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渊源及历史共返回4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柘城軼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劉曉東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拓城县 民间趣闻 历史渊源

    東幼入塾就讀,以質資駑鈍,對所學多已不復記憶,惟柘城陳老師循循善誘,課餘飯後所講柘城軼聞每縈於懷,茲就記憶所及予以條理,撰請豫籍先進指正。據辭海柘城条載:柘城、今縣名,屬河南省,在商丘縣西南,城濱惠濟河東岸,古朱襄氏邑,秦置柘縣,隋置柘城縣,皆以地有柘溝故名。故城在今治北,明改築今城,……陳師授課,時當民國二十四年,故城遺址仍在,惟非廢城爲田,亦非留有舊建,乃陷地爲大池塘,一梗中非,其直如矢。杜牧詩:落柘江湖載酒行,故柘亦有陷落之意,因而柘地故老相傳。柘...

  • 文章認識廣西(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本會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历史渊源 地理环境 历史贡献 国防重要性

    历史渊源:广西古为百越之地,秦代以前,汉人势力仅及于长江流域,秦始皇命大将王翦南征百越,设置桂林、象郡、南海、闽中等四郡,(桂林郡即今之桂林、平乐、苍梧、桂平、邕宁、柳州、宜山、思恩及广东之高要、罗定一带。象郡即今之百色、天保、龙州一带。南海郡在今之广东省境。闽中郡即今之福建省境),并遣戍率五十万人驻防五岭,广西始归入中国版图。且于湘桂同源之兴安附近,沟通湘、桂两江成为运河,对于中原军事政治文化之南渐,实具重大关系。汉光武时,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趾,大军沿

  • 文章「唐」与我中华民族的渊源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历史渊源 唐服 唐瓷 唐人街 唐代历史 唐代名人

    先国南阳,复徙都福州,亦称唐王,国号曰唐;西戌在西北者又称北唐。这唐那唐,常使人眼花撩乱,莫明究竟!「唐」错综复杂,使人扑朔迷离!但除旋立旋灭,历史不著及非朝非国者外,实际仅有陶唐、李唐、后唐与南唐四系。其中以前二唐与我中华民族的渊源最深,影响最大。陶唐的仁德敎化,为我历代圣明仁君的典型,以天下为公,开帝位让贤的先风。备受圣贤推崇,孔子称唐尧正大光明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世以「尧天」为淸明盛世之称,历四千三百余年,递嬗三十余个朝代而誉不衰。李唐为高祖

  • 文章亂離身世溯根源袁姓子孫在湖南湘潭百井冲的繁衍槪況源開百井 派衍三湘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袁錫珪 出版时间:1984-01-15
    关键字: 袁氏子孙 湘潭百井冲 历史渊源 袁氏家庙 繁衍历史

    敬天法祖,常思木本水源,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当擧世各国正在重视「寻根」工作的时刻,我们要「复兴中华文化」,又怎能忽视各姓氏的历史渊源。他日国土光复,离鄕背井的子孙重返家园,河山或可依旧,人事必已全非。如果能使少小离家归故里的鄕亲,或在远离鄕土出生的年轻子女,凭今日年长者记述的片断资料,对自己的身世和宗族历史,还能摸索出一个梗槪,总是件好事,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主要着眼点。座落在湘潭县属,离株州约十五华里的百井冲,有一项宏伟庄严的建筑

  • 文章南雄珠璣巷南遷之研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譚守信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珠玑巷 南迁 学术研究 历史渊源

    一、珠璣巷命名由來查珠璣巷,原名敬宗巷。根據開平縣沙岡張氏始祖祠所立之後,晉朝議大夫行錄記銘中,有如下之記載:「張氏,其先南雄敬宗巷孝義門人也,始祖諱轍、生子興,七世同居、唐敬宗寶曆元年,朝聞其孝義,賜與珠璣條環以旌之,避敬宗廟謚,改所居爲珠璣巷」。此珠璣巷命名之由來。至其地理位置,係在南雄城之北約二十里,北距梅嶺(粤贛分界,梅嶺以北約十里爲江西大庾,古稱南安,出產著名臘鴨)亦二十里,爲粤贛交通必經之孔道,在該村邊道中間尙有一石牌坊,顏曰「珠璣古巷」四字...

