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老师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童心童画——保定六一小学美术老师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7期  作者:邵麗華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童心如金 鼓励欣赏 老师指导

    編者按:本文作者,爲保定六一小學美術教師。

  • 文章(載轉)小學老師生活之囘憶(上)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0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小学老师 艺文选萃

    秀。宁二先生只有一位公子亦均送校读书。有一位鄕■姓张,他对学校不大信任,但看看读书的人家都纷纷就学,于是在半信半疑的态度中,也将一个独子名锡坤送进学校。因此又有一位土劣也者,人皆称为葛大太爷,居然也不肯落后,亦遣子入学。南轩接受这一班程度不齐,态度不同的子女,来做他的门徒,又惊又喜,竭力求好,不到一年,有了货眞价廉的成绩,有些人家竟将与老师年龄相差无几的子弟送来就教,这所小学变成新城的最高学府。南轩感觉精力有限,所以才推荐我去做他的助教。这所县立初等小学

  • 文章(載轉)小學老師生活之囘憶(中)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1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68-02-10
    关键字: 小学老师 往事回忆 教学生活

    进门时先通过火星老爷的正殿,到了后进,鸦雀无声,如入无人之境,那知吴老师正在令学生默书。南轩听见我的声音,乃高声向学生道:「包老师来了。」学生一齐雀跃起来,高呼「包老师。」这是我毕生第一次得到的尊称。我看这所学校,仅有三间无天花地板的一个教室,南面有窗,小小天井,两边厢房,朝西的是预备室兼接待和成绩室。朝东的是吴兄的卧室,这个卧室,地位不足六蓆,添了我的一个床舖,距离窗扇,仅彀一人挿足。三餐由厘捐局代包,每月每人三元。南轩主持的这所小学,添了一个配角

  • 文章记我的老师宋慈抱二三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4期  作者:余振棠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宋慈抱 国学 老师 文史研究 瑞安十才子

    宋慈抱先生是我在瑞中高中读书时的老师,他连续教了我们三个学期国文课。当时是瑞高初创时期,王超六校长为了提高我们高中第一届学生的语文水平,而特地邀晴这位瑞安国学界前辈来为我们班授课的。因此,我对宋先生的印象特别深,跟他学到的文史知识也特别多。自学成才 著作等身宋慈抱(一八九五—一九五八)字墨庵,世居瑞安城关。父宋球,为纸店商人。宋先生自幼身体矮小衰弱,但聪慧过人,喜读书,善悟强记。十四岁便能做诗,廿一岁就写出了有名的《三国志乐府六十首》。后得国内名家冒广生

  • 文章丰子愷在震旦大學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張興渠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丰子恺 震旦大学 兼课老师 《丰子恺年谱》

    我知道丰子愷先生的大名也晚,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我有一位學友是漫畫迷,不知他從哪裡弄來一冊《子愷漫畫選》,愛若至寶,不論課前課後或外出遊玩,都要帶在身邊,時時把玩,用心揣摩。偶有神會輒喜不自禁,傾慕之情溢于言表:「今世如能得晤丰夫子,三生有幸矣!」然而,一九四九年他去了台灣,雖然後來也成了漫畫家,卻與丰先生終未有一面之緣。一九四九年夏天起,我進入上海震旦大學讀書。學校爲了提高競爭力,肯花錢請一些知名作家、學者前來任教,丰子愷先生亦在邀請之列。同學們聞訊...

  • 文章集美學村的故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29期  作者:李鯨翔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路》 《五年苦读在师范》 苦学生 叶维奏老师 集美学校 学村典故

    本文作者高雄市福建省同鄕常务监事,民国卅年毕业于集美商校,来台任职水泥公司,退休后即常驻美国。编者注前言:笔者正执笔中「路」第三篇:百年树人—集美学校简介,转载台北市福建省同安县同鄕会会讯第七期,王秀南鄕彦所写「五年苦读在师范」一文。忆五十余年前笔者就读商校时,同班中有数人是同安县城人,述及他们小学前辈校友,有一位苦学生,利用晨间未上学前,在街上贩卖油条。有一次在沿街叫卖中,为走避迎面走过来的老师,紧张中油条滚落一地。当年这位苦学生奋斗有成,返母校担住敎

  • 文章(轉載)小學老師生活之回憶(下)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2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68-04-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小学老师 教学生活 人物感赋

    远近人民,男女老少,都来辞驾。有几个老者说:「火星菩萨,怎么能乱动。」大和尙苦脸摇头合十如仪。在人声嘈杂中,我心转喜为忧,深恐出事。幸如天之福,最长的一天,安稳过去,夜里佛像迁出。次日民众又到新庙去烧香礼拜。我才把七上八下的一颗心放平下来。待南轩囘校,已是风平浪静。事后一想,全鎭有好几百住户,家家有房屋生产。如在三个月内发生火警,鎭中无水龙设备,到那时祗要有人利用羣众将罪归学校,两位老师定为祸首。赞成迁庙的士绅,亦爱莫能助。我们两人起码要被人打成七死八活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