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相关历史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關雲長是畫竹先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徐蘭川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关羽 《诗竹》碑 相关历史

    旅經河南洛陽關林(關羽的首級墓葬處),南陽臥龍崗武候祠,河北涿縣的昭烈帝廟等處,都豎有一塊關聖帝君所繪的《詩竹》碑,又稱是《風雨竹》碑。據了解,這種《詩竹》碑刻己被發現者共有七處,計:一、洛陽關林。二、南陽臥龍崗武候祠。三、涿縣(古涿州)大樹樓桑的昭烈帝廟。四、上海淞江縣。五、一塊在西安碑林。六、一塊在河北房山縣南尙洛的關帝廟內。七、北京的故宮內也有一塊。値得介紹的是南陽武候祠的「詩竹」碑,碑左方畫「風雨竹」,側刻風竹解讀五言律詩,右上角刻「掛印」圖,下...

  • 文章代縣古稱雁門郡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趙建修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代县 相关历史 邮戳 代县沿革

    古有代國,漢嘗置縣,後魏廢,在今察哈爾省蔚縣,與今山西省之代縣,不爲一地。山西代縣乃戰國趙雁門郡地,秦因之,漢亦爲雁門郡,北周移肆州來治。至隋,改肆州爲代州,治雁門縣。旋仍爲雁門郡,金曰代州。元省雁門縣八州。明廢州爲縣,尋復曰代州。淸直隸山西省。民國改州爲縣,屬山西雁門道。代縣位同蒲鐵路北段之中樞,北控大同,南抑太原。城倚句注山脈,內長城雄踞於北,久爲邊疆要塞,馳名唐宋時代之雁門關卽在此。雁門關在代縣西北三十里,一名西徑關。代州志:關舊在雁門山上,東西山...

  • 文章遼金藝術精萃華嚴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凌建中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华严寺 基本概况 相关历史 辽金艺术

    華嚴寺位於大同市城內繁華區的大西街,因屬於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分上下兩處,始建於遼,重修於金,是遼金時期我國華嚴宗重要寺廟之一。由於它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契丹族和女眞族所修建,寺內殿宇、塑像、壁畫、壁藏等,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藝術水平。整個寺廟坐西期東,同一般佛寺坐北向南大不相同。這是由於契丹族原是黑龍江一帶的游牧民族,搭帳蓬時門向太陽而開。他們信鬼拜日,以東方爲上,故修建華嚴寺便依據契丹族的習俗面向東方。華嚴寺原是一個整體建築。明代以後,中隔一條...

  • 文章山西醋香飄四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徐崇壽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山西醋 相关历史 醋的种类 醋的用法

    山西產醋,山西人愛喫醋,古今聞名。山西人爲什麼愛喫醋?或曰山西人愛喫麵食,調點醋,味道好;或曰山西產煤,做飯燒煤,喫醋能除煤氣毒;又或曰山西境内有的水鹹性大,喫點醋可以醋鹹中和。凡此種種說法,有的也許有點科學性,有的大概也是想當然,請教行家,也尚無定論。大家公認山西的醋色香味美,誘人不得不喫。這就又多了一條,喫上了癮,世代相傳,終於形成習俗。所謂“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喫醋”?俗話說:「開門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醋之一物佔了生活需要品中的一位是普...

  • 文章夏縣西陰村五千六百年前的蠶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李济 考古研究 蚕茧介绍 相关历史

    今年九月一日,文建會及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以及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爲紀念考古學家「李濟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在外雙溪故宮博物院一樓展出李濟先生爲中國考古重大的貢獻,同時展出李濟先生與董作賓先生於民國十七年十二月起主持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的發掘與硏究工作,前後歷九個年頭,掘出的文物相當豐富,對我國考古人類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同時讓李濟先生在考古硏究工作上的努力,能夠影響後世。李濟先生獲有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抗日期間任南京博物院籌備處主任。來台後曾擔任中...

