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清明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州城隍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徐錦明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清明香火会》 读者来鸿

    編輯先生:「淸明香火會」讀後,彷彿又回到幼時故鄕,此情此景依稀可尋,惟當時年齡尙幼,不復記起全 貌,卅五年春,駐防新浦富安,一日至西外縣中訪馮尙川兄。途中曾遇一夥迎神隊伍,亦綠呢大轎,馬匹前導,一切排場悉如文中模樣,不過具體而微矣。鑾駕中手握巨筆之儀仗,據知共一式四件,謂之「執、掌、權、衡」,握筆者曰「執」,五指並攏伸直曰:「掌」,握拳者曰「權」,大指壓住小指中三指伸直一如童軍行禮狀曰「衡」。北港媽祖廟亦有此類鑾駕,陰曆三月十九日是媽祖誔辰,晚間神輿繞境...

  • 文章淸明掃墓源遠流長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4期  作者:劉呂潤璧  出版时间:1988-02-17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追念祖先

    清明扫墓起源于秦代前,到了唐宋初才普遍盛行。在台湾民众扫墓的日子却有两种,一种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另外一种是国历四月五日清明节,何以有此差异,也与历史有关,多数本省人最初是从漳州和泉州迁来的,原来所谓泉州人,漳州人,客家人,其实都是同源的河洛人,只因移民有先后,侨居地不同才分家。诚如行政院俞国华院长在立法院所说:我们大家都是由外省迁来的,不论早期来台,或民国三十八年以后来台,迁来的时间不同而已;大家都是中华民国的人民,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都应为反共而努力

  • 文章清明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四川 清明 祭祖 烧钱 挂纸

    四川鄕間,流行着一句俗話:「死了也有人燒錢掛紙」。所謂燒錢,是七月半中元祭祖,在家中堂屋裏,設供燒化紙錢,以祭祀祖宗。所謂掛紙,是淸明節,子孫上墳,在祖宗墳上,舖掛上錢紙。目前淸明節已成過去,但川俗淸明前後十天,一共二十天之內,都可以上墳掃墓,拜祭祖墳。風俗與人情關連,自古以來,淸明時節雨紛紛,每逢淸明,總嫌多雨,前後十天可以上墳,眞是風俗之善者。不因天雨而廢孝思,提前延後,皆所以善盡孝思也。冬至過後,一百六十天便是淸明節,淸明節前一日為寒食節。川中雖不...

  • 文章清明祭祖 按例举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1期  出版时间:2002-03-15
    关键字: 清明祭祖 望乡塔 亲友骨灰存放

    本年四月五日(星期五)为清明节,同鄕会将援照往例,备有交通专车前往北海福座望鄕塔举行清明祭祖大典。凡有亲友骨灰存放在该塔之同鄕,请于是日上午八时卅分前到达台北市馆前路合作金库门前登车,九时准时开车,逾时不候。

  • 文章清明上河图真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薛純陽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清明上河图 清明易简图 刘渊临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您知道「淸明上河圖」有多少不同的畫幅嗎?您知道究竟那一幅是原著者的眞蹟嗎?爲了解答這兩個問題,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劉淵臨在過去的六年裏,煞費苦心地在國內外的各大博物舘中,收集了堪稱目前最完整的一批資料。同時,他將把這批資料配合他研究後的心得,出版一本「淸明上河圖之綜合研究」的專書。「淸明上河圖」是南宋初年的畫家張擇端以當代的風俗人情及街道上繁榮的景象爲背景,來寫照當時人民生活的安定、富庶、與一片祥和的社會環境。在畫面上,大約有一千四百多個人物,...

  • 文章編後記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期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清明节 西北革命运动 黄帝陵

    △本文獻創刋出版,正値淸明民族掃墓季節,特別選載民族遠祖軒轅黃帝陵廟考及黃帝本紀,藉以表示民族之木本水源與本刋源遠流長之義。唐代長安之淸明節一文,更可想見昔年帝京淸明盛況,今昔比較,尤饒意趣。同時又値于故院長九二冥誕,敬以本刋,作爲獻禮。計已出紀念于公叢刋三種,均於以往冥誕日出版。△關中學派導源於周公,宋儒張載倡之於前,淸儒李顒繼之於後,倡導實踐崇尙氣節,主正已感人,反躬自治,安行無悔。其所提出之「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不啻...

  • 文章清明摭谈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倚翁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清明节 寒食 恭祭亡人 游春玩景

    「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一淸明」。也就是「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之季,但這季節裏有許多重要的事故,爲人們所不能忘而要做的:淸明前三日爲寒食,而三月上旬之巳日稱上巳,自古於是日有修禊之擧。自魏以後,但用三月三日,不復用巳日,民國十九年改以陽三月三日爲修禊之辰,並廢上巳之稱。本來古人修禊之意,於三月三日臨水灌濯,祓除謂之禊,禊者潔之意,這是一種驅除不祥的祭祀,後來成爲文人雅聚之辰。王羲之蘭亭序:「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之蘭亭」。據癸辛雜識「趙子固方被...

  • 文章我們的話愼終追遠 盡忠盡孝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0期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清明追思 慎终追远 提倡孝道

    四月五日清明节,亦即民族扫墓节,所以愼终追远,承先启后也。民国六十四年是日深夜,先总统 蒋公遽而长逝,于今逾十二年矣。年年此日,全国各界都在举行各项追思纪念活动,来表达无尽的怀念与崇高的敬意!蒋公身系国家民族安危者逾半世纪,领导北伐,剿共、抗战、戡乱诸役,虽极艰难险阻,无不安然度过。尤以八年抗战之获胜利,而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是「盛德昭垂百世,精神永契人心」。我们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而又特别重视孝道,清明扫墓正是后代子孙孝思不匮之一诚敬表现;而

  • 文章愼終追遠話淸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历史回顾 情感表述

    杜工部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卽是咏唐時長安淸明節情景。淸明「祭墓」,俗稱掃墓,在我國存在已久,漢代就已有「墓祭」習俗,但當時「墓祭」與「廟祭」是並重的。到了唐代,以寒食的最後一天定爲「墓祭」,自後歷代相傳,久而成俗。「墓祭」和「廟祭」也由是分開擧行。唐代淸明「墓祭」,起先盛行於富有人家和貴族階級,所以杜甫才有如上詩句。其後,「墓祭」逐漸普及於各階層,不分貧富貴賤,皆在淸明往祭先人,謂之掃墓。而寒食節的由來,則以介子推割股故事流傳下來的。...

  • 文章掃墓愼終追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白琤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礼记》 春分 祭祖

    淸明節掃墓,雖爲由來甚古的民俗,但是淸明節成爲民族掃墓節,還是民國成立以後的事。當年北伐勝利,全國統一,奠都南京以後,政府爲了紀念民族始祖—黃帝的功績,並表示國人對先祖的崇敬與愼終追遠,特定每年四月五日(淸明節)爲民族掃墓節。民族始祖黃帝的陵寢在陜西省中部橋山山麓,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五日中央派代表謁陵,擧行首次的民族掃墓典禮,從此以後,中央每年都在淸明節這一天,派員前往黃帝的陵寢掃祭,政府遷臺後亦於每年的淸明節擧行遙祭黃陵典禮。民族掃墓節從民國二十四年開始...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