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研究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化石之鄉——榆社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趙振龍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榆社县 化石 化石分布 考古研究

    常銘 趙振龍「啊,化石之鄕,眞美妙」!美國考古學家們面對山西楡社各形各類的古化石嘆爲觀止。五月五日,美國舊石器考古學家克拉克敎授等一行四人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硏究所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敎授,山西省考古硏究所硏究室主任陳哲英等,參觀了楡社的化石博物館,考察了該地舊石器地層剖面,他們對這裏的化石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贊揚。藴藏們豐富種類繁多山西楡社縣位於太行山西麓,濁漳河之濱,地形屬黃土丘陵區。山區占全縣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二。在距今約七百萬至一百萬年以前...

  • 文章九連墩戰國楚墓竹簡之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姜安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考古发掘 竹简 考古研究

    枣阳文献》二十一期刊发拙作〈九连墩战国楚墓文物追踪〉(上)。(下)文部份提到2号墓发掘的竹简一、一〇〇余枝,要经过化学溶液处理,三年后才能解读其文字。现据湖北省文物局近期制作的电视文物考古片《见证》(已在中视播出),补叙如下:九连墩楚墓中的竹简共一、三〇〇枝,经过化学溶液浸泡还原处理后,专家们发现每枝竹简的背面都绘有清晰图案,十分精美,犹如一部精装巨著,但翻看它的正面,千余枝竹简竟没有书写一个字,是一部「无字书」。这使考古工作者疑惑不解,过去所有墓葬

  • 文章中國八千年歷史新探源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6、77期  作者:程曉鐘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大地湾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 考古研究

    〇年左右。遗存大致包含五个文化期,延续时间很长,上下跨越三〇〇〇年左右。第一期为大地湾文化,已测定的四个碳测年代为距今七八〇〇年—七三五〇年(经树轮校正,下同)。它是迄今为止在渭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不仅改写了甘肃史前史,确立了渭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科学资料,而且使西北地区史前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山东北辛等发现一道被学术界公认为黄河流域

  • 文章「卡細先瑪麻」族屬探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7期  作者:朱德普  出版时间:1997-12-25
    关键字: 卡细先玛麻 族属探析 西双版纳 考古研究 学者论述

    如后:1.欢满,又译为「昆满」是召法细达统帅之地,是「桑西双欢」的政治军事中心,现属景洪市猛养鄕西北的大河边村,与景讷鄕相邻,寨居森林保护区,全寨均为布朗族,仅七户,四十五人[2]。本节所引各寨户口数均见该书,不一一具注。。相传召法细达曾在此建街市,在长约二〇〇米的「街」两旁置有长石,遗址仍可寻,当地人称「鬼街」。2.欢罕。这个部落专工架火煮饭。现有昆罕寨,二十四户,一三六人;昆罕小寨十二户,七十八人,都是布朗族,今属景洪市大渡岗鄕。「昆」为「欢」的异译

  • 文章夏縣西陰村五千六百年前的蠶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李济 考古研究 蚕茧介绍 相关历史

    今年九月一日,文建會及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以及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爲紀念考古學家「李濟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在外雙溪故宮博物院一樓展出李濟先生爲中國考古重大的貢獻,同時展出李濟先生與董作賓先生於民國十七年十二月起主持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的發掘與硏究工作,前後歷九個年頭,掘出的文物相當豐富,對我國考古人類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同時讓李濟先生在考古硏究工作上的努力,能夠影響後世。李濟先生獲有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抗日期間任南京博物院籌備處主任。來台後曾擔任中...

  • 文章方城——中國現存最早的長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发祥地 史料研究 考古研究

    作者:賀金峰通聯:河南省方城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南省方城縣裕州北路四九一號

  • 文章平陸縣前莊遺址探析(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衛斯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平陆县前庄遗址 考古研究 傅说 传说故事 青铜器

    大方鼎、大圓鼎、大石磬在前莊遺址的出土正說明了這一點。那麼當年昭明爲什麼要選擇山西平陸砥柱以東,前莊遺址以西一帶來安營扎寨呢?這是與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分不開的。當時這裡不僅四季分明、兩量充沛、土地疏鬆、易耕易種,十分適合粟類作物的生長。而且前莊、大祁遺址的北部坦頂:東西南北,縱橫數十里,山上森林繁茂,山前草原廣闊;腳下河中有魚,澗中有蝦有蟹,這裡野生植物資源及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是早期人類農耕、放牧、狩獵、捕魚十分理想的生存、棲息之地。大家知...

  • 文章太原晉國春秋大墓及殉葬車馬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陳利軍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晋国春秋大墓 赵鞅 殉葬品介绍 考古研究

    春秋大墓為晉卿趙簡子(趙鞅)之墓。晉國是春秋時期中原第一大國,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疆域遼闊、實力雄厚的諸侯之國。趙氏家族位居晉卿多年,在晉國的政治舞台上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時至春秋晚期,趙氏是晉國諸卿中領地最多、勢力最大的一卿。趙簡子在晉國執政期間,史稱「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于諸侯(《史記.趙世家》)」。由此可見,春秋時期晉國的歷史同趙世家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一九八七年七月太原市南郊金勝村(現為晉源區)附近的太原第一熱電廠第五期擴建工程中,發現了...

  • 文章徐福東渡拓殖紀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贛楡人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徐福东渡 史料记载 民间传说 考古研究

    徐福,又名徐市,本名議,字君房。出生在齊王建十年(公元前二五五年),秦琅琊郡贛楡縣(今江蘇贛楡縣)人。秦始皇東巡,他受命尋求三神山和長生不老仙藥,于公元前二一〇年,再次浮海東渡,親率三千名童男女、百工和弓箭手,帶着五谷種子,乘坐樓船,東渡海上,歷經種種艱險,在生死搏鬪中,終「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據日本史籍和民間傳說,及徵之于大量考古資料,認爲徐福船隊,首先在日本北九洲西海岸登陸,于北九洲吉野平原,開荒種地,繁衍生息。幷利用帶去的文化知識和先進技術、生...

  • 文章漢代女屍出土·寄望作出明確歷史定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考古研究 出土文物 汉代女尸 历史人文价值

    今年七月十三日,台北聯合報發自北京的一則新聞及兩張照片,新聞標題是「江蘇連雲港市繼湖南馬王堆、湖北荆州後發現第三具漢古屍」。在近八百字新聞中說:七日下午海州雙龍村花園路工地出土一座古墓,連雲港市博物館考古人員趕往鑑定,證實是漢墓。四具棺木中,三具有大批有價値文物,三號棺積滿水中,浮著一具裹著絲織物的女屍,露在外面的脚趾已發黑,但趾紋淸楚可辨,經專家緊急處理,並嚴密保存中。棺中遺物在一片字跡淸晰的衣物疏中(即淸單),有方形漆盒、竹笥,質地如新的梳篦,帶皮絆...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