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词解读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與古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8期  作者:李匡寰 出版时间:1989-10-20
    关键字: 诗词解读 学者观点 艺文选萃

    我喜讀古詞,因詞中婉轉溫柔之情,可使暴躁之性變為溫馴,稍欠涵養雅量之人,也可變化氣質,表現修養風度,尤其在今日社會裏,財殺、姦殺、兇殺等等怪現象,層出不窮,若能讀詞養性,就不會逞一時意氣之滿足,退一步之想,也可化戾氣為祥和。首先提到白居易的一首「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頭頭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這是遊子在異郷明月之夜,流水之濱,勾起內心之苦及思故園之情,鄒種悠悠之郷思,感到模糊的明月與流水,都能激起愁思...

  • 文章欣賞詩、詞的美感和語意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4期  作者:羅俊文 出版时间:2009-04-10
    关键字: 欣赏诗、词 诗、词的美感和语意 诗词解读 学者观点

    唐人独占,后人亦有妙词华章。而当乡友老陈晩年结婚我写『鹧鸪天』以贺时就挪用之曰:『偶将词句兰潭唱,老树着花隐丑枝』之句(见本刊120期),虽常哽于心,后观察宋人诗词,亦常引用前人妙句才能释怀,今举晏殊诗词数首为例:其『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昔日香车偕游的缱绻和巫峡云雨的缠绵都成追忆了,眼前梨花院里溶溶的月色与杨柳池边淡淡的风吹伴随我这孤独的人

  • 文章敦煌情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黃永武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敦煌 历史诗卷 《全唐诗》 诗词解读 文献史料

    遠在一千二百年前,於荒漠絕塞的敦煌地方,留下了一張血淚斑斑的詩卷,這張詩卷寫成於吐蕃人攻佔敦煌時期的兵荒馬亂之中,詩人原本是一位大唐戰士,在「戰苦不成功」後,被蕃軍拘俘,飄零於流沙之間。他爲國土淪陷而悲憤,他爲秋夜相思而惋傷,國仇與情淚,正如他所描寫的:「片片雲來盡帶愁,斑斑淚下皆成血。」筆墨都是血淚,至今不曾減弱它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張敦煌遺留的詩卷,現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的東方稿本部,編號爲伯氏二五五五號,卷中大部分的詩篇,都出於「全唐詩」之外,不是編「...

  • 文章落魄詩人李商隱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8期  作者:羅俊文 出版时间:2010-04-10
    关键字: 李商隐 人物资料 诗词解读 学者观点 落魄诗人

    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皆朗朗上口,彼此会心,坊间所见《唐诗三百首》亦只具诗文,不见诠释。笔者老境无聊,搜寻些诗词与同好玩味,写下数篇欣赏诗词之短章,抛砖引玉,或可使对古文化有兴趣者深研,以互动使中华文化绵延承传,更祈盼能欣赏乡友之诗词以为交谊。

  • 文章北宋另一位文壇領袖蘇軾文學名家論述系列之四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8期  作者:鄧海翔 出版时间:2010-04-10
    关键字: 文坛领袖 苏轼 人物传记 诗词解读 学者观点

    但在前提密、徐、湖三州一共八年的地方父母官任上,所作所为却显示苏轼是一位关心民瘼,而有建树和政绩斐然的好官。更可喜的是这个时期,由于心情开朗,文思勃发,使他的文学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带来创作第一个丰收时期,如以下四首诗词,即成为千百年来传诵的代表作:一、《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二、《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水调歌头》中秋大醉作兼怀子由

  • 文章程頌萬先生遺詩評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劉振平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程颂万 诗词评介 人物简传 诗集遗存 诗词解读

    劉振平先生,寜郷人,從事黨政工作多年,現任中華文化基金會總幹事,藝文誌月刊社長,國學湛深,常有政論文字發表。

  • 文章譚嗣同詩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左景淸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谭嗣同 诗词 诗文解读 历史背景 戊戌维新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兩崑崙。這是晚淸戊戌政變被誅六君子之一——譚嗣同臨刑前在獄中題壁的詩。梁啓超譽譚爲國人爲國流血第一烈士,說:「烈士之烈,人人知之。烈士之學,則罕有知之者。」我對於他的政治經濟學,不敢置喙,今僅就其文學,作一簡略的探討。這詩所說張儉,是東漢時人,爲東部督郵,疏劾中官侯覽不軌,覽怒,誣以黨爭,遁去,望門投止,人皆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兩崑崙,一指康有爲,一指大刀王五。梁啓超說:「瀏陽少年嘗從之(王五)受劍...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