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瓷器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代定瓷是瑰寶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生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宋代 定瓷 定窑 宋代瓷器

    民国十年,瑞典人安特生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绘有花纹陶器,鉴定为商代遗物。又河南金村,安徽寿县发掘战国铜器堆中,夹有带釉陶器,故我国远古时即已有釉之发现与应用。隋唐时已有厚重雄伟、质地优美之瓷器问世。宋代更精益求精,以致登峰造极,臻于化境,为我国历史上瓷器之鼎盛时代。宋代著名瓷窑有定(定州)、汝(河南临汝县)、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等窑,产品卓绝,风格高雅。其中尤以定窑产品,更为美好绝伦,向为收藏家所爱好,视同无上珍品。如中国美术史论集称:「定窑

  • 文章南宋钧窑瓷器鲜艳美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嵇若昕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南宋 瓷器 青瓷 白瓷 均窑瓷器 窑变

    宋代的瓷器流传至今,甚为人喜爱。因为它的釉色和型制,高雅宜人。宋代的瓷器有两大系统,一个是靑瓷系统,一个是白瓷系统。但是当时有一个钧窑(今河南省禹县西鄕神垕鎭),它的颜色非靑非白,而是以红、蓝、绿、紫诸色,错综复杂,呈现一种鲜艶美丽的颜色。事实上,钧窑还是由靑瓷转变而来的,因在它的靑料中,含有铜质,经火气化或还原,遂成这种鲜丽的颜色。当初窑工本只是想烧出靑瓷,由于火候没有控制好,而变出各种颜色,在陶瓷界称这种变化为「窑变」。起初是一种瑕疵,后来人们不但

  • 文章閒話耀州窯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耀州 瓷器 历史

    那就到耀州城里,买几个大碗回来,用大碗吃饭,也不愁无粮。耀州就是陕西耀县,古称耀州府,下辖同官、蒲城,和淳化等县,同官县现改为铜川县,南距长安约四百余里,长安是我国大故都,现为陕西省会,又是西北重鎭,中原物资及陜甘靑宁四省特产,无所不备,为什么农家要买几个吃饭的大碗,舍近求远不去长安,而却要到北边耀州呢?原来耀州出瓷器,唐宋时为我国瓷器最大出产地。耀州窑业始于盛唐,成名于北宋,它温润光亮的油靑釉色,与我国最享盛名的柴窑「靑天一色」相近,看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 文章中原文物價值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中原文物 民族文化 甲骨 陶器 瓷器

    引言中原文物卽河南出土的古物。這批古物原來在河南開封博物館陳列,於對日抗戰時期遷移戰時首都重慶,光復後,重慶吃緊,又搶運臺灣。先寄存臺中,後又移藏山地。自豫移川,原有七十餘箱,運臺者僅有三十八箱,尙有二分之一留在四川,不知現今流落何處。銅駝飄零,令人悽愴!敎育部爲宣揚民族文化,特別把存臺這批「中原文物」遷運臺北,選其最有價値者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公開展覽。我第一次參觀「中原文物」是在民國二十三年,在開封博物館舉行畫展,由關百鎰館長陪我全看過一遍,光陰荏冉,不...

  • 文章認識故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羅紀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余干县 地图 瓷器 江西人 思念故乡

    红笔圈了起来,然后再揷一个大头针,揷在我家鄕邓墩的位置,以加强孩子们的认识。我告诉孩子们:将来一旦光复大陆,你们假如坐飞机囘去,可以从小港机场登机,直飞南昌,再由南昌坐火车或坐汽车到进贤的温家圳下来,就只有四十华里到家,假如坐船囘去,可以从高雄坐船,先到厦门,改坐鹰厦铁路的火车到鹰潭,然后再坐浙赣线的火车到东鄕下车,也只有五十华里到家,非常的方便,叫孩子们千万要记住,这一天,迟早一定会到来。我再指给他们看,江西出瓷器的地方,就是浮梁县的景德鎭,在鄱阳湖的边上

  • 文章文物赴美展覽的籌備工作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那志良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展览 美国 瓷器 玉器 文物甄选

    担任这次的选提文物去展览了。展览文物,先由我方作初选,然后会同美方再作决选。美展会常务委员王世杰先生,曾为了此事,到台中、北沟、两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以下简称「联管处」)库房,会同联管处主任委员孔德成先生,召集两院负责人员,就此事详加讨论,商定了初选文物的种类、件数和各类文物负责初选各位先生的名单如下:名画 一二〇件 庄尙严 那志良法书 一〇件 庄尙严 那志良铜器 五〇件 孔德成 谭旦冏瓷器 二〇〇件 吴玉璋玉器 一〇〇件 那志良织绣 三〇件 那志良 吴玉璋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