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粤剧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粤剧就是粤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鄺少真  出版时间:2005-07-31
    关键字: 粤剧 《南国红豆》 陈超平 羊城粤剧 粤剧改革 粤剧传统

    拜读在广州市出版「南国红豆」月刊二〇〇五第三期,陈超平先生大作「中国文化在未来国际上的地位与保持广东音乐的岭南特色」一文,受益良多,也触发一些感想。粤剧的视听之美,是海内外华人沉醉于其中的原因。近五十年来,灯光视觉效果溶入了粤剧,一些西方乐器也很自然地溶入粤曲,如大提琴、小提琴,未见其唐突,反而融合,例如何非凡唱腔加入夏威夷电吉他,特别有味道,未见其怪,反而成为凡腔的特色。粤剧的二胡、扬琴仍是拍和的主力乐器,融合了高、中、低频乐器的调和,在听觉上,收到

  • 文章漫谈粤剧(曲)锣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盧文錦  出版时间:2006-01-31
    关键字: 粤剧 粤剧锣鼓 掌板者 敲击乐

    注:作者卢文锦(右)于1956年间在香港铜锣湾活动中心掌板时摄。)粤剧,又叫「大戏」,是广东的地方戏(曲)艺术,早年已发展到星、马、越、南洋各地,少算也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本省人称之为广东戏。演出者除曲艺演唱外,并配合舞台艺术,伴奏乐器可说是中西合璧。粤剧锣鼓,更是粤剧(曲)艺术的一个组织部份,它除了能表达内容、塑造人物、掌握节奏之外,烘托气氛方面,更是带动了全场的动感,实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实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因此舞台掌板者能够恰当地掌握和发挥

  • 文章「紅棉」與關子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陳光華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红棉粤剧团 关子龙 粤剧大师

    在台成立最早的「红棉粤剧团」,自民国四十六年组成起,亦走过四十六年岁月,创办人关子龙先生也以八十八高龄,于去(九十二)年,十月十六日病逝新竹。关子龙先生曾缔造多项纪录:民国四十五年第一个自港来台公演粤剧,得到最多乡贤赞助演出,第一位在粤剧方面荣获政府「民族艺术薪传奖」,七十八、七十九年二度在国家剧院公演、开地方戏之先例,以八十六高龄荣获澳洲马丁学院颁赠艺术名誉博士学位。其获誉为「粤剧大师」,实値得敬重和怀念。关先生原在香港从事剧班,民国四十五年先总统蒋公

  • 文章粤剧歌乐近百年来的迁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粤剧 民歌 历史演变 学术研究

    粤曲本分多种,近年香港坊间出一本「粤曲大全」以为包罗万有?其实广府方面通俗淸唱歌曲计有;粤讴、南音、龙舟、解心、木鱼、河调、山歌、咸水歌、送嫁曲、挽歌………。已各有不同的唱法。它像集体唱出配用音乐的有「大棚」的傀戏,歌而不舞的是八音班,「班本」属于粤剧台词。论淸唱的是无需音乐,触景兴怀,俯拾便是,像文人墨客吟诗唱词一般,悠然自得,自鸣天籁,又如志士慷慨高歌,壮怀激烈,情动于中,击壤鼓盆,未尝不是时代心声之作。前有唱龙舟出身的某大富人,当年在广州沿门歌唱

  • 文章梁寒操乐为粤剧班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梁寒操 粤剧 班主 革命 抗日战争

    年,简又文以广东省文献馆馆长来港任香港大学敎授时,根据笔者于民国廿八年刊载在「广东文物」尸谏李成栋反淸复明的张玉乔故事,为粤剧花旦王芳艳芬编制「万世流芳张玉乔」演出,专诚请梁寒操来观剧。至于人称梁寒操为「再世刘华东」,那是广东民间大名鼎鼎的人物,但为广东省县志所不载的,惟街头坊间出版的有「刀笔刘华东」、「陈梦吉三气荒唐镜」、「梁三癫」、「大良阿斗官」这类书,传系淸季佛山人梁配纪所撰,为广大羣众喜爱阅读的,直至最近,「邵氏」尙以此类通俗故事「陈梦吉」摄成电影,仍能

