他的下落,史书上也无记载。二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