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淮阴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再谈淮阴侯韩信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9期  作者:蔡志石  出版时间:1981-08-15
    关键字: 韩信 《淮安简介》 淮阴 学者观点 历史资料

    曾拜读江苏文献新十期十二页,鄕丈许叔彪(已故)先生大作「淮安简介」一文,敍述淮阴侯韩信籍隶,其原文节谓:淮安城北运河岸旁,有钓鱼台、漂母祠,更为韩信之眞确事蹟,由是观之,则韩信之为淮安人而非淮阴人也明甚」,许故先生之断论,余不敢苟同,不才略硏文史,对历代文学演变,于历史嬗进,有连贯关系,为求史实存眞,因以对许君独断,聊抒引论,以就敎于高明博学之前。㈠舆图:淮阴始隶禹贡徐、扬二州之域,春秋季末属吴,周贞定王廿四年,楚东侵,广地至泗上,入于楚、秦并六国,始建

  • 文章重刊「淮阴风土记」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3期  作者:周震歐  出版时间:1987-08-15
    关键字:淮阴风土记》 往事回顾 重刊序言

    淮阴风土记」一书,约在十岁左右,即留深刻印象。其时,家鄕淮阴,匪乱方殷,某一深夜,家中突来数位生客造访,先是紧张警戒气氛,既而谈笑声起,呼拥而入,方知是家父万祥公、五叔应生公,六叔效灵公之省立第六师范,国立东南大学同学,组团博采淮阴地理、古蹟,人文、风俗等资料,路过借宿,此即「淮阴风土记」中「周庄夜话」描绘实景,迄今犹历历在目。事实上,直至成年,尙无缘一览「淮阴风土记」全貌。嗣后,兵祸战乱连绵,想读其书亦不可得。留学美国之际,闻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甚丰

  • 文章淮阴师范——一段有趣的往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岳萬程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淮阴师范学校 话剧演出

    淮阴师范学校」早期的校名是「江苏省第六师范学校」,校址设在淮阴城内的西门大街,战后才改称为「淮阴师范学校」,是培养师资人才的有名学府。苏北地区二十余县的小学教师,大多出自淮师,包括我的小学老师,也是来自该校的高材生。我在〈海州文献〉上常见过汪元仁、陈克烨、王为铁、董琢之、陈兆爽、陆增源等鄕亲与学友所写的文章,他们都是当年淮师的高材生,在社会也都有相当杰出的表现。万程有幸与他们同为该校校友,抑或来台后的军校同窗之缘,内心为甚感欣慰。回想当年,有一则故事

  • 文章景印淮阴县志后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0期  作者:范星五  出版时间:1981-11-15
    关键字:淮阴县志》 后记 历史资料 人物回忆

    淮阴为禹贡徐扬二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楚;秦并天下,始建淮阴县,汉封鄕贤韩 信为淮阴侯,晋置广陵郡治于淮阴,名称迭有更易,唐复置淮阴县,宋分置淸河县,徙淮阴治于八里庄,元废淮阴入淸河县,迁于今治,明、淸亦仍因之,属淮安府,别称袁浦。民国肇造,因与河北省淸河县同名,又改为淮阴县,隶淮扬道,旋废道,设行政督察区,为江苏省第十一行政区,后又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亦设于此。城垣为淸漕运总督吴棠于同治三年修建地名淸江浦,濒运河南岸,淮水自安徽泗县来,汇

  • 文章淮阴侯墓·韩信岭·韩侯祠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張國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山西高壁镇 韩信 淮阴侯墓 韩信岭 韩信庙

    在灵石县城南一〇公里处,有一个名叫高壁镇的村落,这里有汉淮阴侯墓、韩信岭、韩侯祠。淮阴侯墓墓高约一〇米,周长三〇米,有断裂的「汉淮阴侯墓」(青石、楷书、阴刻)碑。一九五〇年,曾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石县既非韩信故里,又非韩信被杀地,为什么韩信之墓会在灵石县高壁岭呢?民间传说是:韩信在长乐宫被吕后用冰刀诱杀,起囚车解首级北上让高祖验之。韩信头大如斗,怒目圆睁,行至高壁岭,人困马乏,实在走不动了,此时正遇高祖伐陈豨凯旋至此,士卒不忍见,于是每人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