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发掘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陽發掘豪華漢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南阳 考古发掘 汉墓 画像

    △據「新華社」報導,河南省南陽市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市郊麒麟崗發掘一座罕見的漢代畫像石墓,出土畫像石一百一十塊,上面刻有各種各樣畫像一百一十五幅。報導說,這座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漢墓,面朝西方,長四點一公尺,寬三點五八公尺,由一前室和三主室組成,打破了南陽一帶以往發現的一前室、二主室的模式。據悉,這座全部採長方磚和石條砌成的特殊墓,規模十分豪華。門楣、門柱、門扉、門檻及室內頂材、樑材和壁材,各處刻滿了各種畫像。畫像內容涉及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天文科學、漢代思想意...

  • 文章李济领导考古发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7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5-10-10
    关键字: 李济 考古发掘 人种构成 西阴村遗址 青铜文化

    李济是中国现代学人中运用科学方法硏究中国民族及远古文化的先驱。民国十四年以后,领导主持许多古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安阳殷墟的发掘与收获,在世界考古学史上更是一件炫赫的大事。李根据这些新资料,建立殷代器物学的标准,扩大中国古器物学的硏究范围并革新其硏究方法。同时,李又综合这些地下遗物与纸上材料,确切说明殷商靑铜文化之辉煌成就。使世人对中国古代文化之认识与硏究扩大其园地、加强其深度,现代考古学与人类学也因此在中国奠定基础。李济,字济之。一八九六年七月

  • 文章長安出土古物辨認——順陵殘碑什麼字?開元通寶如何讀?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顺陵残碑 开元通宝 考古发掘

    」字。同碑中的「」字,是则天文字的草写「月」字,则天文字「月」字正楷为「⊗」,以示「月」有圆、缺,和有上弦下弦之别。另该碑中这个「②」字,乃是则天文字的「日」字,「2」是表示天空中有风有云。该碑中笔划最多的一个字是「」字,这个字是则天文「授予」的「授」字,「授」是皇帝「授命」或「赐赠」,所以并「禾、久、用」三字之合,而造了这个「」字,该字草写为「」,取义「凡天子授予职位者,必有俸给,衣食不愁」。武则天创造的文字,有系统全部存世者甚少,经过搜寻,至今共发现了

  • 文章考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李敬齋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考古发掘 史料研究 考巳 毛公鼎 读音变化

    辰巳之巳,毛公鼎作或作,皆象嬰兒之形。並音四,隸變爲子,變作巳。殷墟出土之甲子表,子丑之子作。西周末年,中國大亂。戎馬倥偬,書須急就。加以周人之不文,遂惡之繁雜,乃借子爲於是子讀爲紫,不再讀爲四矣。淸末民初,許多金石大家皆爲所困惑,直到民國二十三年,甲子表出土於安陽小屯之侯家莊;始恍然大悟。殷人性子(音四),毛詩「之子于歸」,凡十六見,皆殷人嫁女之詩也。今人釋子爲男子,男子可以于歸乎?又陳風:「豈其取妻,必宋之子」。男子可以爲妻乎?古者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 文章豫省文史參考資料新記四輯(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5-03-25
    关键字: 墓志铭 考古发掘 参考资料

    (一〇)、唐程伯獻墓誌銘唐故鎭軍大將軍行右衞大將軍贈戶部尙書廣平公墓誌銘幷序」宋州刺史劉彤文 給事中褚庭誨書」伊 唐百有廿一載夏五月旣生明十二日乙酉鎭軍大將軍行右衞大將軍廣平公薨嗚呼哀」哉粤開元廿七年正月二十七日葬我公於邙山先公之塋禮也公姓程氏諱伯獻字尙賢東郡東」阿人魏安鄕肅侯昱十五代孫曾祖玉隨濟州大都督贈瀛州刺史祖知節 皇朝鎭軍大將軍右」武衞大將軍益州大都督盧國公食實封七百戶兼圖畫陵烟閣謚曰襄父處弼右金吾將軍汴州」刺史廣平公若夫保姓命氏象賢代德地開鍾鼎之...

