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主义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倫理的真正價値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三民主义 伦理主义 民族主义 起源

    民族主义就是伦理主义国父讲三民主义,由民族讲起:讲民族主义由个人讲到家族,由家族讲到宗族,再由宗族讲到民族国族。敎我们由宗族扩充到国族。又敎我们泯除汉满蒙回藏五族界限,而称一大中华民族。最后更讲到我们中国是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意思是敎我们把家族的亲情和团结力由小而大,由近而远,扩充到民族国族。以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换句话说,中华民国是一个中华民族所建立,一个中华民族是由家族的亲情和团结力扩充凝合而组成。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伦理的观点,伦理的作法。完全

  • 文章国父民族主义思想光芒照耀世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楊逢泰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孙中山 民族主义 战争 和平 民族自决

    一、定义的问题经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民族主义的学者们迄无对此问题具有普遍的共识,此项「团体的忠诚」(group loyalty)最能激励当代人类、美国学者夏佛(Boyd C.Shafer)观察而体认:「在创造每一个民族(nation)民族性(nationality)和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过程中牵连到各种不同的历史因数,而且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地理环境影响了民族主义不同的发展。」因此,在中华民国的民族主义不同于日本、泰国和其他任何民族国家

  • 文章國父與 蔣公的社會思想——中國社會遠景與邁進的途徑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社会思想 国父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教育

    以有关篇目中有关言论思想的配合增补,即更为明朗而完备。因此本文以两伟人社会思想合并论述,惟只能述其槪略,不能详也。贰 国父社会思想的体系首先我们要指出: 国父心目中根本就把中国看作一个具体的社会,全世界人类看作一个较抽象的大社会。在心理上,都看作一体。人,都是同胞兄弟姊妹,基于博爱心情,都予以爱护。不过为事实所限,爱与助,不能不由远近亲疏而分别有所差异,正如孟子所谓先老吾之老,再及人之老。所以先爱我的国,再及于人之国。所以在先后次第上,先以民族主义健全自己,再

  • 文章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与当前情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周陽山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民族主义 现实困境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孙中山先生在《手著本三民主义》中写到:「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到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进一步在「中国国民党

  • 文章歷史與人生(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7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7-01-20
    关键字: 人生感悟 民族主义 科学发展 钱穆

    是求,而终不能一变而成为不杂有中国之旧之新人,此则天命所在。今日之中国,纵虽怨天恨地,而不当独于五千年来之祖宗古人加以诟病,此则尤为今日国人求变求新者之所当知。民族主义然而尙古守旧,岂能独立自存于当前之世界?不知如英、如法、如德、如意、如欧陆诸邦,无不有其旧,无不有其史。故虽迭经战祸,而终自各邦独立,仅得成为一商业联盟,而不得和合为一国。其他阿拉伯民族、印度民族、非、澳民族、南美民族,莫不皆然。在中国,独惟孙中山先生其创三民主义,乃以民族主义为之首。其实今日

  • 文章孙中山、邹容民族主义思想的比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孙中山 邹容 民族主义 人物评介

    年雅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满清统治者只知割地赔款,以犠牲中国利益来换取其腐败统治和民族特权,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和灾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清末各种要求变革的派别都不约而同地将民族主义作为救世良方。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想分成革命派和维新派两大对立的阵营。维新派的「民族」定义与革命派相对立,前者提倡包括所有居住在帝国土壤上的「黄种人」的「大民族主义」,而后者则狭隘地集中在「炎黄子孙」上面「小民族主义」。维新派还希望保存孔子和皇帝,但革命派

  • 文章廣西普及教育運動與抗戰(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广西教育 全省扫盲 爱国精神 民族主义 雷沛鸿

    編按:陳重光先生所撰大文,八十五期刊出上半部,內容包括:一、前言;二、推動國民基礎教育,從事民族自救運動;三、實施或人教育年,激發抗戰救國熱忱等節。第三第末述及「成效卓著。……待桂南戰事爆發,立刻發揮無遺」自「待……」以下,在第八十六期續刊,即本文開始……

  • 文章慶祝中華民國九十年誕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楊逢泰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中华民国 九十年 和平统一 民族主义

    善良、公正和更高的秩序,而毕斯麦认为政治家的任务在于发展国家而已,问题是:是否有政治家比毕斯麦看得更远呢?吾人不能确定:但是毕斯麦是「他时代中的第一人」(”The firstman of histime“)。历史的另一启示: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全体民众在政治家领导之下,不可旁贷的庄严责任,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意义在同一国家之内,随着时间而改变,在先总统蒋公的时代中,号召「反攻大陆」,其后以「三民主义统一大陆」,旋即以「自由、民主、均富」以求两岸

  • 文章歷史與人生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6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历史与人生合一 天下一家 民族主义 天人合一

    中國歷史學會於七月十三日擧行第二十二屆會員大會,邀請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演講,題爲「歷史與人生」,闡明其「歷史是舊的,人生才是新的」觀念。他強調,現代中國人一味學西方人只講求「新」,不要「舊」,是不對的,因爲「這就等於抛棄歷史而想談人生,事實是不可能的」。這使我們在歷史與人生的時序交替中,得以體認新與舊相互發明、層層累積的眞義。茲特轉刊其原講詞於下。

  • 文章蔚倫賢台近著「鍾姓史話」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钟姓史话》 宗族文化 民族主义 家族源流迁徙 史料研究

    瑞金 钟竞生我中华民族,因有悠久光荣之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故屹立东亚,为世界各民族所共仰。由于我们具传统文化之史书浩如翰海,促成世界人类之进步繁荣,乃公认之事实。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中特别提示:「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之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族。」由此可知国家历史文化之根源,多来自家族和宗族之精彩史料。宋代文豪欧阳修说:「为儿所当追远,子孙不识其姓氏之由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鲁不若也。」故姓氏学亦为中华民族史学之重要部分。往昔学者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