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轮船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国轮船买办制度(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12期  作者:王洸 出版时间:1963-12-25
    关键字: 轮船 买办 契约 保证金

    公司,在货主未能交付前,应代货主缴付;⒋所雇用之人员,如使轮船公司遭受损失时,负赔偿之责。就上列四点,其责任殊为重大,依照第1项,设轮船公司不能如期将货物装出或运达目的地,或在运送途中发生意外,使货主遭受损害时,买办应负交涉之责任。第2项倘货主将约定托运之货物,临期退装,或未达约定装载量,则轮船公司即遭受空舱之损失,买办即应负责赔偿,或叧行兜揽其他货主同量之货物,以资抵补。第3项货主设不能如期交付运费,买办应先负责垫缴,而后再向货主索取,惟此种情形,殊少发生,即或

  • 文章寧波港概說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期  作者:葉湘舟 出版时间:1969-12-30
    关键字: 宁波港 宁波轮船 地志

    我国自鸦片战争后,于淸代道光二十二年与英国订下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宁波即为其中之一。宁波为浙东要口,亦为货物呑吐口。自此以后,宁波港轮帆进出频繁,商业亦逐渐振兴起来。玆依据抗战复员后交通部上海航政局宁波办事处所调查之㈠宁波港港埠情形。㈡宁波港原有轮船业及所属轮船经营航线一览。摘要录之于次,藉佐同鄕诸公鄕思之一助。(一)寗波港港埠情形一、位置宁波港位于浙江省东海岸。轮埠所在地在浙江省鄞县县城之北部,东经一二一度三十四分,北纬二十九度五十三分,名甬江

  • 文章轮船海员与宁波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1期  作者:•虞彝• 出版时间:1976-02-01
    关键字: 轮船 海员 宁波 航海 口音

    一、最早做轮船海员的中国人民国三十五年三月,在上海各省海员元老,有一次空前绝后的茶谈会,耄耋一堂,共话沧桑,正在其乐融融,不知那一位提起「最早做轮船海员的中国人」问话,引起粤甬元老一场口舌之争。广东元老认为粤籍侨胞,早已遍及世界每一角落,轮船兴起,自得做海员先机,香港被割后,就地人上英轮的更多,那时我中国还没有一艘轮船,所以广东人是最早做轮船海员的中国人。宁波元老则根据上一代海员家庭留传的辛酸史话,以及至今船上沿用的宁波土音航海成语,宁波海员自不后于

  • 文章囘憶抗日期間從郵二三事(下)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6期  作者:承允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太古轮船公司 飞机轰炸 收支账目 汇票

    至二十七年七月初已陆续送囘约二十局。其时余奉苏管局令,调充苏管局会计科审核组组长,即将离沪赴京,这份照应苏区撤沪各局之差使方落到常熟局李局长身上,萧规曹随,他办起来比余轻松多了。余之调任苏管局会计科审核组组长,说来话长。二十六年十二月日军于水陆两路围攻南京,苏管局局长英人李齐雇英商太古轮船公司之「万通」轮停于下关江中,危急时率职员带公件登轮暂避兵火,拟候战停即囘局办公。敌机不察,疑为我国军事船只,飞临轰炸,轮上邮员惊慌,纷纷泅水逃生。李局长电告伦敦英政府

  • 文章福建交通史(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1期  作者:李漢青  出版时间:1970-09-10
    关键字: 厦门外海交通 航海业 轮船公司

    十四、厦门之外海交通厦门为五口通商之一,地介香港上海之间,轮船出入极为频繁。惜我国航业落后,以致所走南北航路之轮船,操于外国人经营之六和公司(太古、渣华、和丰、谦利、永茂生、德忌利士(义和)六家轮船公司)之手。太平洋战事发生,洋轮多被召回国,海航因之艰涩。抗战胜利,厦门海航复通,外轮固然复航,但我国营招商局增轮颇多,我华侨亦多集资从事交通事业,一时气象蓬勃,厦市与外港交通颇见便利。玆将战前及战后之航业分别敍述如左:抗战前航业招商局在晨光路五号,经理为吴主

  • 文章常州交通運輸憶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期  作者:獨醒  出版时间:1969-05-15
    关键字: 常州交通 交通运输业 快船班船 轮船 羊头小车

    带,船上有六至八人摇橹,如沿河道有平坦岸边者则由七八人拉纤,行程中或摇橹或拉纤,有节有拍,款乃声中,齐一步调,船行飞奔、每小时时速可达十五六里。班船则以载货为主,时速不计,船家收取船资及水脚费,信用可靠,从不遗误,普通行旅商人均乘快船。城鄕行旅如有特别事故,另有航船可雇,行程较快,用费也较大。又如东鄕芙蓉圩焦溪一带有一种尖头小船,每小时时速可达二十里,一人划浆,载货及人约数百斤,船在水上像箭一般的飞奔,小巧玲珑。民国十几年才有小轮船,前面是机器船,后面拖

  • 文章川江領江公會之由來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文林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领江公会 川江航线 重庆海关 巡江司 华商轮船公司

    重庆自前淸光绪十七年辟为商埠设立海关后,海关内即设一巡江司,以整理川河航线,使外国货运,得以直入川江。第一任巡江司,为英人蒲南田,蒲氏知川江引水不易,乃聘请木船帮最富经验之梢公刘发喜,引导测量,幷以刘氏为领江,领老蜀通一船入川,是为川江行轮船之始。是后不久,浦氏自以为对川江航线已有把握,自放一轮东下,旋即失事,乃聘请木船帮之老手,充任领江。故此时川河领江均系华人,所给月薪不过三四十元,木船帮人亦甚满足,因华人之生活标准原甚低也。入民国后,外商入川贸易者日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