  • 文章歷史上的太原保衞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樊祖邦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太原保卫战 战况叙述 相关历史

    山西表裏山河,地勢險要,東瞰平津,西障關中,北控蒙綏,省會太原居呂梁太行兩山之間,汾水縱貫南北,襟山帶河,形勢雄壯,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歷代重要戰役,每因太原之得失,而導致一代之興亡。如周貞定王五十六年(公元前四百五十三年),趙無恤保衞晉陽之戰,形成三國分晉,結束了春秋時代,而開創了戰國七雄紛擾的局面。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七百五十五年),安祿山之亂,由於李光弼能堅守太原,使郭子儀才有餘力,穩定河東基地,得以收復兩京,奠定唐室的中興。北宋自太祖開寶元年至...

  • 文章魏畢易三姓祖先同根之探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百家姓》 魏姓来源 相关历史 三姓祖先

    某君坐在近傍,戏中最后赵武,长大成人,杀死屠岸贾报仇时,有一白髯大将相助,名魏绛者,余吿之曰:此乃我魏氏祖先也。并吿以魏文侯、武侯、梁(魏)惠王等故事。同宗某君欣喜之余,力促余撰写魏姓祖宗探源一文,公诸社会。在此倡行中华文化复兴之伟大时代,对于敦亲睦族,发扬伦理精神,亦颇有补益焉。谨根据史记,东周列国志,及其他书籍,撰成本文,敬请读者,宗族先辈赐予指敎!魏姓始祖为毕公高,毕公高与周同姓,乃周之支族,其关系如左图:[2]武王伐纣后,周朝定鼎天下,毕公(名高)封

  • 文章關廟山西宮沿革記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关庙山西宫 相关历史 基本概述 发展沿革

    关庙山西宫安奉武圣关夫子,至今香火绵延三百余年[1]。即远自明郑时代,汉人自台江内海(今之安平),溯航新港溪(今之盐水溪),及其上游许宽溪(今之许县溪)进入新丰里,垦荒聚落称香洋仔(明郑氏台湾军备图记内之小香洋民社)。居民景仰关夫子圣德及祈民安雨顺,即建土屋葺茅堂宇,并筑弼衣潭(今之大潭)蓄水灌田[2],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因早有水利得以春耨[3],早渐发展称为关帝庙街。至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一七一八年)重建堂宇(依日人寺庙名鉴),后历四十五年,即乾隆二十七

  • 文章新修大槐樹移民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彭登墀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古大槐树处 史料记载 相关历史

    南宋時,棗陽城北寺莊,爲金朝與南宋交界處,當時岳飛的軍隊,以及棗陽的抗金名將,孟宗政孟珙父子所率領的棗陽子弟兵,經常在豫鄂邊境一帶抵抗金兵。岳飛的岳家軍,也曾從這一帶,一直反攻到開封南邊的朱仙鎭。西元一二一七年至一二一八年間,孟宗政孟珙父子在棗陽一地,與金兵作戰三月餘,經大小七十餘戰。西元一二六八年至一二七三年間,蒙古軍沿漢水南下,圍攻襄陽樊城,南宋名將呂文煥率殘兵苦戰五年之久,予蒙軍重大打擊,不幸襄樊終被攻陷。豫南鄂北一帶,兵連禍結,民不聊生,人口流失...

  • 文章山西太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裴可權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山西省概况 相关历史 太原概况 名字由来

    山西自古卽有「表裏山河」之稱,因爲東有太行山爲之屛障,西南有黃河爲之襟帶,形勢最爲完固。山西,一名河東,蓋其地在黃河之東。山西者,是指太行山以西之意。太行山形如臥弓,爲山西與河北之天然疆界。山西全省是一個高大臺地,由南而北,地勢逐步上升。從南部的二千五百尺,直到北部高達五千尺,所以一般稱爲「山西高原」。山西是我國古代政治、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是古代漢族文化發軔滋長的搖籃。最古的堯帝,建都於平陽(今臨汾縣)。舜都於蒲坂(今永濟縣)。禹都於安邑(今安邑縣城之...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