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生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住者有其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志鵬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住宅问题 民生 政策研究

    尽言责;亦足见我民生郅治进展历史之一斑。——编者

  • 文章浅谈民生主义经济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3期  作者:金萱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经济制度 供需平衡 三民主义

    一在探讨民生主义经济制度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何谓民生, 国父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便为「民生」这两字下了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而先总统 蒋公也对民生作了一番注解,「民生虽分四方面,而生活实为其它三者之总表现……,生活即是人生一切活动之总称。」因此民生主义与我们一切的生活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谈到经济制度(Economic System),若以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可槪分为㈠传统经济制度,㈡现代经济制度两大类。其中以现代

  • 文章家居瑣記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4期  作者:童梅岑  出版时间:1971-04-1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社会民生 币制 自治

    梅岑先生此篇描繪人物,栩栩如生。余幼時讀「撒克遜刦後英雄略」(Ivanhoe)英丈本,覺其筆力道健,宛若字字豎立紙問,而此篇有馬。又此篇感慨淋漓,尤睠睠於物力之艱豐,風俗之推移,與乎民德之厚薄,三者關係世遂者至大,故此篇自不得以尋常瑣記目之。 衡山趙佛重謹誌

  • 文章蔣中正先生與經濟現代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0期  作者:魏蕚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蒋介石 民生主义 经济现代化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迄中山先生,为我中华民族固有文化思想的一贯道统。蒋中正先生自束发以来,即追随中山先生,艰苦奋斗,历经半世纪,为此一贯道统的继承人,是中山先生遗敎的实践者。蒋先生对中山先生的思想体会最深,在政治、军事、财经、文化等方面均有卓越的建树。蒋中正先生的经济思想,可分以下六项来讨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一、民生主义的经济观:三民主义是我国家建设的最高指导原则,而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中心。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中特别提及「建设之首

  • 文章关怀千年国计亿万民生南水北调 再造中国南老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2期  作者:鐘山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南水北调 水资源建设 黄河 民生

    近讀南懷瑾作序的一本關於中國水資源調查報告《再造中國》才知道這位長期旅居海外的遁世老人仍在關注著內地的建設情況。四位調查者係南懷瑾弟子。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南懷瑾先生看到他們寫的一個材料,材料中提到中國西部水資源利用的種種設想不禁拍案叫絕。水是五行之首,萬物之源,沒有水這一寶貴資源,還說什麼建設與發展呢?他認為中國西北地區的水資源調查勢在必行,非做不可,當即拿出自己一部分錢作為他們的考察研究經費。南懷瑾對弟子們說,古代的大禹治水奠定了中國的農業立國基礎;李冰...

  • 文章国父的民生主义在台湾的实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李瀚源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民生主义 经济繁荣 以农立国

    有一位曾是经济学者的部长说:台湾经济的繁荣与民生主义无关,我和政府要人写讲词时,随意写一些台湾经济繁荣与民生主义有关的话,是敷衍门面。这段谬见,可说是他的经济学的「文盲」点。台湾经济的繁荣,是由农业耕者有其田发展至以农业支持工业,始有今日的盛况。由三七五减租、地主限额多出农地,由政府收购、公地放领使农村社会繁荣的法令规章,见于六法全书等,史迹斑斑可考,岂可熟视无睹?这些政经成就,不都是与民生主义有关吗?对于「耕者有其田」与民生主义关系的渊源甚早,且其来

  • 文章國父思想的無形淵源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国父思想 思想来源 民生主义 理论

    份有益?又那些有损?我们吃了若干万次,受了多少好处坏处,但不知道其所以然。国父则由此既悟出不知而行,行易知难的道理,又悟出营养学。于是用来作他发明孙文学说的第一条大证据。大家读过孙文学说,应该记得第一章就是以飮食为证。再细看看,细想想,不都是最最寻常,也最琐细的小事吗?我们把它吃下去,排泄出了事,他却有这样大的收获。我们不该警惕效法吗?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发明,那就是民生主义中的第一大问题:即吃饭问题。民生主义一二两讲讲理论,理论的核心就是吃饭问题。第三

  • 文章孔子的養民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养民思想 儒家 孔子 民生问题 养民政策

    论者批评儒家祇注重规范性的仁义道德,而忽视实际性的国民生计;不知「仓廪实而后知礼仪,衣食足而后知荣辱」。饥寒之民易起盗贼之心,仁义道德不能解冻馁。其实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蔽之见,有失公正。儒家对养民的民生问题,亦是十分重视的。尙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1]。儒家最早就提「政在养民」的思想,认为政治的目的在解决民生问题。尙书周书中屡言重农事,勤稼穑,文武周公非常注重养民之本的农业问题。哀公问政,孔子曰:「夫政也者,蒲芦也」[2]蒲芦易生的植物

  • 文章(專論)回顧與前瞻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9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6-01-03
    关键字: 李世民 国计民生 道德理念 选举

    歷史對宇宙而言,是一個無盡時空的運轉;對人類來講,是一個無盡活動的紀述與緬懷。民國八十四年已走入中華民國的歷史;民國八十五年即成爲中華民國的未來。唐太宗李世民嘗謂:「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在此新舊年關交替的時刻,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正所以秉「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之意,才可以正確的瞭解我們將如何面對未來的歲月?將如何處理未來發生的事故?民國八十四年在國內所發生的大小事件很多,我們在此不需一一備述,其中犖犖...

  • 文章黃爵滋奏疏硏究(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黃大受 出版时间:1967-03-02
    关键字: 黄爵滋 奏疏 鸦片战争 吏治民生 史料研究

    六、侍衞亦無實效:京營如此;連拱肅宮禁的侍衞,也是「徒有虛名。臣竊見侍衞人員,其由八旗大員子弟挑用者,類多文弱,競尙浮華。其由武進士挑者,本能挽强命中,一經當差,抛棄弓馬,習爲周旋。間有本色老成之人,羣起笑其粗俗,遂以轉相效尤。該侍衞等,衣服稍不合款,便以爲恥;所佩腰刀,類多白鐵。且侍衞値班所在,例有門鎗、弓箭、腰刀,其數雖備,而可用之器甚少,即間有可用,而能用之人更少,旣非所以翊衞近御。自當差之始,荒廢武藝,延至滿期外放,尙能望其訓練士卒乎?」(道光十...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