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物产交通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沁陽簡介(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沁阳 物产 交通 风俗 战略要冲

    者,为数不多,而公私费出国留学者,更属少而又少。三十八年政府播迁来台,政治修明,敎育发达,我县子弟得能接受高等敎育,且多留学国外,他日续修县志,必能嫓美先贤,放一异彩也。七、物产富饶本县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惟因人稠地窄,仍不能充分自给,兹将本县各种物产,介绍于后:一、农作物—以五谷杂粮为主要生产,如大麦、小麦(另有玉麦、和尙头等品种)高梁(俗称红茭草)玉菽黍(俗称玉茭草及玉米,有黄、白、红等色)谷子(俗称小米)荞麦、黄豆(亦有黑色者,多作饲料)靑豆、绿豆、小豆(颗粒

  • 文章遂溪縣簡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莫劍雄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遂溪县 历史沿革 水陆交通 物产 文化习俗

    起来总共分为十个行政区,民风淳朴,向无纷争,往昔湛江大部分列入遂溪版图,居民生活习俗与言语相同,工商界相处融洽、和谐团结、相辅相成,故成为工商业之继枢纽,亦为经济命脉重地。三、地理形势与水陆交通:遂溪县位于百粤南方边陲,在雷州半岛北部,北邻高州、廉江县(古为石城),西南可达滇、黔、桂各省,为工商业交通,与经济命脉之所系,南临南海,风帆顺畅,可通港、澳、闽、浙等地,正西为东京湾与南洋群岛遥相呼应,汪洋大海,浩瀚波涛,形势壮观。实乃通达七洲三洋之大道,亦为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6期  作者:黃體潤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丰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经济

    郭集、宋集、皆跨山东单县界,赵庄距治十二公里,商业兴盛,为境内巨鎭。北有常店、义成寨、万安寨、永安寨、巩固寨、中田寨、王庄、杜庄、永淸寨、黄集诸鎭。东北有郑里集、史寨、亭台、张寨、施寨、常安、古塔、保生寨、义和寨、中和寨、李店集诸鎭,皆为鄕民交易之所。交通公路有丰徐、丰鱼(台)、丰砀、丰沛、丰单(县)、丰金(鄕)、及丰黄(口)、丰恋等八线,并可接通津浦、陇海二铁路。教育全县学龄儿童计有六万八千名,已入学之儿童数九千余名,不入学之儿童占百分之八十七。学校教育

  • 文章睢甯概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文獻會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睢宁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六区境内有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淤黄河南岸,旧以峰、太龙、虎四山名风虎山,太山南顶有太山庙及周忠武公庙、山出五色石似玉。鲤鱼山在峰东北里许之淤黄河中,山形如鱼、宛似游于水中故名,明归有光尝为诗吟咏,载于县志。七区境内名山较多,(1)英公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有砦,因山东南麓有唐李英公墓故名。在英公山南二里东南曰白山又东曰红山故名(2)花山。(3)寿鹿山在英公山东北三里。(4)黄山在寿鹿山东三里,山腰有黄华洞可容数十人,又名黄石洞、黄华洞在山西北麓,昔黄石公曾隐此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8期  出版时间:1976-08-20
    关键字: 姜堰区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风俗物产

    界。西北有小邾,樊二鎭;小邾滨大官河。樊亦作樊川,距治二十公里,濒河交江都、高邮二县界。北有鱼行、丁家舖、港口、宁鄕庄、周家庄诸鎭;港口滨泰州官河,周家庄接东台县界。东北有斜桥、淤溪、西谿诸鎭;皆濒运盐河,淤溪距治十五公里,交东台县界。西谿距治七十公里,向为商贾辏集之所。交通公路西通江都县,接鎭扬、扬淮诸线,南通泰兴县之口岸鎭,与长江上下轮船相衔接。海安为通海之公路所经。运盐河畅通小轮,与附近诸县及较为兴盛之市鎭,俱有小轮往来。敎育学龄儿童计有

