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南梆子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梆子的起源扩张与展望(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地方戏剧 戏剧发展研究

    六、河南梆子的名剧一种戏剧的特色,不仅要从其不同唱词,唱腔表现出来,更要用不同的戏情代表其独特的性格。戏中情节从剧名即可推知之。一看剧名就知道这是何种戏。大鼓亦是如此。一看戏名是小老妈开谤,马寡妇开店,杜十娘,不问而知是评剧(蹦蹦戏)。一看戏目是柜中缘,即知是秦腔。一看戏名是三上轿,秦雪梅吊孝,双头驴,当然是河南梆子。华容道、宁武关、关黄对刀是京韵大鼓的戏码。摔镜架、小黑驴、宝玉探病、黛女悲秋是山东大鼓的戏码。河南梆子的名剧为数甚多,不胜枚擧。兹擧列其

  • 文章河南梆子的起源扩张与展望(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地方戏剧 戏剧发展研究 戏剧功能

    国家长治久安之道,在于养成人民的互助合作精神及敬业乐群观念。国家是最大的合作团体。政治是最大的合作力量,戏剧的社会功能即在于宣扬爱国精神,培养团体意识,使人民一心一德的爱国家乐团体,以协同一致的力量,完成国家的神圣使命。三、河南梆子的起源我国自古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立敎。历代多有乐府,伶官的设置。唐玄宗特置梨园,以为专门训练伶人的场所。由此当可想知戏剧已渐趋完备,并趋专业化。宋元杂曲是已达于高级水准,具有高贵的艺术价値。明因之而有所改进。至淸代

  • 文章地方戲介紹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昆曲 河南梆子 绍兴戏 秦腔 湖南花鼓

    有相当程度的国学根柢的人,才能欣赏领会昆曲的演艺。河南梆子(豫剧)河南梆子是梆子腔传入河南后,和当地民歌及说唱鼓子曲结合而成的戏曲,因为它后来成为河南最大的剧种,也就称豫剧。豫剧的艺人原以男艺人为主,即使是旦角,也由男性扮演,剧情则以红脸戏、黑头戏为主,在唱腔上俱用本嗓唱出,只有带腔时,才用假嗓唱。等到逐渐有女性演员加入后,在原先的红脸、黑头戏外,也加上一些以女脚为主的戏,而原本定音很高的絃子也降低了音调。这种唱腔和伴奏的配合,便由高拉低唱,变成了与女演员音高

  • 文章編印「河南戲考」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河南戏考》 中华文化 河南梆子 同乡联谊

    **语录的宣传工具罢了,观众人人厌恶,唾弃**这种唾面自干的作风,那眞是孟子在「尽心上篇」所说的「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三、开拓豫剧光明之路国父说:「凡事之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于时代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者,而为志士仁人所决志行之者,未有不成之者也」。今天豫剧的没落,积弱不振,或守旧不变,及种种因素的作梗,只要同鄕们力求团结,保留中原文化,以我之见,则先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期能整理文化遗产,又非从发扬中原文化不为功,豫剧在大陆时,单凭河南梆子一种戏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