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疆域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扬州疆域变迁记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68-02-29
    关键字: 變遷 揚州 疆域

    揚州二字,始自唐虞,終於淸末,歷四千一百六十六年,屢有更替,範圍廣狹,綜錯複雜,亦代有變遷,以至言揚州者,未考當時幅員,每有譌誤,爰述於次:揚州在唐,爲九州之一,虞爲十二州之一,其地極廣,夏商因之,至周,吳城䢴溝,通江淮,越並吳,屬越、楚並越,屬楚,置廣陵縣,秦屬九江郡,(項楚時,爲東陽郡)秦並楚,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廣陵屬九江郡,漢初爲荆國,爲吳國,後爲江都國、廣陵國、領四縣、廣陵、江都、高郵、平安、新莽改江平郡,東漢改廣陵郡,統十一縣、廣陵、江都、高郵...

  • 文章我亦一谈勾吴疆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0期  作者:欽可久  出版时间:1993-02-20
    关键字: 勾吴 疆域 扩展

    古句吴国自太伯创建,至夫差灭亡,共二十五君,历时七七〇余年,其疆城很难明确划定。前期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小、比较稳定;后期则战事频繁,如同拉锯,但仍逐渐推进,疆域扩大。复旦大学魏嵩山教授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这里试就句吴历代君主的作为,结合其疆域的变化,分三个时期加以分析,发表一些管见。一、建国前期(商末——公元前七七一年)商代末期,太伯、仲雍奔荆蛮,自号句吴。太伯无子,传位仲雍,当时各诸候之间常有相互攻伐情事,太伯、仲雍为自衞起见,在藩离(今无锡梅村

  • 文章番禺县疆域都堡捕属鄕村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黃煊 出版时间:1974-06-01
    关键字: 番禺县 疆域 档案资料

    废司置区,区置所辖仍沿四司疆域,但有一个时期多至设八个区域,旧制计共设置四司官辖六个都,七十八堡,一一五图,另五客图,五百六十九所村庄。据任志载:沙湾巡检司属下都一,堡十三,图二十六,客图一,村八十七。计堡为罗屋,榄山,本善,古坝,紫坭,韦涌,石壁,石碁,小龙,坑头,白石,钟村,市桥。图为白石八图十甲,榄山十三图十甲另甲,石碁十五图十甲,茶园六图十甲另甲,沙湾十图七甲另甲,又十一图六甲,又三十图九甲另甲,又五十二图九甲另甲,又五十三图九甲另甲,又五十五图八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1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浦东 沿革 疆域 教育 交通

    沿革 本上海县之浦东地,明初置南汇守御所,属金山衞。以大海环东南,潮汐折旋,南派入钱塘江,北派入扬子江,故名南汇,淸雍正时置南汇县属松江府,民国沿用其名。三年隶沪海道,实行行政督察制后,属江苏第三行政督察区。疆域 东滨东海,南界奉贤县,西界上海县,西北界上海巿,北界川沙县。东西距五十公里,南北距四十三公里,面积一千〇二十五方公里,一百三十万零零四百二十亩,分为八区。人口 五十五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人。(民国三十五年内政部统计。)山川 境内无山。东海环东境

  • 文章合浦县疆域变迁沿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周勝皋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合浦县 疆域变迁 历史沿革

    有海角之称,但历代官宦获罪南谪者颇多。近年在合浦县城东郊发现古墓群,东西寛约五公里,南北长十八公里,其中汉墓约有一千二佰座之多,西汉末期木椁墓掘出古物达二百四十五件,其中不少珍品,可见西汉起中原已有不少官宦谪居合浦后落业,而五胡乱华及宋明二代覆亡时中原南迁之民众更多,合浦居民实为中原汉族之后裔,何来壮族名称。我合浦留台同鄕,当关心鄕邦境域之变革,兹略述合浦历代疆域隶属之变革及近年槪况,以慰鄕思。合浦在三代以前为百粤地,在禹贡之外。秦始皇廿五年(公元前二二二

