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气节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林精英蔣幼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許希濂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蒋幼山 武术 民族气节 正义感

    套路等拳术,授徒千余人。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返温后,在永嘉创幼山武术传习所、幼山柔术社,传授太极、五行、形意、铜钟气功,一九三七年后又任永嘉县国术馆副馆长。幼山从事国术教育多年,对门徒教育甚严,不仅在武术方面要求精益求精,而且极重武德,谆谆教导弟子:「习武者以防身强身为本,已捍乡卫国为己任,切莫以武扰民,以武行霸。」他的师风师德确为人师者借鉴。蒋幼山是个注重民族气节和富有正义感的武林行家,有关他传奇式的轶闻甚多。抗战时期,瑞安沦陷,日军常常窜到城乡各地

  • 文章湖南人之气节与文风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張德粹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气节 文风 湖南人物 湘军 革命领导者

    我湘人为『骡子』有如耐苦负重,前进不息之骆驼,亦有人讥为「蛮子」,即认定湘人大多富坚忍苦干之精神。兹特列举近千年内数十位历史名人之事蹟,以表明我湘省文风与气节之一斑。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是由北而南,首先起自黄河流域,渐进而至长江两岸,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文化重心集中在黄河北岸的豫东地区(安阳一带),西周以至于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乃渐由现今之河南省境,分向西北与东鲁发展,创造了当年的西周和东鲁两大文化重心(周公及其后各君王名臣算是西周文化的创造者,孔、孟则为

  • 文章發展軟實力,要能硬起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彭歌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台湾 马英九 软实力 文化建设 品德气节

    恐怕连齐邦媛《巨流河》、司马中原《荒原》和陈若曦《尹县长》那一流的作品亦复难求。马英九总统的期勉是很对的,台湾今后的出路和希望,在于努力发展「软实力」,文化界知识界、尤其是文艺界应该多多着力。我愿提醒一句,软实力千万不可祇在「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境界里打转,更需要庄严人性,面对人生,要有坚强的骨格,严正的气节,软中带硬,柔而能强!如果缺乏刚毅勇健、择善固执的精神,而祇是八方讨好,唾面自乾,那样的柔,那样的软,那样的「小可爱」,恐怕也就称不上什么「实力

  • 文章藍文徴先生的學業與道業(六)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湯承業 出版时间:1982-05-01
    关键字: 蓝文徵 民族气节 朱舜水 人物回忆

    二)气节既然儒家之仁政思想与仁政设施,最易培养「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参见前节所引),则知仁政思想与民族气节,有其一与二或二与一的关系;是以述过蓝师之思想后,自必再述蓝师之气节。此所谓「气节」者,即是为实现其思想、奉行其信仰,在国难之际,而慷慨献身。世人或以蓝师为文弱书生,其启人以思想则易,其投身以牺牲则难;换言之,求其坐而言则易,求其起而行则难。此乃只认识蓝师之表相,不认识蓝师之眞质。徐复观先生对蓝师有较深的认识,他说:蓝先生表面看,与人无争

  • 文章歷代書法家人品、書風相輝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01-10-31
    关键字: 书法 书法家 人品 书风 气节

    无以伦比的胆识,比苏轼被贬而不气馁的气概更难能可贵;以时代先后来说,自苏轼之后,能百折不挠,真正「置个人死生于度外」而为国为民的,只有一位不世出的 国父孙中山先生而已。人的年寿有时而尽,荣乐亦止乎其身(曹丕「典论论文」),唯一能永存于世上的是个人高尚的人品和凛烈的气节。作品的可贵处,不在于专事雕琢的形式美,而在于有作者的灵魂和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节蕴藏在内的内容美。人品不但影响作品风格,更有维系作品生命与价值的功用,因此文人和艺术家便不能不在进德修业方面痛下苦功了!

  • 文章气节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5期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司马迁 人物传记 历史评述 民族气节 《史记》

    太史公司馬遷在開始寫「史記」的第六年,爲了替李陵辯解,他被處殘酷的腐刑,在獄中忍辱偸生把「史記」完成,在這一百三十篇五十多萬字的著作中,他對從黃帝開始到漢武帝後期的三千多年的歷史,作了最有系統的敍述。是什麼力量使他面對人生最殘酷的時刻,依舊鼓起了生的勇氣?對於一位偉大的作家來說,創作的生命是超過軀體的生命,太史公是把自己的生命提昇了,獻給了寫作,獻給了理想,塵世的悲歡已經不足影響他的鬥志,塵世的痛苦反而像把鑿刀,日夜雕鑄他的靈魂,使他的人格更爲完美。在他...

  • 文章陳奇瑜與保德釣魚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張廣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陈奇瑜 主要功绩 民族气节 钓鱼台风景 历史遗址

    怀着“宁让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的忠君尽职心和“宁肯留发,不肯留头”的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去了,做为明王朝的一代封疆大吏的陈奇瑜斯人颇具复杂,他既有效忠朝廷,施惠于民的政绩也有因放纵农民起义被谪贬的悲哀,还有清军入关后“宁为明朝罪臣,不当异族顺民”的民族气节,所以当地陈氏后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年都要在陈家祠堂举行两次大型祭祀活动,缅怀他的功绩。现在的钓鱼台还保留有三个石窟和一段石阶,而当时的钓鱼台却是相当的气派:钓鱼台凿于峭壁,构体悬空,门额“天险雄辟”四字

  • 文章船山生命哲學之硏究(上)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6、7期  作者:張廷榮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王夫之 思想研究 生平事略 著述研究 人物气节

    史事,这种博约工夫,是更合乎体要的。四、明亡后船山的学问工夫和气节船山的次子王敔在其所撰行述中说:「先生读十三经二十一史,及张朱遗书,玩索硏究,虽饥寒交迫,生死当前而不变,迄于暮年,体羸多病,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纂注。」这说明船山之为学,穷困阻止不了他,病痛阻止不了他,衰老阻止不了他,病了不能起床时,笔墨纸书,放在床头,也「力疾」作纂注的工作,有生之年,为学何曾一日息,何曾一时息。船山穷困,我初来台接触船山之学,曾闻及船山著书,因穷而无纸,乃用旧

  • 文章从明清两朝科擧谈江西人的气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6期  作者:龔嘉英  出版时间:1989-04-01
    关键字: 科举考试 乡贤名士 历史资料 人物气节 学者观点

    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为时四十年间,起义反清复明之仁人志士,有如风起云涌。各地明末遗臣,分别拥立明朝宗室与满清对抗。当时有南明三主: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另有鲁王朱以海在浙东,奉称监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江西人最重气节,在清军初到江南时,奋勇参加抗清阵营,毁家纾难,慷慨牺牲者不计其数,根据道光十年吴郡李瑶编纂之「南疆绎史」,其中「江右义兵■传」记载,为守土抗清而殉身者极多。例如

  • 文章山西省商會第一任會長——武注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武廼純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武注东 出身生平 山西总商会 保矿活动 创办实业 济困扶贫 民族气节

    总办等职,「七·七」事变后辞职归鄕,坚守民族气节。一九四五年病逝家中,享年七十三岁。省商会建太谷 武注东任会长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山西巡抚张曾敭(字小帆)根据清廷颁布的《商会简明章程》第二十六条要求各省照办,《章程》规定:「凡属商业繁富之区,不论省垣或城埠,均应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立商务分会」之精神,选准了向有「小北京」「旱码头」之称的太谷县,并写信给太谷首富曹润堂(名培德)先生,委托他负责操办其事。据《曹培德墓志铭》载:「君乃立商会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