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代之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左秀靈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宋代陶窑 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有宋一代是我国陶最发达的时期,陶瓷是综合性的艺术,所以无论从人文生活或艺术欣赏的角度上来看,都是最値得硏究的,宋代的陶不但是集前代之大成,且又更进一步迈向新的艺术境界之中,可说是我国古代人文生活高水准的表章。宋代的陶最有名的当推:定、汝、官、哥为第一,亦即是:定、汝、官、哥等,其他如:柴、磁州、均等亦极有名,谨述如左:一、定指河北省之平定、眞定、保定三地之而言,因三处地名皆有定字,所以简称定,大体上又可分为二:以定州为中心者,称

  • 文章古今洪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高龍輝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洪州 青瓷名窑 洪州遗址 洪州新府 罗湖

    举世闻名的唐代洪州,是全国六大青瓷名之一。唐代名人茶圣陆羽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他在这部书中谈到茶具时,曾写到洪州名瓷。《新唐书.韦坚传》也描写了南方土特产贡品「豫章名瓷」漕运长安的情景。豫章名瓷就是洪州生产的瓷,可见其品位之高。一九九三年,洪州的考古挖掘工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一九九六年洪州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寻觅千年唐名为确定洪州遗址,中外考古专家学者们,曾经长年多次寻觅未得出洪州遗址的结论。直到一九七九年

  • 文章懷念故鄕話住窰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9期  作者:李光裕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生活居室 崖窑 窑种类

    窰是西北同胞生活居室的一種,與現在軍人丁種眷舍(長統兩邊無窗戶)是一個類型,但是要比丁種眷舍寬大得多,所不同者,只是窰的後面沒有通路而已。故鄕的窰,與我們現在所住的房舍、公寓並無遜色,除冬暖夏涼天然空氣調節外,沒有火災,不怕地震,而且是戰時防空的最好掩護體。窰的種類各地不同。玆就寧縣故鄕所見槪分兩大類。一是崖窰,二是鼓窰。崖窰之中又分三種,(一)半明半暗式。(二)客棧胡同式。(三)天井地坑式。先說崖窰。崖窰是依山崖或地坑崖壁而開鑿的窰。故鄕人把鑿窰叫「旋...

  • 文章談鈞瓷(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钧瓷由来 钧台 古钧与均通

    壹.钧瓷名称之由来及质疑一、按朱琰陶说所载;「钧宋初所造,因禹州昔号钧台,钧又讹作均,相沿已久。」二、钧瓷产禹州,因禹州昔为钧州,故称均瓷。三、古钧与均通,诗曰;「鍭既钧」、「射礼左右钧」、「盂子钧是人也」皆同均义。四、明神宗名翊钧,为避帝讳而称均。五、误把湖北之均州,当作河南之钧州,后发现湖北均州不产瓷,河南钧州产瓷器。按以上诸说,除第五项外,把均解作钧,理由似均牵强。很明显是犯了不熟悉地理之弊,钧既系宋初所造,似不可能因阳翟有古迹钧台而称钧。以

  • 文章宋代定瓷是瑰寶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生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宋代 定瓷 定窑 宋代瓷器

    民国十年,瑞典人安特生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绘有花纹陶器,鉴定为商代遗物。又河南金村,安徽寿县发掘战国铜器堆中,夹有带釉陶器,故我国远古时即已有釉之发现与应用。隋唐时已有厚重雄伟、质地优美之瓷器问世。宋代更精益求精,以致登峰造极,臻于化境,为我国历史上瓷器之鼎盛时代。宋代著名瓷有定(定州)、汝(河南临汝县)、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等,产品卓绝,风格高雅。其中尤以定产品,更为美好绝伦,向为收藏家所爱好,视同无上珍品。如中国美术史论集称:「定

  • 文章南宋钧瓷器鲜艳美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嵇若昕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南宋 瓷器 青瓷 白瓷 均窑瓷器 窑变