  • 文章粤剧祖师的谜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黎虹 出版时间:1989-12-31
    关键字: 粤剧 发源祖师 华光 起源探析

    我国各行各业,基于传统习惯,大多有位祖师,换句话,即是该行业的创始者,一般尊称师傅。粤剧戏人,一致崇奉祭祀的师傅是华光,此外还有田、窦二师,这还罢了,但八和会馆内面,除供奉上述三位师傅外,尙有张谭二位先师陪祀,崇奉供祀的师傅,一共五位,曾进入八和会馆的人士,多能目睹。塑有真身的华光,名义上称作「五显先师华光上帝」;田、窦二师亦有塑像,状如童子,同样以双丫角髻示人。以翼宿侯称的张谭二位先师,上冠以前传后敎四字,塑像阙如。有关华光师傅真实姓名,是否真的姓华名

  • 文章特出剧种英语粤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呂大呂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英语锣鼓剧 粤剧 香港 谭寿天神父

    中国的剧种多得很,以笔者所知,有京剧、汉剧、越剧、徽剧、豫剧、川剧、粤剧和潮剧等等。在香港可以看得到的只是京剧、粤剧和潮剧,越剧有时也会偶然一见。由于香港粤人多,粤剧因而成为一枝独秀。战前经常演粤剧的戯院,香港方面,有太平、高升和利舞台,九龙方面有普庆、平安和北河。光复初期,香港又多了一间中央戯院,九龙却多了一间乐宫和新舞台,另外还有大会堂的音乐院和剧院也可以演剧。上面这些戯院,大都演出粤剧多,很偶然才会演出其他的剧种,像越剧和潮剧。可知在粤人多的香港

  • 文章粤剧歌乐文献初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粤剧 民歌 《广东戏剧史略》 文献资料

    百粤民间最欢喜唱歌叹曲兼好「睇大戯」,但粤中读书人历来对粤剧和地方歌乐的史料似乎没有提过!虽然两广名人的曲江余靖、琼山邱濬、香山黄佐至苏曼殊、番禺黎遂球、韩上桂、至陈兰甫、南海陈子升、何孟瑶、至招子庸、新会梁启超、顺德薛剑公、至梁廷、何惠羣、台山丘鹤俦……,先后著有剧曲或乐谱传世,但对地方性的粤剧歌乐一无论及;甚至新会冯耿光以中国银行总裁捧红梅兰芳,顺德大良罗瘿公以逊淸礼部尙书罗敦衍之弟捧红程艶秋,对粤剧歌乐亦一无提及!最奇的逊淸鸿胪寺正卿兼各国总理

  • 文章粤剧与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黃可茵 出版时间:2012-10-31
    关键字: 粤剧 发展历史 黄可茵 生命力

    本文作者黃可茵小姐,現任「世界廣東同鄉總會」秘書長。

  • 文章特殊风易话粤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90-06-30
    关键字: 粤剧 琼花会馆 地方风俗

    琼花会馆之建,虽说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五七三至一六一九)广东伶工组织而成,但与张五在佛山建立的琼花会馆(雍正年间一七二三至一七三五),相距百余年,是否明代的琼花会馆徒负虚名,没有馆址?直至张五方始建立真正的佛山琼花会馆?基于没有文献足供参考,至使人们迷惑不解。不过,佛山的琼花会馆,确有馆址。该书又载称:「粤剧在淸代中叶曾经受到一次大的挫折,因为太平天国举事时,粤剧的武二花李文茂亦曾率琼花会馆中梨园子弟响应太平军,并一度占领柳州一带,李文茂自称平靖王,直至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