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节气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陰曆和陽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書鳴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阴历 阳历 节气 谚语

    月为岁首。西洋古代历法很乱,希腊时代,也采用阴历,与我国略同,罗马人建国后,一再修改,至公元一五八二年更加改正,也就是今天世界各国所通行的历法,如以时间来说,也只有四百一十六年。三、阳历阳历,年有三种,就是恒星年、近点年、回归年,这三种年的时间不同,有很多数字游戏,很难记忆,而大家所通用的是第三种回归年,因为回归年可使每年的节气和寒暑固定不变,故采用作为制历的标准,其时间为便于记忆,专家学者们编歌诀如下:「地球绕日一周年,要知时间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

  • 文章漫話三伏天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陵叟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三伏天 节气 论述

    八月八日將是農曆立秋,按歲序,伏天已完,但臺灣地處亞熱帶,雖屆立秋,仍熱如伏天,故談伏。所謂三伏,大槪秦時始有,「古今事物考」說:「伏者何也,金熱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水,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金也,自夏至第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故謂之三伏,秦穆公始爲伏祠」,「漢郊祀志」也說:「六月伏日,周時無」,可知秦以前,仍未有三伏的。昔人每謂至不熱三伏熱,可見這一...

  • 文章漫談:四季·八節·二十四氣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柳西銘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节气 风土习俗 档案资料

    闲暇无事,翻阅山东文献七卷四期,看完赵建修鄕贤的大作:「昌乐之九九俚语」。引起笔者对节气含义的兴趣,乃写出这篇杂乱无章的文字,聊作消遣而已。笔者对节气、气候毫无硏究,所写都是多年来道听途说、听鼓儿词、及小说中有关气候的一些话题,经思考后记在心里,现在把它写出。山东文献如不惜篇幅,首肯发表,对读者或许有点用处,也未可知。此文既取材于道听途说,其中有误,在所难儿。尙希鄕贤有以正之。四季四季:一年中的春、夏、秋、冬。谓之四季,也称四时。三个月为一季。这四季

  • 文章阳历的二十四节气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朱思光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阳历 阴历 二十四节气

    日,八月份成了大月了,增加的这一天又从二月份挖过来,二月又变成二十八天了,跟着九月及十一月变小月,十月十二月也变成大月,如此一来大月有七个,小月有五个。六、创始人把十二个月制订二十四个节气,由春分开始,每十五天一个,上半月叫节气,下半月叫中气,中气不能到上半月来,二十四个节气的天数加起来是三六〇天,还有五天算为节气,三个年头累积十五天,变成一个节气,挤掉了一个中气,阴历就在那个没有中气的月份闰月,(用心推算,任何人都算得出来。)七、阳历创始距今已过二〇四八

  • 文章立春——農民節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5期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立春 农民节 历史习俗 节气

    農民節剛於過去,但亦値得一述。因爲我國農曆,大寒過後十五日,斗指東北維,春氣始至,大地復甦,故稱立春。政府爲重視農業發展,特定每年此日爲農民節,實在具有深意。今年二月四日爲立春,我們要向農業界輝煌的貢獻,表示誠摯的敬意。蓋我國向稱「以農立國」。但近年以來,由於工商服務業的發展,這句話早已無人提及,農業的價値大大貶低。過去所作「士、農、工商」的排列,現在也已推翻,而工商則高踞其上,我們自應促使農業升等,達成建設目的。按立春是在每年國曆的二月四日或五日。算陰...

  • 文章淺談曆書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历书 节气 学者论述

    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谓之「岁差」。由于以上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因此采用回归年为制历之年。地球绕日一周,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分四十六秒谓一年。即自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一年,年长应与岁实相等,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因此,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积至四年约满一日,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年」,无闰日之年,谓「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地球之

  • 文章我国农业的二十四节气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心耀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农业 二十四节气 传统习俗

    打开农民历,总会看到「立春、雨水、小寒……」这些节气的名称,这在工商社会来说,真还没有太多的人会去关注这些节气对农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具有何种意义?但从「种田无定例,全靠节气行」的俗谚中,它确是农业社会中重要的行事依据。因为节气标示了寒暑,它主宰农业生产的主要节奏。自古相传节气是由神农氏制定的。但就文献记载而言,《尚书》《吕氏春秋》上可看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名称、《淮南子》则在中列出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

  • 文章海州的氣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地理知识 季节 气温 记录 节气

    我們旅居台灣,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三十餘年,算日子也有一萬多個,不能不說是個漫長的歲月。「人生七十古來稀」,三十多年,在台灣已算耗去了半稀。來台時,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年郞,現在已是花甲老翁、兒孫滿堂,能不感慨?也因爲在台灣,過著太平盛世、豐衣足食的日子,可以說三十多年的光陰,就是在快快樂樂的環境裡,無聲無臭地溜走了。在這美好夢幻式的生活中,惟一的感覺就是生活情趣單調,一方面是日子過得越好,越是懷念大陸上的親人,在受苦受難;另一方面是在台灣,一年四季如春,所看...

  • 文章节气与民俗 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及海州民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宋繼奎  出版时间:2008-06-01
    关键字: 民俗节气 鬼节 海州民俗

    農曆七月十五日,民間稱爲「鬼節」;佛教稱爲「盂蘭盆節」,道教則稱爲「中元節」,一節三稱,究竟是什麼緣由?首先談談「盂蘭盆」這個稱謂:「盂蘭盆」源於佛教徒每逢七月十五日,爲追薦祖先而舉行的儀式「盂蘭盆會」。盂蘭盆是梵文的譯音,意爲「救倒懸」。據《佛說盂蘭盆經》中指出,目連(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其母死後墮入「餓鬼道」,不得飮食,極其痛苦,如處倒懸,便求佛救度,佛令其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衆僧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進入安居期,此期間僧人不外出,在寺中...

  • 文章百年難逢「歲朝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6期  作者:淡泊  出版时间:2006-02-05
    关键字: 立春 二十四节气 迎春 仪式 农谚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亦叫「春朝」。谚云:「春朝大如年朝。」古代亦曾以立春之日为「春节」,所以各地民间黎民百姓对此历来十分重视,将它作为「过年」诸多行事中的一大行事。旧时,立之日武进县例有「迎春」仪式,由地方官员行香主礼,此俗唐宋时代特盛,当时武进县官带领随从自县衙出发,全副仪仗、鼓乐前导、扛抬众多祭品及由盲人用五色纸扎糊制成的春牛芒神,鸣镯开道,经局前街、过迎春桥,至孔庙祭天。仪典隆重,此举被废除。立春日如恰逢农历正月初一,是为「岁朝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