    宋代的瓷器流传至今,甚为人喜爱。因为它的釉色和型制,高雅宜人。宋代的瓷器有两大系统,一个是靑瓷系统,一个是白瓷系统。但是当时有一个钧(今河南省禹县西鄕神垕鎭),它的颜色非靑非白,而是以红、蓝、绿、紫诸色,错综复杂,呈现一种鲜艶美丽的颜色。事实上,钧还是由靑瓷转变而来的,因在它的靑料中,含有铜质,经火气化或还原,遂成这种鲜丽的颜色。当初工本只是想烧出靑瓷,由于火候没有控制好,而变出各种颜色,在陶瓷界称这种变化为「变」。起初是一种瑕疵,后来人们不但

  • 文章龍泉人談龍泉窰(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3期  作者:蔡文雄 出版时间:1981-03-06
    关键字: 龙泉市 龙泉窑 哥弟 隐青

    哥弟窰之研究花紋處靑之花片,有所謂隱靑,又名影靑。先在胚胎上淺刻浮雕各種圖案或花卉,然後罩以一色之釉,花紋隱現肌裏作靑色,故名隱靑。陶雅載:「以刀刻劃花紋於未經糊釉之先,陽文為凸雕,陰文為平雕,隱於瓷質之內,而瓷器極薄者,上釉之後,內外皆平,以手指按摩之,固不能覺也。若向日光或灯光照之,始見花紋,則謂之隱靑。」二章所製據格古要論載:「古龍泉窰其雕花種類之多頗似南定,不過定窰較深,弟窰較淺。」惟實際所見,甚鮮此類,有之則哥窰有螭虎,獸頭,弟窰龍虎瓶上之龍虎...

  • 文章窰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彭昭恒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窑洞 分布地区 地位 相关简介 《漫谈窑洞》 《北支の窑洞》

    頃閱李漢昌先生:「漫談窰洞」一文並見日本隨軍記者高橋少佐所記之「北支の窰洞」並附照片,乃對窰洞有一具體印象,今特爲我三晋靑年轉譯如下,以示不忘老家民情風物之意,並就正我三晋諸齒德長老們:李文:所謂窰洞就是在土崖上掏挖的土洞,代替房屋作棲身之所,外貌狀如火車隧道,不過洞身洞口較小而已,居住窰洞雖如原始時代的穴居,但爲我國晋陝甘黃土高原人民所愛好,在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的人民習居窰洞,因爲窰洞可以避風雨災禍,不須時常修葺而且具有冬溫夏涼的特性,在火傘高張,艶陽高...

  • 文章闲话耀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耀州 瓷器 历史

    家鄕关中有句农谚「立夏不下,犂耙高挂;立夏下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谚语中的「下」字,是指下雨,是说在陕西关中地区,立夏这一天若没有下雨,今年干旱,秋禾不能下种,只有把犂耙等农耕用具高挂起来,让它闲着;若立夏这一天下了一阵雨,我们在未谈耀州之前,先说说柴,以柴为佐证,以证明耀州之精美。柴是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公元九五四—九五九)所建的瓷,距今约有一千年左右,址是建在现在浙江余姚,因位于古越州,所以也称「越」今年雨水充沛,秋禾可预卜丰收

  • 文章古陶琐语——对中国民发展上的几点看法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王修功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艺术国际研讨会 中国陶瓷发展史 古代民 陶瓷演变进步原因 景德镇

    为参加「民艺术国际研讨会」而作(二〇〇〇年十月十一—十四日在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期间举行)提要:1.「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部份,可惜在中国历史进入夏王朝后,竟而失传,何以会形成传承历史上的断层?2.民间的陶瓷作坊,约当周代末期,奴隶制度将崩解,奴隶在追求他们自己审美的需要下兴起。3.唐代除了著名的「唐三彩」外,在长沙的铜官,也有了初期并不怎么成熟的「釉下彩绘」技艺的诞生。4.历代相传的柴、东,至今仍没有它的蛛丝马迹。5.从河南宝丰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