  • 文章隴南重鎭——天水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8期  作者:蘇鑑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天水市 邦治沿革 人口面积 交通概况 气候物产

    秦州歌——代前言「义皇故里古秦州,陇山环抱渭绕卦台流,人文盛极汉唐史,六郡繁华故址留,织锦台,飞将墓,英雄美人相对耀千秋,麦积山峯秀,仙人崖景幽,更有石门雄壮,那个不争游,到如今犹为抗战重要地,东南西北交通枢纽,论物产,地藏富,论文化,本来优,努力发展树新猷,担负时代使命,站在时代先头!站在时代先头!」上述秦州歌系抗战时天水陆军骑兵学校敎育长胡竞先将军所撰,吾人读了之后,对天水地方就不难窥其大槪。邦治沿革天水古时候为雍州地,秦曰邽县,汉曰上邽,晋曰天水郡

  • 文章緬懷故鄉——寧都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李澤源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宁都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水陆交通 物产 教育事业

    县城地势东北低,面临梅川,筑有内外城墙,以防水患。西南略高,西郊考武秀才大敎场,文庙以及科擧试场都在西郊,有两城门直通,现在北西、西南城墙已不存在,只北东南之外城仍保留着。城垣周围约十里许,中心有十字马路贯通,旧有雄伟宽敞之州衙,已在民国十八年遭赤匪焚毁,深为痛惜,现在原址仅建一楼一底平房,不像县署。孔庙内肖像也被捣毁,只有改立牌位供祀。三、水陆交通昔日擧子赴省应鄕试,走大道经抚建徒步要七天半,若操小道经宜黄、上顿渡过河,则可省一天半。民国二十三年,国军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9、30期  出版时间:1976-10-20
    关键字: 兴化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教育 经济文化

    查家舍,大团诸鎭;安丰距治四十公里,滨海沟河,旧有巡检,白驹、刘庄、查家舍、大团俱濒串场河,淸时有盐大使驻刘庄,民国并入草堰场。白驹场接东台县界。场之附近有施家桥,为著水浒之施耐庵后人所居。大团最北,距治八十五公里,接盐城县界。交通:有公路东北通盐城,西通高邮,东达东台,水路如串场河界河海沟河等俱可行驶小轮。敎育:全县学龄儿童计有七万一千八百七十九名,已入学之儿童数为二万一千三百十二名,不入学之儿童占百分之七十。各级学校因复员后为**窃据较久,均无资料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7期  出版时间:1976-07-20
    关键字: 宝应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山川文物

    丰厂集,俱交淮安县界。北有黄浦鎭,距治十二公里,滨运河,北接淮安县界。东北有崔家堡、曹甸二鎭,曹甸亦跨淮安县界。交通:公路南通高邮、江都接鎭扬线,北与淮北诸县皆可连络贯通。运河小轮南至鎭江,北达淮阴,此为必经之地。教育:全县学龄儿童计有九万五千七百九十四名,已入学之儿童数为二万零八百九十六名,不入学之儿童占百分之七十八。有县立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及国民学校各若干所。物产:本县可耕之田共计二百五十九万一千五百七十七亩,年产米约百余万石,稍有丝茧之利,惟鱼虾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31、32期  出版时间:1976-12-20
    关键字: 涟水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教育 名胜古迹

    界。交通:公路东通阜宁,与通海线相衔接,西通淮阴,与扬徐线取联络。运盐河西接淮阴,北达灌云东海,终年可以航行无阻,为淮北盐舟之要道。敎育:全县学龄儿童计有六万零四百九十名,已入学之儿童数为二万五千一百八十九名,不入校之儿童占百分之五十九。复员后因**窜扰,地方秩序不宁,学校敎育,无资料可考,抗战前有民敎舘五,公园一,战后均未恢复。物产:本县可耕之田共计二百八十万二千四百余亩,大部分为旱田,五谷以麦为最多。年产在百万担之谱,棉花年产在五千担以上,黄豆年产在六十万担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