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秦腔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谈秦腔的梆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致斌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秦腔 板眼 唱法

    秦腔是梆子戏的一种,顾名思义,离不了梆子。而且梆子是秦腔中一种甚为重要的打击乐器,其击打的技巧与演唱的效果极为密切。戏剧是歌唱的一环,歌唱时的「拍子」即是戏剧中的「板眼」。盖以定其歌唱的快、慢、急、徐与吐字的部位;秦腔遍及大陆西北各省,然在台却无专业的演艺人员,实为遗憾!笔者未修艺技之能,不谙工尺音率。仅以爱好之热忱提出一点小小的心得,就敎于高明、同好。祈能匡正,如有不屑,更希一笑置之。一、秦腔之「板眼」:秦腔中之板眼,系以「梆子」、「牙子」、「签子

  • 文章秦腔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趙宋岑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秦腔 西北戏剧 乡音乡情

    秦腔为西北各省普遍演唱之戏剧,今日其流行地区虽偏于一隅,不若平剧之普及全国,但秦腔之历史甚为悠久,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细考戏剧源流,近两三百年间,流行国内之重要戏剧,多有承袭摹仿秦腔之线索可寻。秦腔之起源难于稽考,但关中在周、秦、汉、唐各代,久为全国政治中心,料必有以秦腔为本之腔调流行。今日之秦腔当为梆子腔、西皮调、乱弹三种揉合而成,试看以下清人之笔记:秦云撷英小录谈及梆子腔有云:「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

  • 文章马静亭演秦腔「断桥」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0期  作者:富翁 出版时间:1978-06-01
    关键字: 秦腔 马静亭 《断桥》

    本周末适逄端阳佳节,戏班里的传统习惯,每届时节,例演应时佳剧,譬如白蛇传、混元盒等,都是常演的剧目。台视为了配合此一佳节,特请名票马静亭女士,演出地方戏曲秦腔「断桥」。这是电视上的首次播出,也是难得欣赏的机会。「秦腔」也就是「山西梆子」,前者是雅号,后者系俗称。此乃源出甘肃,盛行于秦晋,而流传于我国西北一带的地方戏曲。它的歌唱,原属甘陕一带的土生民歌,嗣以逐渐向东南流传,吸收了弋阳腔,以及地方小调之优点,因以唱腔变化繁多,内容丰富。秦腔歌唱的特色,一声

  • 文章「梆子腔」綜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戏剧 梆子腔 秦腔 历史考究

    ,班中脚本多以丿代之)白(说白)戏的参军戏和滑稽戏;宋、元两代也有傀儡戏,影(皮的或布的)戏、科白戏、宋杂剧(指当时的一般戏剧)、金院本(北来的)、南曲戏文(南来的)等;元代有杂剧(指北曲)、传奇(指经改良的南曲)等;初明因之,更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诸腔兴起;晚明复有杂剧(指篇幅较短者)、传奇(指篇幅较长者)之分。淸代又有花、雅二部之别。按淸、乾隆时代李斗氏所撰之「扬州画舫录」中有云:「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指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

  • 文章浅论秦腔史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馬天成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秦腔源流 梆子戏 秦剧班社 易俗社 西府秦腔 陕西乱弹

    秦腔是陕、甘、宁、青、新五省各族人民的共同的艺术财富。对秦腔的源流问题,长期以来,有所争论,一日秦腔姓秦,陕西简称秦,当然源于陕西关中一带,一云:我们祖先炎帝生长成纪,(即甘肃秦安)秦腔当发源于甘肃了,众所风云,未成定案,最近我休息无事,有充分时间,查阅了有关秦腔历史的资料及一些酷爱秦腔的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加上自己粗浅见解。初论如下,敬请指正。秦腔是西北五省区各族人民共同的地方戏曲。它不仅为汉族人民喜闻乐见,而且当地回、藏、东乡、维吾尔等兄弟民族

  • 文章閒談「關中八怪」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何子文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关中八怪 裤带面 秦腔 琉璃庙街 房屋结构

