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氏族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試論譜牒的淵源及其史料價值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胡文連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氏族 地方志 家谱

    我国的谱牒,为记述氏族世系的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维三代尙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据《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太史公读春秋历谱牒。』对此,司马贞作注:『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并仿《周谱》,谱起周代。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历,谱牒之说。盖因旧说,故太史公得读焉也。』足见早在周代已有谱牒,而且司马迁亲自看阅并利用过谱牒。但是先秦的谱牒,是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事,它由官方掌管。清代史学家高则诚在《高邮沈氏

  • 文章漫谈武进氏族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10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7-11-15
    关键字: 武进 氏族 姓氏起源 吴姓 虞姓

    氏族之于地方,犹民族之于国家。盖一地方之氏族,与地方之开发繁荣乃至政经文敎,都有莫大关系,尤其是地方巨族,往往左右地方政治经济。然地方氏族情形,历来方志甚少记载,若干典籍中也只说到姓氏的起源,至其迁徙发展等,散见于各典籍者也只一麟半爪,如通志云「季札避国,子孙居齐鲁之间」,其后如何呢?便无下文了。我们武进县志关於氏族情形,根本只字未提,因此欲明我武进各氏族情形,只有求诸各氏族谱乘,但有几人曾将族谱带来台湾?纵然有,也只有少数一二姓而已。笔者细数同鄕通讯录

  • 文章陈大络教授谈宗亲·宗族·氏族和国族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期  作者:陳大絡 出版时间:1982-11-01
    关键字: 宗亲 宗族 氏族 历史考究

    我们的地缘组织是同鄕会,血缘组织是宗亲会。闽北陈大络鄕长为国立师范大学敎授,近届休假一年考察进修之期,但仍不忘写作,有所建白。他说:「百篇勤著述,卅载乐弦歌;谁谓舌耕苦,小休为养和,」应该这也是其心愿。客岁,曾为「亚太地区华人宗亲谱系硏讨会」,引述「宗法、宗谱、宗族的溯原」;近者复应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之邀,撰述「陈氏根源、祀典与宗法、修谱之探微」一稿,约五万余言。刋在「台北文献」,稽考源流,至为详尽,其于宗亲、宗族、氏族的定义尤见精确。他说:宗亲,也可叫做

  • 文章東·平·鄉·槪·要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5期  作者:李正塔 出版时间:1972-06-15
    关键字: 东平乡 氏族 名胜古迹 特产 乡贤

    达东关;又有由湖阳仙溪双沟濑,外碧溪而至东关桥,两水汇合经鱼目隘而出南安晋江以入海。湖阳碧溪之杉竹,泉州永春之民船,皆赖溪河而运输。本鄕桥梁最大者为东关之通仙桥,数十年前被火焚烧。由侨领李俊承奉母黄氏命出资修复。冷水亭有永隆桥,霞坵亦有石桥,名路边桥;其他柴濑、黄坑、长安各有木板桥。溪洪大时则将桥板拉起,而以渡船往来。陆路交通,昔为石路,可通泉州、德化、仙游,乃先贤李开芳开藻出资修造,县志明确记载。乡内氏族本鄕氏族以太平冷水碧溪之李姓,东关及大榜之陈姓

  • 文章对当前氏族修谱的我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李鴻儒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氏族修谱 谱学 文化研究 学者评论

    谱牒。即谱系也。同为记述氏族世系之书。史记太史公自序:「取之谱牒」后汉书袁绍传:「上告祖灵,下书谱牒」(见辞海)准此以言,可见谱、谱系、谱表、谱牒、家乘………同为姓氏之书,其有助于愼终追远,弘扬伦理道德,复兴文化的功效则一。二、中国谱学的演变中国谱系之学,创于周,兴于汉,盛于魏晋,其间纵遭秦火之厄,然自魏晋以迄隋唐,官府民间,同为重视。且民间所撰必上之官府,以备综覈。故其撰作,限制綦严,待赵宋以后,则大异其趣。就谱学的体制言,虽其地位似觉逐渐降落,若从谱学

