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礼教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弘扬礼教恢宏中华固有美德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0期  作者:姚澤民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道德 礼教 规律 纪律 天人合一

    嘘唏。二、落实礼教个人认为不论道德标准随时代进化如何演变,而人类相对的自由及共处的准则——「礼」字,不能偏废,因为我们是人不能不讲礼(理),礼是人类行为的规范;虽然中等学校公民、文化教材课本里分布着礼字,只因学而不思,有多少学生理解礼的眞谛,又能付诸行动去实践呢?所以才造成物质文明愈发达,人类精神愈野蛮的境地;今天要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心(命),就不能再将礼字看作老生常谈,俗不可耐了!所以特将愚见一得——弘扬礼教,效献曝之忱,提供家庭父以教子,机关

  • 文章孔子的宗教思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孔子 周代礼教 《论语》 宗教思想 宗教贡献

    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曰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从这两段话可以窥见周代的礼教,已经脱离原始宗教形式而进入制度宗教的时代,这一点胡适也公然承认,他在《中国哲学史》中说:「天子之名乃是古时有此国教的铁证。」孔子生当春秋时代,对周公所创立的国教采取甚么态度呢?我们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出来:(一)周室东迁,王纲失纽,政治上陷入混乱,传统的宗教虽然失掉

  • 文章萬載牌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牌坊 《大祠堂》 万载县 圣旨 封建礼教

    牌坊中部横向嵌有青石一方,上刻「清道光五年 万载县钟沧文之妻张氏立 八月廿六吉旦吉」。万载钟沧文之妻张氏于二十七岁守寡,张氏格守妇道,清白守节,尽心抚孤,眼见五代。寡居六十一年,在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张氏八十八岁时,道光皇帝颁旨立下此贞节牌坊。张氏享年九十四岁。贞节牌坊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礼教的特殊产物,是封建历史的一种真实见证。也是旧礼教中束缚女子不改嫁的一种道德观念。「双桥贞节牌坊」的发现,对研究封建礼教,提供了实物参考依据。「圣旨牌坊

  • 文章寡婦——「集中營」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7期  作者:范奕中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全节堂 寡妇首节 封建礼教 集中营

    清道光初,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荒唐禮教下,松江地方士紳集資在城內廣明橋弄內創建「恤嫠公所」。道光二十一年,恤嫠公所得到松江府台的支持,知府號召官、紳、士、民捐款,增設寡婦名額,改稱為「全節堂」。咸豐元年,因寡婦遞增,全節堂遷至普照寺西楊家橋附近,面臨大街,有屋數十間,田產千餘畝。光緒末年,地方紳士耿蒼齡興建號舍二十七間,可容百人。全節堂一直延續到民國二十六年,日寇轟炸,堂屋俱毀,寡婦盡散。全節堂留養的寡婦,唯一條件是勸其守節,終身不嫁,並具保立約。...

  • 文章婦女「三從、從一而終」之探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李盛菉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妇德 三从四德 从一而终 传统礼教 传统思想

    兴国 李盛菉三从四德为我国传统礼教之规范,妇女至上之美德,有所谓贞妇烈女立牌、竖碑、史册作传之表扬,生身父母获官府褒奖而免征赋税荣获殊荣。先妣刘氏玉英深受兴国刘府望族生父久才、叔久扬(笔者先外祖、外叔祖)曁族学校长刘久珍老师之教诲,加诸我族文风鼎盛、孝悌传统及先祖父才保、才僖公长辈之熏陶,常将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之至德意义,传述与家族少幼女性,深获族人一致赞扬。余生于民主伸张男女平等时代,幷非悖逆先妣之言行,而认为「三从」一词有诸多令人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