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文化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岭南民俗文化的特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蕭亭 陳乃剛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岭南地区 民俗文化 特质特征

    一、引言民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性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精神文明。民俗文化是指民俗范围内的文化部分,在整个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具体的说,民俗就是广大民众运用智慧所创造的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礼仪模式、日常习惯、节日风俗等,包括服饰、飮食、居住、婚姻、生育、丧葬、喜庆、交通、交易等等,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民俗更是千姿百态,如春节花巿,龙舟竞渡,中秋赏月,重九登高……不胜枚举。任何民俗的产生和传播,都有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的根源和文

  • 文章南陽民俗文化研究十年簡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惠琳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南阳 民俗文化 地方志

    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九日是南阳民俗文化研究机构成立的日子,经过十年努力,现已发展成拥有八十八人的民俗文化研究会。今天是十年庆典,在此聚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示庆祝。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阳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掘、研究、继承南阳本土文化,搭建研究南阳民俗文化的广阔平台。一九九六年八月,与惠武章、王鹏洲、程世湘、龚晏如等一批离退休老同志,出于对南阳民俗文化的钟情和热爱,出于对南阳文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离而不休,退而有为,志同道合

  • 文章不知慎終,焉能追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8期  作者:李文德 出版时间:1980-08-06
    关键字: 民俗文化 姓氏堂号 文化寻根

    征文,广蒐资料,经两年余的努力,终于编成「愼终追远参考资料」乙种,计有一、二、三集。一个普通人民团体,居然亦有此种远见和毅力,站在文化立场,是値得报导的。笔者不敏,愿就此对愼终追远、姓氏郡堂号问题,亦愿提供粗见,抛砖引玉,还请先进专家指正。一、应从民俗文化复苏始自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以来,省市分支会,文献会和有关人民团体,的确做了很多有益于民德归厚街工作,尤自电视影集「根」传播以还,我们的社会各阶层,幸能迅速确认;「根」即以我们五千余年来所谈的木本水源,亦似

  • 文章重视家谱整理、修订是国人美德和一项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与光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8期  作者:傳良 出版时间:2015-08-10
    关键字: 家谱 家族 整理修订 民俗文化

    我譬中國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是我人血統的特殊徽號。人們常有說:「大丈夫頂天立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頭可斬,血可流,後姓是決不改的。」平時,社交場合中,遇到素昧不知者,請教對方姓氏時,總是說:「您尊姓、貴姓?」對復姓歸宗,被視為光耀門庭,榮宗耀祖。我們有世代先祖含辛茹苦長久開創、經營,才有今日我等的生活環境。為不忘懷先輩,繼承先人事業,每人都擁有各自的宗親姓氏族祠,所謂「百家姓」即是社會的明證。近年來,祖國各地風起雲湧掀起重修家譜的熱潮,這已成為...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9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民歌民谣 民俗文化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二十六、民歌民謠人類自有了語言,即有歌謠;有了歌謠,乃有詩詞。所以民歌、民謠是詩詞的濫觴,這是一點也沒有錯的。一部詩經,三百零五篇,實際上便是古代的民間歌謠,不過經過孔子的刪訂罷了。由於我們在台灣的下一代,對於故鄕的民歌、民謠,根本毫無所知,在他(她)們的環境中,除掉充滿了驢鳴馬叫的「貓土歌曲」以及「阿哥哥」之類的歌曲以外,幾乎使我們很少聽到發揚地方文化和人類本性的歌曲!,這並非是我輩要留戀着老骨董,終朝苦陷在囘憶中,嚮往著過去的夢幻。而是我們要反映當時...

  • 文章閒話春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馬春鵬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春联 民俗文化 学者观点 往事回忆

    每到舊曆新年家家戶戶,皆要貼出一付嶄新的對聯來,以示慶祝,此爲中華的民俗文化特色之一,非特我們海屬如此,即全國亦莫不皆然。所謂「桃符萬戶更新」,即此之義。據說關於春聯之緣起,始於五代時蜀主孟昶,因其有「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一聯流傳下來是故。詞語雖極平淡,然其實爲春聯之創始者。回憶余於九歲之際,即從事學寫春聯,大哥在旁曾笑語道:「不可將字寫錯,免爲他人笑話。並談一則詼諧故事說:有某塾師爲他人代寫春聯,而將牛欄上「槽頭興旺」聯內之「槽」字,誤寫爲「漕」字...

  • 文章山西民俗(二)——民俗文化發展的脈絡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 民俗文化 发展脉络 特色习俗 面食

    山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厚,为世人所瞩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山西民俗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从远古到战国中叶是萌芽奠基时期,从战国晩期到两汉是昌明兴盛时期,从三国到五代是融合求新时期,从北宋到清中叶是臻于成熟时期,从晩清以来是转型创新时期。山西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上溯到一八〇万年前活动在山西南部的西侯度人时代。一九六〇年,考古工作者在芮城县西侯度村发掘出数十件石器和二十多种动物化石,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说明西侯度人已经学会用它们砍伐

  • 文章岭南民俗文化的特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陳乃剛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民俗文化 文化特质 发展历史

    的「广东通志」里说:「自汉末建立至东晋永嘉之际,中国之人,避乱者多入岭表,子孙往往家焉。其流风遗韵,衣冠气习,薰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庶几中州」。大约在两宋期间,岭南除黎、瑶、畬、僮等少数民族外,大部分土著居民已基本汉化,以汉族为主体的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基本定型,南越原始文化构架,终于解体而纳入汉民族文化的模式中。自后的一千多年,历史和传统的力量,使岭南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模式中稳定的发展和巩固,自然也成为岭南文化的主导。尽管如此,古南越族的民俗文化,并完全

  • 文章广东民俗文化概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3-01-31
    关键字: 广东 民俗文化 形成过程 演变因素 优胜劣汰

    一、位於中國大陸南疆濱海之區的廣東,有著早期人類生存開闢的悠久歷史,中國自進入文明社會之後,東西南北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便開始出現;可上溯到父系氏族公社形成以後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嶺南的原始人群聚落,只能獨自活動在這塊可供採集撈捕為生的土地上,而氣候環境卻特別惡劣。古代廣東地曠人稀,且多密林深谷和沼澤,北被峻峭重疊的五嶺所阻隔,與中原交往不易,難以接近肇原於黃河流域早已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古代文明;而南面煙波浩渺的汪洋大海,更是茫茫不可窺測。就當時的歷史...

  • 文章山西民俗(三)五大區域及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 五大区域及特色 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比如晋南的方言土语和民间音乐与晋中就有很大的差别,而与陕西关中相近,音乐界称之为「音片」或「音乐色彩区」,民俗界称之为「民俗文化圈」。山西民俗文化可分为五大区域或五大民俗圈,即:晋南地区民俗圈、晋中地区民俗圈、晋北地区民俗圈、上党(晋东南)地区民俗圈和晋西地区民俗圈。晋南民俗圈涵今临汾、运城两市,晋中民俗圈涵今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吕梁地区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