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叶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之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巖風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汽船 茶叶 医院 邮政

    和改装,取名为「顺利」,这是温州自有汽船之始。温州最早经营茶叶的商号温州盛产茶叶,是浙江省重要的产茶区之一。最早在温州经营茶叶的是广东专营丝茶的徐润。清道光年间,徐润得知温州盛产茶叶,质量上乘,就不远千里前来温州开设「润立生」茶号,经营绿茶。因系首创,又经营得法,获利甚丰,此后经营茶叶者日渐增多。民国三年(一九一四)欧战爆发后,因茶叶外销受阻,绿茶无法出口,遂将茶叶发酵,经复制而成红茶。这是温州研制红茶之始,当时为浙江有唯一制作红茶的地区。温州集资自办的第一家

  • 文章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9期  作者:陳琳璋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茶叶历史 茶叶种类 茶树种植 茶叶概述

    82.11.30.一、茶的概说㈠茶的客史:我国发现茶种最早,古时称茗。植茶的历史亦最古,至今茶之起源尙没定论。但就消费来观察,三代以上,茶被认为药材,视为珍品。考自史籍,飮茶始于秦、汉而盛于唐宋;时因需要则产地普遍,已变为重要的商品。至我国制茶之历史,当溯自二千年以前。至元明产茶日渐发达,不减唐宋;为求增加产量,政府鼓励生产,不得私贩。清朝初年,延续明制;直到五口通商,出口茶叶突飞猛进,成为我国特产。世界上主要之产茶国,除我国以外为印度、锡兰、日本及荷属

  • 文章桂平西山名勝古蹟與特產——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施文秀 出版时间:1987-10-1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地方特产 茶叶

    :作者係廣西桂平南區中和鄕人,陸軍官校十八期輜重科畢業於六十年春中校退役。

  • 文章西双版纳与西藏之茶叶贸易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2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2002-12-25
    关键字: 西双版纳 西藏 茶叶贸易 交通状况 学者论述

    凤北臣吐蕃之后,臆者,藏人除采用巴蜀之荈而外,自必要求银生之茶以盖之,但银生茶产不丰。斯时西双版纳虽不在银生节度管辖之下,而境土相接,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所盛产之茶叶,可能有茶商贩运至银生,以供吐蕃之采购。即开启了西双版纳与西藏之茶叶贸易,惜史无明文。后来藏人自行到茶山或在思茅贩运,兼以特产及骡马易茶。民国十九年,更深入至佛海采购,完成了自拉萨至西双版纳六千多里漫长的茶马古道。自佛海至拉萨,为程六千七百零五华里,须时九十九日至百余日。此一茶马古道,沿途皆

  • 文章萬里茶路話常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韓桂五、常士暄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茶文化 常氏家族 茶叶贸易

    茶的地方都在广泛地移植,茶山、茶园已经成为一些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明清两代中国商业发展快,商事大兴,当时在全国称雄者就是安徽和山西两省的商家,即一般人称的「晋商」和「徽商」。徽商那时以盐业、漕运、笔墨文具纸张业为主流。山西商人则以茶叶贸易和钱庄票号业为主流。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后,疆土逐渐扩展,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就成了商业的真空。一、山西人对他们民族的民俗习惯和生活需求比较了解,就能够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商贸网络。茶叶则成为当时主要的商品。二、山西商人特有的经营

  • 文章抗战以前汉口茶叶市场的变迁 及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影响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6期  作者:蕭冬華  出版时间:2010-07-10
    关键字: 民国时期 汉口茶叶市场变迁 城市圈经济变化

    贸易汇集之巨区地。汉口之茶又商务盈缩之大象也。」[2]研究近代汉口茶叶市场的发展和演变,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区域经济,尤其是武汉城市圈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民国时期汉口茶叶市场的变迁茶叶乃近代中国商务之大端,曾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大约从十七世纪中期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将茶叶输入欧洲开始,中国独霸国际茶叶市场达二百年之久。国际市场上,「叶价之涨落,向以中国情形为转移,如新茶之良窳丰欺,沪、闽、汉等埠之供求情形,咸与市价息息相关。」[3]然自

  • 文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四川物产 茶叶 川茶种类 引票制度 沱茶

    四川产茶,自古已盛。据茶经记载:「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邛州次;雅州、泸州下;湄州、汉州又下。」可见李唐时期,四州产茶已闻名宇内。宋元以降,实行榷商制度,四川尤为专卖实施重要地点。洎乎辛亥鼎革,宁雅未划西康之前,川省连年争战,社会动乱,种茶事业乃大受影响,茶叶产量亦激剧减少。查四川产茶,盛时曾高达四十万担,低落年成仅约十万担左右,平均年产量则在二十万担上下。以县别言,照抗战初期之估计,最多为灌县,年产达二万市担;其次为大邑,年产一万市担。安县、峨眉

  • 文章晉商成功之道(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馬偉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晋商 成功之道 茶叶贸易 底层基础 期货经纪人 高利贷 走私生意

    茶叶之路山西并非产茶之乡,但明清以来,运销蒙俄的茶叶几乎由晋商垄断。几百年来,形成了一条由南到北经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的国际商路——以输出茶叶为主的茶叶之路。这条由晋商拓展出的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叶之路,成为其发财致富一个历久不涸的财源。清代学者王先谦说:「中国红茶、砖茶、帽盒茶均为俄人所需,运销甚巨。此三种茶……向为晋商所运。」清代著名的茶庄有一百多家,其总号大多设于晋中,分号设于汉口、张家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

  • 文章晉中商邦興衰史略(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侯文正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晋中商帮 民族危机 茶叶贸易 票号兴衰 帝国资本主义市场

    一八三三年(道光四年至十三年)九年间平均每年为一〇六四二〇二二卢布,一八四〇—一八四九年(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九年)九年间平均每年为九三六五五三四卢布,一八五〇—一八五九年(道光三十年至咸丰九年)九年间平均每年为八〇六八七六七卢布。道光、咸丰年间中俄贸易货值不但比乾隆前期增长十倍以上,而且比嘉庆年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俄贸易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出口量的迅速增长。在乾隆年间,恰克图贸易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棉织品和丝绸,其中以土布为主,占八五%—九〇%,茶叶比重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