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秀才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咸丰刘姓三个秀才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6期  作者:劉弘堅  出版时间:1973-01-10
    关键字: 秀才 历史 诗词

    守先王之法,服先王之服,伦常道德,至为重视,而习六艺通经史者,亦所在多有,不失其汉室家风,在咸丰这个边远社会中,刘姓亦常有才智特出之士,兹举淸末民初刘姓三个读书人为例,读其诗,诵其文,即可想见一般焉。一、刘子寅子寅先生,乃淸末一秀才,世居咸丰丁寨,幼时聪慧绝伦,有才子之誉,且胸罗卷轴,秉捷才,诗词歌赋,不加思索,即可下笔成章,犹记其所作杨花赋一篇,飘逸洒脱,典雅工整,非擅长词章之高手,不易构成,爰录出以享同好。杨花赋以二月杨花满路飞为韵绿杨满堤烟笼翠,柔情

  • 文章秀才·洋擧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柳西銘 出版时间:1981-09-20
    关键字: 民国政治 科举 洋秀才

    的子弟,在党、政、军、敎各界服务能有些成就的,确实不在少数哩!那时也有很多穷人子弟,因无力念私塾,又不甘心上洋学堂,因而都成了文盲,眞是可惜!三、洋秀才平阴县所属的黄河北岸有一大鎭,名曰牛角店,第四区区公所在焉。其西南方有个侯家庄,约有三百多户人家,由此庄南渡黄河到达平阴县城,约有十华里。民国四年暑假,侯家庄有四名学生在县立高等小学堂同时毕业,他们的姓名是:侯允湘、侯允义、李鹤龄、李衍诰。[1]毕业后的某天,吃罢早饭,各自背着小包袱、从县城徒步一同囘家。走到侯

  • 文章革命先烈佘竟成先生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作者:劉航琛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佘竟成 秀才 东渡日本 同盟会 起义

    先生原名俊英字荩臣,光绪三十二年参加同盟会后易名英,改字竟成。四川泸州人。生于淸同治十年(西历一八七一年)。读书不成,改习武,娴技击,擅刀矛,应试为武秀才。泸州地当长江沱江交汇处,为川南重鎭,人口逾百万,哥老会人亦众。先生材力绝人,在哥老会中声名藉甚。光绪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州牧赵渊(字醴泉,山西人。)擢领卫队,司缉捕盗贼。三十二年,邓维祺(字花溪,贵州人)杨兆龙(字雨田,云南人)先后接任知州,仍使先生继绩任职。是年先生以黄复生之约东渡日本,参加

  • 文章晚清时墟沟的秀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秀才 人物事迹 求学历程

    的两江总督相处友善,关系密切,官司的结果可想而知。后来吴昌庆被捕入狱,并死于狱中。到了清光绪年间,墟沟一带的秀才便多了。在墟沟后大门棺材山头上,有清光绪年间海州人黄道传的《云水荡胸》石刻。石刻中把当时墟沟一带名士、秀才的名军全刻上去了。石刻文字不多,兹录于下:「大清光绪己亥(一八九九年)季春下浣,海州里人黄道传登此观海。时风卷怒涛,浪花喷雪,振衣千仞,尘障一空,遂勒四字于石壁,以为雪泥鸿爪之遗。同游者邵君鸿举,姜君有珍,孙君贯英、燮臣,董君春成、心澄,及门

  • 文章秀才释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秀才释碑 抗日事迹 抗日历程

    连云市沦陷。陶惠甫因此受到日本鬼子的赏识,先任维持会会长,八月任伪连云市市长。但是,连云市的人民是不屈的,尤其是当地晚清的秀才们,素来德高望重,影响巨大。他们不愿为日本鬼子做事,闭门不出,大多以敎书为业。日本鬼子既恨他们,又拿他们没办法,但却想出了一个毒主意,想借机给这些老秀才们一个下马威。云台山地区的人民具有悠久的抗击外族侵略的历史,明朝时,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嘉靖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曾来云台山巡视,并在高公岛海边竖了一块「防倭碑」。日本鬼子看到这块碑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9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5-20
    关键字: 秀才 举人 科考 国子监 职官志

    中了秀才,当然想去考举人,以求上进,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秀才都有去考举人的资格,还要先经过一道甄录考试,这考试就叫做「科考」。提学官到任的第二年,就举行科考,凡去年岁考成绩优良的秀才,可参加科考。科考成绩优良的,才有资格应科举,能到省去参加第三年举行的鄕试。鄕试得中的,就称为举人了。秀才不是官,其资格相当于现代的高中学生,已如前述。秀才要想做官,有两条路,其一是去应科举,考举人进士;另一条路,便是继续深造,到国子监去读书,等于现在高中毕业生去考大学一样

  • 文章一门三秀才杜正伦兄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87-03-30
    关键字: 杜正伦 历史资料 一门三秀才 人物传记

    新旧唐书中有杜正伦传,相州(彰德府)洹水(安阳县。另有一说,为今大名府成安县)人。生于南北朝陈宣帝七年(五七五),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六五八),享年八十四岁。(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河洛出版社,民国六十七年五月,台景印初版。)隋文帝仁寿元年(六〇一)正伦二十六岁,与兄正玄、正藏,同以秀才擢第。依新唐书选擧志云:「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鄕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

  • 文章鄉紳李廣吉公二、三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李广吉 清末秀才 奇闻逸事 教化土匪 抗日战争

    李广吉,沭阳县陇集鎭李圩人,淸光绪末年秀才,身高两米,魁梧伟岸,容貌奇异,器宇非凡,声若洪钟,饶有武士之气质和风度。身有千韵之力,手使一把练功大刀重一百二十斤,李公舞动起来,轻如羽毛,行步敏捷,矫矫如飞,刀光闪闪,令人眼花缭乱。他使一把百石之弓,别人难以拉动,而他拉起来,软如绵丝。他还有一对生铁铸成的哑铃,每只重在五十多斤,他双手各持一只,舞动起来,轻如古时少女抓弹一样。他到我们耿庄,将其外甥耿开山家上脐靑石磨,两手轻轻捧起在广场旋转两圈,再放到下脐磨上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