  • 文章播州扬氏政权历代疆域划置定点图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作者:吳逸梅黃瓊荻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古播州 杨保政权 疆域图

    三穗 吴逸梅东西文明研究中心十七研究室黄琼荻整理遵义地区自唐朝至明朝八百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扬氏统治播州史。杨氏最后一代霸主杨应龙被消灭后,实行改土归流;开始由中央直接统治,才结束了播州八百余年的土司制度。杨氏据播时历代疆域逐渐扩大,实力足可与南诏大理等国相埒。兹将自唐迄明播州杨氏政权疆域之变革图列,以补贵州文献三十期。古播州杨氏政权——史地关系简介图例之遗漏。唐代在今贵州州、县定点图宋代在今贵州划置定点图元代在今贵州划置定点图明代贵州布政司所领府、州

  • 文章我国的东北疆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曹樹鈞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疆域 地理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

    而使黑龙江上游广大区域,悉弃于俄,面积约二十四万方公里,俄人建设后贝加尔州。尼布楚条约为我国与外国订约之始,当时清朝实力甚盛,论者多认为清代外交史上最荣誉的条约。实则,就地理观察,我国丧失乌地河流域及额尔古纳河以西疆域,开割壤领土之端。2.黑龙江以北地区: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亦为我国疆域。咸丰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瑷珲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黑龙江为界,江北之地属俄,江南之地属我,自此江北土地面积达六十四万余方公里,俄人不丧一卒,不折一矢,而占有之,建阿穆尔州

  • 文章蕉嶺縣地理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林鴻標 出版时间:1990-03-31
    关键字: 蕉岭县 地理志 疆域 地质 山川

    一、疆域吾邑蕉岭县(原名镇平)坐落于亚洲板块东南方,在九连山与莲花山(又名揭阳山脉)间的丘陵地,在中华民国广东省的东北,韩江流域的上游。地形狭长,南北长五十一公里,东西寛卅九公里,面积约九百七十八平方公里。东面的石际鄕,高思鄕,与梅县的松源鄕和隆文鄕相邻,西面白马鄕、徐溪鄕,与平远县的东石鄕相接,南面的金沙鄕、金丰鄕,与梅县的石扇鄕、梅屛鄕及白渡鄕接壤,北面的广福鄕、石际鄕,与福建省的武平县相连。位于东经116°01′~22′,北纬24。25′1~533

  • 文章西康疆域溯古录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6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5-08-01
    关键字: 西康省 《西康疆域溯古录》 收编内容 历史沿革

    我国过去关于西康之著述,成于淸代者,有王我师之「鑪藏总记」,姚莹之「康輶纪行」。王书成于淸雍正中,于康事叙记甚略。姚书成于淸道光中,所记皆本身历,但仍多沿误。入民国后,首有傅嵩秌之西康建省记,顾其体例芜杂,篇幅亦过少,余前于本刊曾作介评。民国十五年,则有胡吉庐编之「西康疆域溯古录」出版。本书由商务印书馆编入「史地丛书」,近在台湾重版发行。以原书出版于民国十五年,故所记均为是年以前之康事,书名溯古,尤在溯其沿革。即编者在自序中所谓「就此三十三县已成之局,为

  • 文章两汉蜀汉四川疆域沿革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作者:龔煦春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两汉 四川 疆域 历史沿革 县志

    蜀之先始於人皇,其說渺矣。史記五帝紀,黃帝有二子,其一曰玄囂,是為靑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索隱引水經注:若水出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南徑邛都,又東北至朱提縣為盧江水,按即今之打冲河下流,即金沙江也。)索隱云: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之國也。五帝紀又言: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生高陽,是為帝顓頊。華陽國志: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是蜀之立國,由來最古。舜置十二牧,禹貢分九州,周禮職方氏九州,蜀皆列梁州之域。周武王伐殷,徵瀘庸蜀羌¬■彭濮幷從,其...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