  • 文章漫談廣東木頭公仔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木头公仔戏 鲁泉 历史渊源 木偶戏班

    木偶戲。東北各地稱爲「木人投戲」,北平人叫「傀儡子戲」,天津人叫「托偶戲」,福建人稱作「尫仔仙戲」。根據晉代拾遺記文中記載:「周成王七年,南垂之南,有扶妻之國,其人善機巧善化,易形改服,備百戲之樂,宛轉屈曲於指掌間,人形或長數寸,或複數寸,神經翕怠,銜麗一時,樂府皆傳此技,至末代猶學焉。」由此可見偶戲起原,古已有之。其形態却是長僅數寸,僅能稱之爲布袋戲。論場面,只適合市井鄕村小民觀賞,難登大雅之堂。緬懷當年昇平歲月,盛行廣東南(海)番(禺)順(德)的「木...

  • 文章枣阳与棘阳的历史渊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白水纖夫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枣阳 棘阳 历史渊源 枣阳县志

    当年的汉广郡、今天的新野县境内,并且相对汉广郡冶(即新野县城),汉棘阳在东南,魏棘阳在西北,故又称汉棘阳为南棘阳,魏棘阳为西棘阳。无数史实(后文还将详细提到)充分证明,新野东南的汉棘阳与今天的枣阳地界,仅有一水相隔,历史上由于两边的归属废立多有变迁,故此一直存在着割不断理又乱的渊源关系,前面已经提到,为论证这种关系,近年来出了不少这样的好文章,可以说这是对枣阳人文历史的重大贡献。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驳正》一文却反其道而行之。此文这样作有何依据?综观全文,说去

  • 文章「八桂」涵義與廣西關係探索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八桂涵义 历史渊源 八桂堂

    「八桂」二字,一般人都知道是泛指廣西的代名詞,但要正確解釋它的涵義和出處,恐怕沒有幾人能夠說得淸楚,因此,大家對八桂二字的認知都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也很難覓得其解。筆者曾從辭源裡找到幾則有關八桂二字的釋義,內容雖嫌簡略,但很有參考價値,特摘錄提供大家硏究,希望藉此破解大家對於「八桂」與廣西關係的迷罔與困惑。山海經說:「桂林八樹,在賁隅東。」郭璞解釋說:「八樹成林,言其大也。賁隅音番禺。」庾信詩云:「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蒼蒼森...

  • 文章歷代朱氏先賢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朱姓渊源 家族历史 中华文化

    溯我朱氏,垂历史两千余年,缘周封为邾,有小邾国,于今山东省滕县之地,后为楚国所灭,族人去邑为朱,沿黄河,长江流城南下,战国时,楚还邾人于湖北黄冈西北十里之地,曰邾城,朱氏,历代人才倍出,史册历历可考。如朱亥,战国魏人,信陵君救魏,亥以击杀晋鄙,夺其兵,退秦存赵。朱全忠,本名温,五代砀山人,为汴梁开国之君(太祖)。朱邑,汉,舒人,字仲卿,擧贤良有德,迁北海太守,治行第一,为大司农。朱家,汉,鲁人,任侠好客,蓄侠士百余。曾脱季布之危,及布显,终身不见,淸超

  • 文章南昌采茶戏之渊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胡維平、陳永翔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南昌 采茶戏 渊源 历史集萃

    南昌採茶戲俗稱燈戲、三腳班。其主要流行地區為南昌巿區以及南昌、新建、安義、進賢、永修、奉新等縣。清末,南昌採茶戲在撫州的演出達六年之久,抗日戰爭前,在吉安泰和、贛州一帶,也有較長時期的演出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初名為南昌地方戲,一九五三年改稱南昌採茶戲。南昌採茶戲經過了「燈戲」、「三腳班」、「半班」三個階段。⒈「燈戲」階段:明末清初「燈戲」,逐漸形成了一旦一丑的「二小戲」。演出時,旦腳舞手帕踩點步,丑角耍紙扇走矮子步,載歌載舞,生動活潑。劇目有原...

共40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