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省立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81-09-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 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山东省立师范学院 教育 名单

    ×先,安邱人。生物学佟元俊,字秀亭,山东大学生物系毕业,昌邑人。论理学王书天,靑岛某报编辑,笔名老徐娘,讲周易辩证法,颇学生欢迎,安邱人。及至学校迁到昌乐下灶户,上述许多老师便离校他去。[2] 刘道元呈敎部代电与致陈立夫函,见敎部档案。[3] 见第二次中国敎育年鉴第五编。[4] 山东省立专科学校校址,为日人所建之日本小学校,确否待考。[5] 孙维岳北大毕业后,由山东一师校长王世栋聘为一师前期一班国文敎员,左倾作家李广田臧克家等,皆其

  • 文章江西省立宁都师范学校简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溫輔朝 出版时间:1969-08-02
    关键字: 江西省立第九中学校 学校简史 历任校长 江西省立宁都师范学校

    民国三年,本省敎育当局创设中学八校,全省四道,豫章道设三校,浔阳庐陵各设二校,而赣南十七县,地方辽阔,道路崎岖,则仅设一校于赣州。当时邱潜夫先生璧,力争宁都必须设一中学,遂奉令将宁都县中收归省立,名为江西省立第九中学校,委潜夫先生为校长。校址原在梅江书院,因与宁都县立小学共在一处,房舍偪仄,乃筹募款项,将试院旧址改建校舍,颇宽敞。邱校长在职十载,毕业九班,毕业学生升入各大学专门而为党国宣劳颇多。民国十三年,邱校长调厅主持编审事宜,改由项赓云接办。十四年项

  • 文章民初省立中等学校槪况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雨香  出版时间:1967-09-30
    关键字: 省立中等學校 民初 江蘇中等學校

    民国十年前后之江苏中等学校,大别可分为中学,师范学校,及甲种职业学校三大类,各学校均冠以江苏省立字样兹略述之如次:一、中学:苏省共有省立中学十一所,以成立之先后,定其第次。第一中学,设南京,第二中学,设苏州,第三中学,设松江,第四中学,设太仓,第五中学,设常州,第六中学,设鎭江,第七中学,设通州,第八中学校,设扬州,第九中学,设淮阴,第十中学,设徐州,第十一中学,设海州。以上各校,大都由淸末各府(直隶州)所设之府中学堂所改设,均为四年制。二、师范学校

  • 文章辽宁省立师专忆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劉勝超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辽宁省立师专 校史 往事回忆 教师 学生

    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在奉天两级师范(包括初级师范及优级师范)停办后,所创设的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之高等敎育机构,位于沈阳市小南门外黉业胡同,与辽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一校园。周围环境不算理想,校舍不够宽敞,设备未尽完善。自民国十四年开办至民国十九年秋,英文科第二班毕业结束。可以说它是一所校史最简短的学府。但历任校长及部份敎师,均为当时东北敎育名流,革命志士,学识渊博,品德崇高,办学认眞,敎学热心。不仅重知识之传授,亦重学生道德品格之薰陶,与革命思想之启发

  • 文章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同学录弁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筹备复校 时局

    余於三十五年春,奉省命來海籌備復校事宜,時敵寇初降,遣俘未竣,而匪勢鴟張,隴海突告東斷;抵徐後,欲折回而私心不忍,乃潛蹤微服,間關到達,接收旣畢,得堅貞之士四百餘人,程度雖有參差,而皆能身歷艱苦,抱志不移,固足嘉也。一載以還,經良師訓廸而礱琢之,則質美而文,更能彰吾校譽,不孤本人行險之意;此後行者,或負起建國基層之任務,居者或繼續攻讀,均望一本初衷,努力精進,成功之途,寧在遠乎,特書諸端,以作他日印心之證云爾。民國三十六年元月牛雲峯序右文係海師之國文老師...

