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刻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所謂「中國最早的佛敎造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文物古迹 石刻 造像

    原文系一九八二年亦即民国七十一年五月十一日,载于美国「世界日报」的万象版内。该项资料,为以前「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及许编「海州文献录」之金石栏内,均无此记载,殊属新鲜。先后经旅美之杨永瑎及杨成悌两鄕长剪寄(成悌鄕长一份系由吴友霞鄕长转来)。彼二人关心桑梓消息,殊可感念。而将来重修鄕邦志乘时,亦应视为重要之补充纪录。爰将该报所载原文及石刻图片,刊印于次,藉供参证。仍以情势演变,恐旅外鄕长,未尽明了;因加说明,期免滋疑。(附说明)孔望山原在东海县境,这里谓为

  • 文章大足南北山石刻之体范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3期  作者:傅振倫  出版时间:1967-11-01
    关键字: 大足石刻考查团 摩岩雕像 玉皇观 上清洞 南北山石刻体范

    一、小引三十四年夏,余参加四川大足石刻考查团,赴大足宝顶,南、北等山考古。四月二十七日至境,五月五日离县,游览数日,颇有所获。其南北两山古代摩岩造像,在我国艺术史上,皆有相当价值,爰述所见,公诸同好。记述断于宋代,盖赵宋而后,石刻多因沿装饰而少创作,等诸自郐,故从略也。二、南北山石刻之概况大足县治附近古代石刻之可考者,为南山北山。北山石刻又散见佛湾,观音岩,赶场坡,北塔,及北塔寺后五处;有碑记,有造像(立体之雕刻),有画像(平面之雕刻),而雕像更有佛道之

  • 文章陝西省基本資料彙編(四)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周健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名山 档案资料 佛寺 名胜古迹 洞窟 石刻

    三、主要洞窟、石刻、佛塔及遗迹㈠西安碑林:西安市南部三学街陕西省博物馆内。为我国著名之大碑林之一,此处原为文庙,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西元一〇九〇年)开始存碑石,经金、元、明各代收集,规模日大,清初始称碑林。今收藏自汉迄清历代碑碣共二三〇〇余件,有七座大型陈列寺、七座游廊和一座碑亭。㈡青龙寺空海纪念碑:西安市南郊乐游原上青龙寺遗址。为纪念唐代中日友好的先驱者空海和尚,应日本四国岛之香川、爱媛、德岛、高知四县要求而建,一九八一年七月动工,一九八二年五月建成

  • 文章『雁荡山摩崖石刻』简介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雁荡山 摩崖石刻 书籍 史料

    雁荡山摩崖石刻」一书,为乐清县文化局一九八七年十月出版。雁荡名山水,享誉寰宇,山区蕴藏富饶的大自然观光资源,实为他处名山所罕见。昔人有言:「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该山区风景,经专管机关历年大力开发观光环境完成后,观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有莫大助力,也有无穷潜力,前途似锦。文化局为掌握地方历史文物遗迹,以利整理、保存、发扬光大,特对雁山风景区各景点,现有古今摩崖石刻文物遗迹,实施实地普查此举对雁山景区人文景观之加强管理维与发展

  • 文章香港发现之史前石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史前石刻 云雷纹 饕餮文 蟠螭纹

    一、前言近年来,本港于滨海地区,发现多块先民时代之古石刻。此等石刻,多呈「囘」纹状,分布南佛堂(即东龙岛)、蒲苔岛、石澳之大浪湾、大屿山之石壁、长洲、及西贡之西洲六处。此等石刻,大致可分为云雷纹、饕餮纹、及蟠螭纹三类。二、云雷纹石刻我国自新石器时代,已使用一种像云层旋转之花纹,古人称之为「云雷纹」,亦称「囘纹」或「雷纹」。此种花纹,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形状:方形纹三角形纹方旋形纹方圆之间纹圆旋形纹云头纹蒲苔岛南氹之古石刻,土人称之为「鬼字石」者,为一方

  • 文章广东肇庆星岩、鼎湖石刻史料之价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曾一民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广东肇庆 星岩 鼎湖 石刻史料 考证

    王昶之后,又一金石专著大作。至于以石刻史料着地方志的,今见之,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最早。按史念海谓李氏的取材「上自儒家经典,旁及先秦诸子……以及晋咸宁元年勾注碑和后魏尔朱荣碑等也尽量搜罗。」[2]及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每州府有一门,明淸以降,所修地方志,艺文类中,例有碑刻或金石一纲目,由是观之,唐宋以来,一地区的石刻史料,成为修志者取材必须的资源。观广东地方志,明淸四通志亦例有金石或碑刻一门,如阮元《广东通志》卷一九九—二一五有,上自三代,下迄元末

  • 文章國之瑋寶——漢代石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夏美馴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中国历史 石刻艺术 文化传承

    磨崖、墓志、华表、石柱等,而汉碑上的刻字,汉隶成为学书者的范本,因此,汉代雕刻中的石刻,成为后世最堪注意的艺术发展。以石刻经,乃将圣贤制作镌刻于石,以留传后世,称做石经,也有人称之为碑的。根据记载,中国刻经于石,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莾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史称为刻石经之始,惟其文字今已无从稽考。自此以后,尙有汉熹平(公元一七五)、魏正始(公元二四〇)、唐开成(公元八三六)等各朝皆有石经,现舍熹平,则无从觅其踪迹,即连拓本也未闻

  • 文章「绝崖柙拓求自乐」——记山西石刻专家吴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張恩張培蓮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吴钧 石刻专家 生平成就

    有人说石刻是一幅历史画卷,上起秦汉,下迄民国,华夏民族滋养生息的史实均载其中。有人说石刻是一宗历史档案,皇帝的诏敕,名流的业绩,兵燹的沦毁,灾异的残形,大都永久刻记。有人说石刻是一部百科全书,上及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国家政治,小及民俗风情,均因文以觇。山西运城,这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三晋碑鄕」之称。当地古刹幽宫、神道墓茔、衙署祠庙、街头里巷处,遗存著大量的各类石刻,这是一批珍贵的文化财富。吴钧,一位文化部门退休的石刻学者,凭借自身对石刻文化

  • 文章河南漢碑述要(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汉碑 石刻 中原文化 考古

    壹、前言中原为石刻的渊薮。这句话幷非夸大其辞。只缘中原本为历代政治文化中心。其文化水准之高;研究学术风气之盛。绵延不绝,代有达人。因而富润屋,德润身之外;尙思有以报本追远、铭勒贞石,以垂永久而昭来兹的习惯。流风遗俗,代代沿袭。丰碑表墓,歌功颁德。自东汉(河南无西汉刻石)迄今历两千余年而不丧。闲步荒野,旅途道旁。极目四望,断碣残碑,比比皆是。惜多埋没麦浪禾垅,败壁颓垣。风雨剥蚀,以任其与草木同朽、复为牧童野叟常用为磨砺草铲粪杈的砥石。这还不算,甚至赌输斗败

  • 文章大足龙冈区沿岩石刻部位图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2期  出版时间:1967-10-01
    关键字: 大足石刻 部位图 文化遗产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