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西方文化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西射影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黃海洋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比较研究

    悠久文化根深柢固的古老中國,吹不倒、搖不動,拔不起。五千年來屹立在世界上還是依然無恙。因爲她是「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民主中國,一個大同的社會。又由於大仁大愛之道統,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友愛——仁愛、由愛生情——同情,溫暖了社會。不像西方人由情——色情、產生了愛——私愛,故而不堅。中國人旣然發生了愛,就是有任何——「情」與「形」不對的地方,希望大事化小、由小化無,彼此原諒,並不失其愛,西方人就不同了,所以西方離婚率相當高,沒有家庭觀念、缺少友愛,就是這...

  • 文章論唐君毅先生之價值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3期  作者:曾昭旭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唐君毅 中华文化 自由 价值 西方文化

    唐君毅先生,为学本从西方哲学入手,而以之反观民族传统之文化,沉潜体味,乃深知传统文化之精深博厚,其可贵处尤在圣之相传而深入人心之道德理性与文化意识。唐先生以此深信中华文化秉其和平,悠久之特性(唐先生尝谓西方文化之价値在成就自由,平等之理想;而中华文化之价値则在成就和平、悠久之理想。),必永存而不亡。而唐先生亦即凭此大信(坚强之文化意识,握其玄珠(自作主宰之道德心灵),而得以出入上下数千年之文化遗产中,穿透其汗漫庞杂,厘淸其曲折变形,同情其僵化变质,疏通其

  • 文章救偏起弊賴東方文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3期  作者:南懷瑾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 学术

    集上古文化的大成,以孝为一切德行的根本。他的学生曾子,在大学上,便以修身、齐家,为内圣外王的枢纽。他的孙子子思,也把明诚之教,归本于孝弟之行;从此拓展出中国以孝义治天下的特殊文化。这种文化正像一个十字架,以自己为中心,上孝父母而及于天下,爱子女以垂万世;两旁以兄弟、姊妹、夫妇而及于朋友;这个十字架不是宗教的,而是伦理的,它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西方文化却不然,虽然他们秉承希腊文化的传统,主张自由,固有其特殊的贡献。但他们完全以个人自由为出发点

  • 文章傳統與現代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朱岑樓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中华文化 西方文化 传统 现代 中庸文化

    編者按:本文作者朱岑樓同鄉,現任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湘鄉文獻社長

  • 文章孫中山先生的倫理思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康輝平 盧立菊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伦理思想 东西方文化 道德理念

    儒家用以调解人际关系的「仁」的重要思想;三是儒家十分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即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是儒家传统道德中关于「忠」、「孝」、「信」、「义」、「礼」等道德范畴的合理内涵等等。对固有道德的继承与发展,「他的基本态度是:「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强调「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东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以伦理思想而论、中国伦理重群体,西方伦理重个人。中国伦理以群体为目的,以个体

  • 文章吸盡西江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馮滬祥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西洋哲学史》 译本出版 译本介绍 中西方文化 书序

    禅宗有句名言:「一口吸尽西江水」,这句话代表一种开放的胸襟,足以放眼天下,广纳精华,如今重要的是,如何吸尽「西江水」,用以灌漑「中国土」?也就是如何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作为复兴中国文化的养分?这对今后我们国家的思想文化发展而言,实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根本工作。就此意义而言,此中务本之道,首先便需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的源头—西洋哲学史。因此,如何将「西洋哲学史」能够深入而有计画的介绍给中文读者,便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当务之急。本于这种体认,笔者多年来与学术界的一些

  • 文章國父對人類文化之貢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2011-01-31
    关键字: 孙中山 人类文化 贡献 西方文化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編者按:欣逢中華民國建國一〇〇年,本刊特選刊張其昀先生所著《國父對人類文化之貢獻》一文,深入淺出,對國父思想學說之重要闡揚的重要著作。本文於民國六十四年一月刊於「中華學報」第二卷第一期。)

  • 文章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費景漢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社会思想 哲学 西方文化 平均主义 价值观

    的启示,形成三民主义理论体系,去指导统一新中国制度的重建,以开万年之基,便是三民主义硏究学术化的一个基本目的。从世界观点来看,近年我们常听说的一个口号便是「廿一世纪将要成为中国人之世纪」。哈佛大学杭廷顿敎授(Sam uelp.Huntington),就认为「东西文化的冲突」会是未来国际纷争的源头。这种论调虽然失之于悲观而不具说服力,但是杭氏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将在廿一世纪崛起,而向主宰过去五百年人类社会的西方文化价値(如自由、平等、人权、法治、民主、政敎

  • 文章同鄉動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期  出版时间:1972-01-20
    关键字: 同乡 钱穆 西方文化 历史传统 教育界 旅美学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

    本會名譽理事,史學家錢賓四鄕長,於上月秒在大陸問題硏究會以「東方歷史文化與現代世界」爲題,發表演說。錢鄕長指出,我們東方各民族的歷史傳統與文化特質,是尙和平,不尙鬪爭;重安定,不重變動。東方民族傳統上總能在正義公理上作選擇,而從自己內部努力,不作損害外面他人之打算,他認爲這種潛力與文化特質,若善用之,正可在這個時代,大放光明。錢鄕長說:因爲它們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都從在向外爭利而引起了兩次大戰。只要看聯合國這次關於中國代表權的決議,可見世界的時代趨勢,依...

  • 文章中外人權思想之比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張彝鼎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人权思想 中国文化现状 西方文化现状 西方相关法律 中外人权的异同 大同之制

    类社会所接受,而成为文化的结晶,便有历史发展的价値,而应加以阐述。此一见解,是否适当,尙祈读者不吝指示。更由于西方文化,演进到今天,也发现了若干缺点,有些缺点,似乎比较中国文化,稍加严重,如能参采中国文化的长处,作为补救,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或稍有裨益,以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呢?作者愿就此加以分析比较,试为申论。就人权运动而言,西方社会,似亦发生一些偏差,能否用我国仁政观念,予以补救,使人权运动更为完备,亦正本文论述之列。本文题为中外人权思想比较,因篇幅有限,只以欧美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