  • 文章九連墩戰國楚墓竹簡之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姜安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考古发掘 竹简 考古研究

    枣阳文献》二十一期刊发拙作〈九连墩战国楚墓文物追踪〉(上)。(下)文部份提到2号墓发掘的竹简一、一〇〇余枝,要经过化学溶液处理,三年后才能解读其文字。现据湖北省文物局近期制作的电视文物考古片《见证》(已在中视播出),补叙如下:九连墩楚墓中的竹简共一、三〇〇枝,经过化学溶液浸泡还原处理后,专家们发现每枝竹简的背面都绘有清晰图案,十分精美,犹如一部精装巨著,但翻看它的正面,千余枝竹简竟没有书写一个字,是一部「无字书」。这使考古工作者疑惑不解,过去所有墓葬

  • 文章雕龙碑考古发掘新发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杰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雕龙碑 原始社会遗址 考古发掘 陪葬品

    〇年;三期五、二〇〇年至四、七〇〇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期发展为二期,二期发展为三期。彼此既有传统继承关系,又各有自身发展阶段性和有不同程度的变革、创新。表现出有许多新的首次发现,是其它文化所不见的。现将有关部分发现在贵刊发表,供参考研究。一、与众不同的葬俗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无论是不同的区域或是在不同的文化遗址发掘的墓葬,大多都是数量多寡不等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一般多是墓主人生前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食物之类。多者几十件乃至百件,少则几件或二

  • 文章魏國·魏城·魏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景昆俊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古魏国 历史变迁 古魏城 考古发掘 《魏风》

    称为「梨园」,并建有琵琶亭,其巷被称为「琵琶巷」。总之,根据考古发掘,参証以典籍,可知:一,古魏城为西周古城,可将其称为西周魏。二,晋封毕万于魏,后世有称古城为毕万城者。毕万后裔建立魏国,为战国七雄之一。三,汉高祖除魏豹,定魏地,建河东郡,置河北县于古魏城,此处为河北县城。三、《魏风》——古魏国劳动者之歌魏国在周代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邦国,然而,产生于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魏风》,却値得后人「夸夸其谈」。据《诗经》所载,《魏风》共有《伐檀》、《硕鼠

  • 文章華夏民族之來歷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馬千里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华夏民族 “夏”族 历史来历 尧舜禹 考古发掘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等诗句,是关于尧、舜、禹时代的『四岳』、『九洲』的最重要的历史传说。南山即关中终南山,亦即秦岭,亦即古华山,梁山即关中乾县之梁山,沣水即西安以西的沣河。这里都是禹的重要活动区域。他据此认为夏代分布区域主要为山西中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甘肃全境,而且其发展的方向还似乎是从山西南部向河南和陕甘等地移动。从考古发掘看,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便是以华山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这里有几十万年前的陕西蓝田猿人和大荔猿人文化,有著名于世

  • 文章挖出中國上古史(續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李子寧 出版时间:1987-03-30
    关键字: 李济 人物事迹 安阳考古发掘 往事回忆

    李濟與安陽發掘有人說,一個人對學問的態度常可反映出他的人格。這句話,對李濟而言,眞是恰如其分了。李濟並不是一個慣於狂怒、激動的人;但偶爾他也會忍不住「冒火」了起來。楡次車站那件事就是一個例子。然而他在這件事中,與其說是對某個特定人物生氣;不如說是爲知識的汚染而憤怒。他可以容忍別人對他的輕視,但却無法忍受對眞理的汚染。這一點,對眞理的信仰,構成了李濟一生的重心,也是他學術生涯中最熱的原動力。無可置疑地,像李濟這種對眞理有絕對的信仰、對知識的追求抱著「寧犯天...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