  • 文章從龍在中國——淺談「龍及龍的傳人」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28期  作者:邦正楊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氏族图腾 龙文化 民族精神 伏羲

    的一生,英明贤德、悲天悯人、殷忧启圣、心系苍生、建树良多、功勋显赫。传说他因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研创鱼网的编织,教民渔猎,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创立婚姻制度,将族内婚转向为族外婚,促进了氏族的结盟进化及繁衍绵延。创制瑟的乐器和乐曲,移风易俗,提升人民灵性的领域。更从龟身花纹得到启迪,妙悟宇宙间阴阳变化的道理而绘制八卦,仅仅使用八种看似简单但寓意深长的符号,可以概括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周易记载:「可以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观万物」,和「一画开天分阴阳,推演万物

  • 文章中原上古居民祝融氏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5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0-05-01
    关键字: 上古居民 祝融氏族 史料考证 文化

    一)祝融集团左传昭十七年云:『郑,祝融之墟也』毛诗谱云:『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墟,历唐至周重黎之后妘姓处其地,是为郐国』,郐国为郑武公所灭,郑为著名之国,故称于郑,而实则郐为祝融之墟。郐在郑州新郑之间,正是中州之中,其时间在商周之前,其范围有八大部落,可为中州最老最大的氏族集团。祝融八大部落即国语所谓祝融八姓者[1]:一曰己姓,昆吾温苏顾莒纪[2]是也;二曰彭姓,彭祖豕韦是也;三曰妘姓郐鄢邬陨偪阳夷鄅是也;四曰曹姓,邾娄倪是也;五曰芈姓,楚夔是也;六曰秃

  • 文章數歷史腳步·談族群融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姚秀彥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早期氏族社会 制度沿革 思想文化

    北接沙漠、南包丛林,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早期有上万的原始族群,但在历史的长流中,逐渐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他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在这里,我们追踪一下他们的脚步。早期氏族,以血缘结合,婚姻制尚未建立,「民知有母,不知有父」,以自然界的某种灵物作为族徽,也就是社会学家所谓图腾。大体来说,东方沿海一带为鸟图腾,西方为羊图腾,期间又有数以千计的大小不同氏族,各有本族活动的地理环境,也各有自已的生存之道,居平原之地,发明了车,靠水的地方,发明了舟。这族

  • 文章無錫文獻叢刋第五輯書目敍錄(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7期  作者:楊保和  出版时间:1982-01-20
    关键字: 无锡文献 文献专刊 无锡乡志 氏族

    考乘卷十二著述一目,紀錄當時邑志未載之鄕先輩著書一百六十六種,每書註明或存、或佚、或刊行、或未刊,間亦註明何人爲撰序跋,略及諸家論斷。周氏或有所考證,亦附錄於後,雖網羅未稱宏富,究爲吾邑舊志所未及於此者,筆者嘗爲補訂數事,不備述。前人纂修地志,率以徵材之所餘,輯爲雜識,餘錄,附編卷末,爲歷來著錄家所不廢,良以耆舊傳聞,遺文瑣事,例如神仙踪跡,奇遇異數,仕宦世家,科名盛事,俱爲一邑之掌故,足資茗邊酒後之談助,雖非史體所重,亦難聽其湮沒。於是次而存之,亦可爲...

  • 文章符氏源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符駿 出版时间:1987-03-31
    关键字: 符族 氏族源流 历代名贤 氏族历史 展望未来

    一、前言省志续编作业中,有「氏族志」一目,氏族志将从氏族之源流发展,播迁进而纪述一族历代人文思想著作,可以从此演变中一窥人群社会之文明进化,故氏族志在方志中地位至为重要,特撰本姓源流,以志鳞爪。二、符族本源符族远祖为黄帝之四代孙弃,号后稷,赐姓姬,封有邰[1],舜时的农官,周代之鼻祖。十四传至文王,文王生武王发与周公旦,武王克殷后二年崩,成王尙在襁褓,不能莅祚,周公摄政当国,平管、蔡、武庚及淮夷之乱,国土扩至黄淮平原,置十二诸侯[2],封于奄[3],国号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