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记忆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留步,站一会儿读瞿玮《温州记忆》有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2期  作者:蒙泉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温州记忆 读后感 文化

    人的生命最怕的是失忆。一个人的失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失忆,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记忆是增加生命历史的厚度,明悟生命精神的方向,丰富生命情感的内涵。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一座城市的往事,真的如烟,那么这座城市就没有思想与灵魂,温州人需要记忆。须要有自己一份情感地理上的独特记忆。《温州记忆》一书,是温州人自己写的书。有温州与瓯越文化人文地理的析考:有方言、南戏、三十六坊月等历史文化蕴意;有温州江心孤屿、华盖山、谯楼、永昌堡

  • 文章「故鄕行簡錄」一文錯誤更正

    来源期刊:《同安》 第29期  作者:吳詳平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闲聊所得 记忆错乱 郑重更正

    本会28期会讯第五页「故鄕行简录」一文,系笔者与其他友人探亲返台闲谈中所得之情形,因笔者年老脑衰,记忆错误,误为翁维钧、张朝国、方瑶卿三位鄕长之叙述,殊深歉仄,特此声明郑重更正。

  • 文章抗日老戰士郝端溫華靈廟祭戰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辛東平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抗日老兵 战争记忆 郝端温 华灵庙战役

    近日来,我的心为历史激动着,为那些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的事迹激动着,陪同郝端温老人在乡宁的三天三夜,使我切身体会到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中国人民之不可战胜。三个「彻夜难眠」4月26日郝端温老人(十九军抗日华灵庙二十四壮士的连指导员)在接到邀请他来乡宁的电话后,他的记忆一下回到了65年前的华灵庙战役,回到他在此抗战五年并日夜思念的关王庙乡,激动地彻夜难眠。四月二十七日我们到楼烦县接上郝老,一路颠波,夜里12点半,住到了祁县。老人家不顾旅途劳累,依然讲述

  • 文章建都前的南京憶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7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81-02-15
    关键字: 南京记忆 南京发展 人物回忆 南京物产

    南京爲我國東南一大都會,民元曾爲國都。自政府北遷後,一直爲江蘇的省會。在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奠都於此以前的種種,很値得我們的回憶,至山河名勝,大多依舊,暫且不談。南京爲東南各省敎育的中心,自民國四年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立後,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山東、河南諸省,都有學生前來就讀,有的是由省廳保送的,有些是自費的,多年來造就的人才,着實不少。他們學成後雖多數都是回去服務,但與南高和其後身的東南大學,都有密切的連繫,這是南京成爲東南各省敎育中心的主要原因。...

  • 文章儿时的记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3、4期  作者:張新洪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儿时记忆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熟悉的老面孔吆,依然留在记忆的镜框;那个向往的伊甸园吆,依然封闭在心房。

  • 文章如何使人老不糊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6期  作者:周而親  出版时间:1998-08-20
    关键字: 老年痴呆 老糊涂 记忆减退 预防

    人到老年,难免老眼昏花,听力减退,步履蹒跚,健忘、爱回怀往事,有的老人变得小器,狭隘,仿佛成了老糊涂,这是因为随着组织器官的自然衰退,使老人出现了精神上及体力的减退,但这并不等于医学上的老年期痴呆。老年期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症、中医学称之为老年呆病,病人记忆力可以减退到达眼前发生的事都记不清楚,分不清三餐时间、地点,找不到回家的路,发生迷失的现象,除了记忆力方面,还可以有其他异常,譬如性情方面变得孤僻、顽固,对外界反应淡漠,随地大小便,毫无羞耻感,可以看出

  • 文章大義滅親,話梅愛文女士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6期  作者:蘇虹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梅爱文 反汉奸宣言 历史记忆 生活近况

    汪偽重臣梅思平的親生女兒梅愛文向全國同胞宣告:「我不願做漢奸的女兒,我要打倒我的爸爸!」

  • 文章山藥與馬鈴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9期  作者:長海  出版时间:1972-09-25
    关键字: 山药马铃薯区分 童年记忆 说法考证

    拜讀張其昀先生大作傅靑主傳序,闡述傅靑主爲三民主義的前驅者。文中多發揚我民族正氣,傳播我中華文化傳統精神——不屈不撓,堅靱奮鬥,雖未卽成功於當世,終必復興於後代。先賢護衞國魂,影響深遠之情,躍然紙上,讀來曷勝欽仰。張先生之文章,久已蜚聲文壇。筆者淺學,卽已收集多篇,作爲課子之用。惟張先生所著傳文,內中「山藥(馬鈴薯)」一詞,頗有惑焉。筆者幼年寄寓河南鄭州,每屆秋末冬初,甚多山樂擔販沿街兜售,故識其形狀。醫者言,味甘可食。入藥益補,頗利胃腸。並言以懷慶府(...

  • 文章傳承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5期  作者:胡光祖  出版时间:2005-12-25
    关键字: 滇缅公路 历史传承 抗日战争 民族记忆 勿忘历史

    重走滇緬公路歸來,我所受到最大啓迪就是:作爲一名中華民族的子孫,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定得去傳承的。傳承必須有先輩,必須有對先輩的尊重,離開先輩,沒有對先輩的尊重,那還有什麼歷史?傳承也就不存在了。傳承像路,哪怕是由山洪沖刷而成的崎嶇山路,我們的先輩也曾在路上留下足跡。路于我們之前就有,于我們之後依舊會延伸。而滇緬公路不是一條尋常的路,它是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雲南各族人民在沒有施工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用雙手僅用了九個月的時間修築成的一條「血線」,正是...

  • 文章國殤回聲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5期  作者:張昆華  出版时间:2005-12-25
    关键字: 国殇墓园 历史记忆 陵园形制 抗日战争 时论社评

    在彩雲之南的南端,高黎貢山群峰懷抱裏,有一座國殤墓園。傳奇而又不奇的是,每當秋風秋雨伴隨著紅葉夕陽飄落之時,墓園裏便會響起悠長不絕的軍號聲,在墓色蒼茫中,只見那一塊塊墓碑變成一個個士兵昂首挺胸地唱起歌來;於是,人們就會聽到墓園裏回蕩著「國殤、國殤」的歌聲……關於國殤,權威的漢語《辭海》有兩處解釋:一是「指爲國家作戰而犧牲的人」;二是說《國殤》爲《楚辭·九歌》中的一篇。而《九歌》是「原爲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是戰國楚人屈原根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