  • 文章山东省立曲阜师范校友会成立纪实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秦振華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曲阜师范校友会 成立经过 档案资料

    一、前言山东省在民国二十二年以前,设有四个省立师范学校,第一师范设于济南,第二师范设于曲阜、第三师范设于聊城,第四师范设于益都。自何思源担任敎育厅长后又于民国二十三年设立第五师范于菏泽,另有省立女子师范设于济南。民国二十三年山东敎育厅规定,各省立师范以校址所在地为校名,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随即改名为「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校址设于曲阜城内文化街,与孔庙比邻,校舍宽阔,建有Z字形的大楼一栋,内有敎室十二间,丁字形的大礼堂一栋,可坐千余人,自修室与宿舍分开

  • 文章创办湖北省立敎育学院的目标和原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5期  作者:黃建中  出版时间:1975-04-10
    关键字: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教育 创办学校

    編者按:黃建中先生,爲吾鄂晩近不可多得的敎育家,本篇演說詞,係遠在民國二十年湖北敎育學院開學時所講,其目標深遠,原則正確,且辦法平實,絕不是放言高論,切實行之絕對有效。尤其看透人情,掘發人性,將心理生理種種內涵,透達精闢的說出,有孔孟的千古不磨證言,也有歐美學者專家身體力行的經驗語,非有眞知灼見的獨到硏究,絕無法娓娓道出。先生來臺後,在立法委員任內逝世,轉瞬忽已十年,今見其四十餘年前的主張及見解,實爲難得之敎育史料,其當年針對時弊而發的敎育最高準則,不僅...

  • 文章七七抗戰學校後遷情形之囘憶——答劉道元教授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孫璞如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山东省立中等学校 后迁情形 往事回忆

    承询战时山东省立中等学校后迁情形,弟以身历其境,得略知梗槪。兹就原七个问题(刘函所提),一一奉答如左。㈠我校平原鄕师,是第一个奉令后迁的,时当在九月二十间。德州似快沦陷,十二中已解散。砲声隆隆可闻。一夜韩军开进校内,负责军官吿我:「你们应立即离开,我们是奉令掩护前方撤退的」。敎职员学生大队(约二百人,这时有些学生回家取东西,并与家人吿别,未得赶回)由军事敎官(九月起即组织学生分队,打装行囊,练习行军)及主任们带领,当日去济南。没客车,幸获准搭军用车(满载

  • 文章流亡學生憶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劉德麟 出版时间:1982-09-20
    关键字: 学校校址 学校档案 山东省立临时师范学校 往事回忆

    余生于民国七年,寿光县三区丹河鄕西稻田人,毕业于山东省立临时师范,民国卅三年响应 领袖号召十万知识靑年从军运动,参加靑年爱国抗战行列,编入二〇九师六三二团接受训练,胜利后改为宪兵敎导第四团于安徽芜湖,结业后复员,就读济南政治学院,卅六年秋入中央干部训练团新闻班第三期常州分班,结业后派至第二兵团邱淸泉部政治处服务,先后曾担任金鄕、商邱等地之军民合作站驻军站长,团政工室干事等职,来台后任总统府办公室领班警衞长,四十年转三军总医院前身第一总医院,于六十年奉令

  • 文章山东省立第一临时师范学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桑著齡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第一临时师范学校 陷区青年 学校历史

    民国三十三年春,山东省立第一临时师范学校,建校于安徽省阜阳县城西约十五公里之倪老寨与倪新寨。两寨相距约一公里,校长为刘敍宾(少卿)先生,校本部在倪老寨。两寨皆有教室及教职员、学生宿舍,老寨正北约一公里之后湖,是山东省立第二临时中学所在地。其西南约二公里之三王寨,是山东省立政治学院所在地。又其西约三公里之柴集,过去是国立二十二中所在地。该校西迁后,政治学院的自费班继设于此。此一甚小之范围内,本是偏僻鄕野,竟汇集如此众多之师生,顿成人文鼎盛之区。三十三年春临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