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澎湖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旅加山東聯中同學常永棻等啓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澎湖惨案

    母年逾八十,校长之子女当时皆极幼小,今远处海外,虽有心翻案,而格于环境不知从何着手。烟台联中同学自然应尽全力,而凡我山东联中同学亦应义不容辞。缘敏公校长之仗义出头,系感于当时澎湖军人失信于敎育当局,视数千投笔从戎同学为其揽权割据之资,而不以国家为重给予军训衞国之余应有之敎育,其义行绝非为其子女,亦非仅为烟台联中同学,当时年龄不足而被强置于军中重回子弟学校者各联中之同学皆有。敏公之牺牲换得日后全部同学的退役及复学,方有今日之成就。我等愿借此公开信向国内全体联中

  • 文章王廷干澎湖任内倡捐襄擧宾兴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劉子交 出版时间:1994-09-20
    关键字: 王廷干 澎湖 倡捐襄举宾兴记

    凡吾齐鲁先贤在台澎事蹟、遗迹,有闻必录,以彰前贤潜德之幽光,而显先哲对台贡献与影响。家鄕有谚云:「河西(在安邱县景芝鎭)出了王廷干,台湾做官死的寃。」因以有关王廷干事蹟,尽先尽量采辑,经将所得史料,汇成「王廷干仕台治迹」、「王廷干哀荣志」刊于山东文献第六卷一、二期内。王公出身、履历详见拙辑「淸代鲁籍先哲仕台职官补遗」,刊第八卷第四期。其于澎湖任内,台湾通志称其爱士尤笃,以书院少经费,自为山长,以脩金给诸生膏火,士气振起;又以多士赴省鄕试,跋涉维艰,倡捐

  • 文章澎湖从军到台北升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莫珩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澎湖从军 考试 台北升学

    民国三十八年盛夏之际,国家面临全面崩溃。山东七个流亡中学,分别由江南各省到达广州,人数已大幅减少,仍有六千名左右。是时中央政府若干单位也在广州,经各校校长的奔走,政府最后决定,及龄的男生以「从军报国」的方式,接到澎湖从军。敎职员及女生和幼年的男生,由敎育部另设「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收容安置。于是在六月二十五日集体来到澎湖。各校男生分驻渔翁岛各村,敎职员、女生及幼小男生合计一千余人,在马公岛的马公小学内住下来。从军的学生约五千人,分编为若干大队、中队

  • 文章澎湖冤案我的受害经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盛士畊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澎湖冤案 澎湖编兵经过 顽固队管训 管制自由 平反工作

    壹、前言民国三十八年山东八所联中,凡八千师生在澎湖的冤狱案,我是受害者之一,半世纪以来,我也曾追随先进为平反工作,略尽绵力,可是当去年申请平反时,我却被所谓「七人小组」排斥在外,内心至感不平,爰将当年受害经过曁感想,略陈于后,以就敎于鄕贤先进:贰、我到澎湖被编兵的经过民国三十四年,我初中毕业于烟台市立一中,以成绩优异得直升该校高中,尙未上课,日寇投降,中共攻占烟台,将该校改称东山中学,在中共眼里我是不受欢迎的敎条主义学生,备受打压。三十五年二月我逃往靑岛

  • 文章澎湖寃案重要文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澎湖冤案 重要文件 致函 陈诚

    之便,就该案经过提出报告,当蒙批交查办。前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裴鸣宇先生,即根据有关各方所提出的证件,针对判决书所列犯罪事实,一一指出其重大错误,以期沉寃得申。本刊特选录有关寃案之重要文件及纪念文字若干篇,藉明原委,兼示悼念之意。谈明华先生之「上总裁报告」,本期第三十五页至第三十六页周绍贤先生「澎湖寃案始末」文中,已予引录,请参考。

  • 文章續貂「烟台聯中滄桑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郇彬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烟台联中沧桑录》 澎湖冤案 师长回忆

    烟台联中在澎湖那段时间,正如十七世纪德国诗人HOLDERLIN在他那“THE RETURN OF THE GODS.”中所说的:「我们正处于逝去上帝和尙未出现上帝之间的黑暗深渊里。」

  • 文章历史的烙痕(上)——献给四十年前在澎湖罹难的恩师、难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劉廷功 出版时间:1990-03-20
    关键字: 澎湖冤狱案 民国三十八年 “七一三”事件

    一历史的廻旋中,所受的伤害,只是其中之一;我所以要将它公诸于世,是要提高我们后世子孙的警觉,冀将来能以文明的建筑技术,用自然璞玉作建材,建造一个眞善美的政府,永远不会再有历史的烙痕,那么我们的牺牲是有代价的。不幸!生于这个忧患多难的时代,抗战期间遭受日寇杀戮的伤害,在匪区受共产党淸算鬪争的伤害,追随我所热爱的政府到台湾,也不能幸免而受「莫须有」的伤害……。今天我要写的是我本人和我的师友在四十年前于澎湖遭奸人陷害、衔寃蒙难的经过。就从澎湖开始吧!七十八年十二月

  • 文章我对澎湖七一三编兵的一些记忆(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澎湖七一三编兵 具体经过

    ⑴任绪志(四联中二分校)前天顷接冠五兄电话,嘱我提供一些流亡学生被编兵的实情,在宋校百年诞辰纪念集中,我曾以流浪三部曲为题,仅依个人的记忆,略述一点,这两天又将往事,电访几位老学友加以查证,略陈于后:山东各流亡学校,分两批到澎湖。第一波是一、二、三联中及烟台联中;乘商船济和轮抵达渔翁岛海域,再换乘小船登陆,住在渔翁岛各营区。七月十三日编兵时,以上各校同学未在澎防部。第二波是四、五联中及昌维临中,于三十八年七月三日,在黄埔港搭海军中字一一五号登陆舰,七月

  • 文章颂山东流学生唐克忠澎湖入伍血泪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楊敏奎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唐克忠 澎湖入伍 诗作

    山东流亡学生中,知名度高唐尧忠。三十八年六月里,广州渡海澎湖城。师生男女八千众,澎湖岛上扎了营。细心师长安排下,马公子弟学校成。理应学生进学校,军中阻挠难成行。卅九师长韩凤仪,澎湖司令李振清。二人联手组军队,挑选男生去入营。澎湖大院整编队,强迫大小都当兵。尧忠当时个虽小,立论是非陈述情。滔滔不绝理由在,广州协议定得清。未成年者不入伍,继续学业期有成。男生当兵有承诺,半日读书半日兵。高中毕业凭自愿,升学留营自斟情。任何势力不阻拦,协定有人来证明。教育部长

  • 文章澎湖设治后的四位豫籍文官首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澎湖县 设官治理 豫籍文官 历史渊源 人物简介

    近有澎湖之行,爰披阅「澎湖县志」,以便了解其地的史实人文。由于澎湖初列宋代晋江县版图迄今已历五百八十余年,地方历史文物,有很多是早于台湾甚久。按澎湖于元朝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开始设巡检司,是为澎湖列岛地方行政机关之首创。台湾之设治,始于郑成功(奉明正朔)当明朝永历十五年(即淸顺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开府「东都」之时。是故澎湖之隶属中国行政体系,较之台湾为先。元、明两代,巡检司名称未变,郑成功将澎湖划归台湾管辖后,易设安抚司。淸朝再恢复巡检司,又升格厅治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