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德伦理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橫渠與孔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陳正榮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张载 孔子 孟子 人格形态 道德伦理

    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为圣人而后已。「(张子全书序)横渠之学批驳老庄佛释之说,虽非尽得其分,而承绍孔孟遗说者,则屡迁不移,守正无失者也。道德进路之人格型态孔子称至圣,孟子称亚圣,其所以为圣人,虽曰天纵聪明有以致之。然孔子犹言十室之邑,必有信如丘者焉。而孟子则云舜何人也,予何入,有为者亦若是。如此则孔孟业已肯定人性上达可以致圣,故圣人人人得而为之。故先天成圣之可能性已被预设,所求以至圣人之境者,唯问学持守而已。虽人人得为圣人,而非人人皆为圣人,所以

  • 文章吾欲孝,斯孝至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孝道 伦理 父母 祭祖 道德

    多年來臺灣的經濟快速發展、斐然可觀,惟其社會風氣迄未改善,「敎化,國家之急務也……。風俗,天下之大事也」。可是最近作奸犯科者多爲高級知識分子,士大夫之無恥是曰國恥,言念及此,能不悚然。

  • 文章弟子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5期  作者:管季  出版时间:2011-10-01
    关键字: 《弟子规》 蒙学 伦理道德

    弟子规》是传授伦理道德的蒙学读物,影响最为广大的一本书。自清代开始传授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部蒙学读物比它更为风行,在清代,许多地方政府都会飭令所属州县,将《弟子规》列为私塾或义学的童蒙必读书籍。作者李毓秀,字子潜,清代山西绛州人。从党冰壑游近二十年,精研《太极》、《西铭》之说,是一个理学家。生活在康熙年间,八十三岁时卒。本来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但因撰著了《弟子规》,死后他的牌位也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经贾有仁修改之后,才改易

  • 文章现代化的伦理建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陳應棠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伦理建设 现代化 科学化 社会道德

    桌的喜宴,这些都是由于商人喜欢花天酒地所造成的。欲把社会伦理建设建立起来,非从商业道德着手不可。政府虽有若干法令限制,但总觉得不是治本之计,下列提出几点建议:(1)普遍推行勤俭美德。各阶层组织成立勤俭会,由教育界发动,次及各阶层,使形成社会勤俭风气。若专靠勤俭建国一空口号,恐无济于事。(2)扩大道德重整会组织。现今有道德重整合唱团,但只注重歌唱,而歌唱亦未表明道德意义;故须扩大组织,使成为改良社会风气的先驱。(3)组织信用公司,尤以商业为主,确实货真价实

  • 文章孝親 兄弟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孝道 父母子女 伦理道德

    吉安 胡荣祥为人在世不可不知其孝,盖双亲之情,养育之恩,如同大海,无以可比,观现今社会,五常道德,沉沦含糊,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无以伦焉,苦不堪言,败坏风气,沉沦无规。古训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二老,全无烦恼。」可知亲如宝,金钱万贯难买一老,老者即生吾育景之双亲,古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想而知,师长亦可称为双亲,盖双亲身兼教,养儿女之职,身教,言教,以身作则,世人皆知也。父母恩亲 山高海深,十月怀胎,三十哺乳 十年教养,历尽

  • 文章宋代士大夫的道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德毅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宋代士大夫 道德观 顾炎武 范仲淹 重建政治伦理

    即造成致命伤,只要人心不死,是可以很快中兴的。南宋以半壁山河仍能偏安一百五十年,就是很好的例证。二、宋初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建北宋的士大夫,特别是史学家,认为宋朝应以唐为鉴,试观唐王室不重伦理道德,有女主窃国,有外戚干政,有藩鎭、宦官、朋党之祸国,更有叛臣大盗之称兵作乱,终亡唐社,都是应当严防的前车之鉴。当朱温篡唐之日,宰相杨涉为保富贵,竟担任押传国宝使,亲以玺绶,献给贼臣朱温,实在是不知廉耻。这又应当怪谁呢?追根究底,这是唐代君主没有留意养士之过,使士大

  • 文章伦理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李國幹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伦理 道德 文化 礼仪 教育

    这具有永恒的价値。』他在新加坡提倡三代同堂,提倡学习华语华文。并且要对不孝顺不养育年老父母的新加坡人,立法机关制订法律,课以刑事处分,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百善孝为先,敬老尊贤,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如果这伦理文化,能移植到美国,使美国人也能得到亲情的滋养,友情的润发,我想美国的社会,必更安静和谐。美国一些社会硏究学者也有此感想,他们认为中国的伦理文化对于西方社会很可能是一帖治病的良药。我大胆的说,伦理文化不仅可以恢复中国过去的光荣历史,也可以拯救西方社会道德

  • 文章復興中華文化表揚好人好事

    来源期刊:《闽聲》 第13期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好人好事 伦理道德 基本条件 特殊条件

    本刊讯】台北市林森县同鄕会顷接准中华民国各界表扬好人好事运动推行委员会代电嘱发掘好人好事并即向会推荐等,已提交理监事会讨论,并公吿全体会员,如有合于表扬标准者,即向本会推荐,以便作初步审査后,由会提出推荐。五十六年表扬好人好事代表,已自即日起,接受推荐。推荐表应于十月底前,汇寄台北市该会办理,表扬大会于十二月初旬在台北市扩大擧行。表扬好人好事运动委员会规定:此次表扬好人好事代表大会,将以响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宏扬伦理道德,履行忠孝德行之人士为表扬重点

  • 文章《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志节之内涵》及《谈孝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4期  作者:劉紹唐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谈孝经》 伦理道德 五种孝道 刘绍唐

    以德治国,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儒家的基本观点,为使读者对这些观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现将美籍华人,已故刘绍唐先生撰写的《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志节之内涵》及《谈孝经》两篇文章推荐给您。这两篇文章曾发表于《旧金山时报》,虽然他是介绍该美国人看的,但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整理时略有改动)刘绍唐先生简介旅美侨胞,诗人刘绍唐,于前年八十八岁时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他祖籍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竹园村。先生自幼聪敏,弱冠后踏入政界,历任洛阳市、郑州市警察局长、抗日挺进军三十

  • 文章蒋总统论伦理文化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伦理思想 “天下为公” 理性 伦理的目的 伦理道德

    蒋总统伦理思想的学术渊源蒋总统在手著「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中曾说:「国父的主义。是渊源于中国固有的政治与伦理哲学的正统思想,而同时参酌中国现代的国情,摘取欧美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的精华,再加以国父自己独自见到的眞理所融铸的思想体系。」此是蒋总统阑述 国父三民主义的话,而我们应知继承国父遗志的 蒋总统,其伦理思想同样具备学术渊源,兹分别论述如左:一、继承 国父之伦理道德思想国父的伦理思想,是服务造福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是以「民生」为中心观念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