    细,尤具韧性,拉面拉不断,西安琉璃庙街的拨灯面更是团团转。四、手帕头上顶起来—所说的手帕即指一般女子用的头巾,因气候较冷,风沙又大,鄕人每在头上披一条毛巾确属习惯,但在外地人看来,既是一景,更是一怪了。五、凳子不坐蹲起来—鄕下人多习惯于蹲著干活,聊天或吃饭也多喜欢蹲著,这种不立不坐的姿势,俗称「疙丢」(谐音)。六、唱戏吵架分不开—秦腔音调高亢激昂,的确是红脖子涨脸,所谓挣破颡,在外人看来其与吵架实无分别也。七、有了辣椒不吃菜—国人都以为湖南人是吃辣椒

  • 文章秦腔(梆子)的起源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秦腔 梆子 起源考证 推广传播 山西商人

    秦(梆子)腔起源考梆子腔为戏曲腔调名,以所用乐器而得名。梆子以枣木制成,山西陕西以产枣著名,枣木极易取得。枣木赤红美观,坚实沉重,击之声音淸脆高昂,久敲不碎不裂。戏班用之梆子共两根,长六七寸,粗约寸半,以右手所拿之梆,击左手所拿之梆。换言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二根梆子之粗细长短相等,惟有时将左手梆子中间略予挖空,俾其声音更为响亮。梆子腔发源于陕西,陕西为古代秦国,所以把这种戏称为秦腔。在中国戏剧史上,除南北曲外,秦腔可算最早的一种。严长明在「秦云撷英小

  • 文章編後贅言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西北文献》 编后语 西安 文献内容 秦腔艺术

    近年全大陆各省市县城墙,均迁拆除,惟西安城墙因俱观光价値,尙保持完整,近又加整修,为旅游重地,王兆麟所写「西北安城墙演变」对历来城墙修筑,作了详尽说明。·秦腔为西北民间艺术,影响深远,所提马天成君对秦腔在兰州、靑海、宁夏等地活动,有详尽说明,亦为秦腔戏剧发展,尽了心力,特为介绍。·本刊发行,因探亲同鄕携带回鄕,引起同鄕阅读兴趣,纷纷来函索取,并透过香港订阅,因邮寄受限,回鄕同鄕可将阅过之本刊携回,供亲友阅读,亦可作为礼品赠送,本社尙存各期杂志多本,需要者可来

  • 文章來函照登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秦腔录影带 读者来信 广告

    乡长:您好!感谢您对咱乡土艺术—秦腔的爱好及支持,使它能在台札根及茁壮。自上次发刊「秦腔录影带」后,很多同乡主动提供原版带来,以供献给乡亲及爱好者欣赏及流传。特此致谢!一、这次全套十一个带子,无论大小带每个售价五百元,如购全套优待价五仟元。二、凡上下集者不折单卖。三、欲购买者,请先填预约单(如后)寄回,以便统计制作。大小带讲打「」表示。四、为保持品质及信誉于收到带子后,如有瑕疵者可寄回重换。否则不可调换。五、收到带子后,请将价款划拨于邮政帐号

  • 文章秦腔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馬彦祥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秦腔 西皮腔 源流考证 清代戏剧

    年间,京腔还是很盛的;但想不到会发生了侍御罢官的事,同时又来了秦腔班,竟挤得京腔伶人连吃饭的地盘都没有;而且因魏三之兴,致使京腔班所常演的名剧不能再演,秦腔的魔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魏三名长生,字婉卿,小名三儿,四川金堂人。生于乾隆九年,卒于嘉庆七年[2]。幼习伶伦,困厄备至。乾隆四十四年,才随人入都[3]。当时京师有一双庆部,不受观众欢迎;长生来,与部中人相约:「使我入班,两月而不为诸君增价者,甘受罚,无悔。」[4]时京中正盛行弋腔。士大夫厌其嚣杂,缺少声色之娱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