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母校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金山初中憶舊

    来源期刊:《浦東》 第90期  作者:楊乃藩 出版时间:1997-12-30
    关键字: 金山初中 往事回忆 母校情深 返乡探亲

    前記;看到本會十九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程第二案,浦東鄉訊編輯委員會,提議革新鄉訊編印。又在湯總斡的電話中,知道稿源缺乏。這本小刊物對同鄉聯繫溝通關係甚大,筆者自創刊起,曾獨力主編六十期,歷時十五年之久,投注相當心力,希望其能日漸茁壯,當然更不願見其萎縮、停滯。因此雖視力耗弱,已封筆多年,特勉力撰此稿,以此拋磚引玉,盼望鄉友踴躍寫作,以裕稿源,而期充實。

  • 文章心中有燈路自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孫柱永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母校回忆 翰墨缘 骆公辅 人物感谢 学者观点

    时光荏苒,离开母校不觉已二十余年,其间经历过的许多事,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模糊了,唯有在板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却越发清晰,推开记忆的闸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潮水般汹涌而出。回望中学时代走过的路,历历在目,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说到我的老师,其中有一位,他虽不是我的任课老师,却和其他老师一样对我影响深远。也正因为不是任课老师,他「额外」辛勤的付出和无我无私的奉献,更加令我感佩!他,便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骆公辅先生。我从小就爱写毛笔字,上初一时,买了本

  • 文章千里來尋老地方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孔繁秀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返乡 访母校 春节忆昔 故乡风俗

    ●返鄕台徐直航似康庄,千里来寻老地方。昔时脏乱孔圩子,今日繁华叫嶂嵢。土墙草房都不见,青砖瓦房现眼前。生活富裕皆欢喜,日子好过展笑颜。●访母校—海师老教室前留身影,木香树下绿草香。少年时代相共读,老大归来共举觞。●春节忆昔春节忆昔,宰羊杀鸡。合家团聚,就在除夕。大人小孩,换上新衣。芳邻见面,互道大吉。祖宗牌前,叩头作揖。青年豪赌,老人博奕。通宵达旦,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直到初七。

  • 文章撫今追昔話強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李平蔭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强恕中学 办学历程 往事回忆 母校任教

    我在学校图书馆住宿、打工,我们班上同学有一半以上是江南人,彼此相处十分融洽,并不因家庭环境贫富而相互歧视,相反的如裴承廉、刘国光、曹永坤、张自强和我之间,就是因钱财互补,患难与共,互相砥砺,几十年来的交往相处,一直如同手足,迄今每年至少仍有一次聚会,彼此都甚珍惜这段友谊。师大毕业后,曾回强恕任教一年,在奉召服预官役时,老校长仍提示我「毋忘母校」,叮咛我服完兵役再回强恕!然而,关心我未来发展的宋老师,却建议我退伍后先到公立学校历练历练。在两位同样关爱我的不同

  • 文章無錫縣立一高的校歌及校徽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9期  作者:陸時中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一高校歌 歌词内容 怀念母校

    鄕訊第一七四期刊登前無錫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周蓮芬老師古稀華誕,返臺定居,在臺同學獻詩祝壽,意義深長,勝過致送任何厚禮。無錫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的前身就是淸朝末年成立的竢實學堂,民國十年後改爲縣立第一小學,後又改爲連元街小學,爲全縣最好著名的一所學校,在五十年前,我就讀本校,其校歌及校徽,現在我還能記得,茲寫請鄕訊刊登,以爲紀念,惟時隔已久,難免錯誤,還希在臺學長,予以指正。我無錫泰伯舊里,最古一古國;二十四記新潮流,開化爲竢實;艱難締造幾盤錯,今爲縣第一;莫負...

  • 文章黌宇滄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夏興仁 駱名偉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黉宇沧桑 省立连云中学 往事回忆 故乡教育 母校情深

    毕业生八十六人,至此,东海县立初级中学共培育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届毕业生,共约三百名学生。他(她)们大都是血气方刚,热情正直,勤奋进取的优秀青年。后来有不少人投入革命,献身国家。在海外奋斗的几十名学子,有不少成为学者、专家、教授。老校友徐传礼(又名徐正操,已亡故)就是旅居美国,并获有博士学位。迄今,这些解放前的三届老校友,他们仍不忘母校培育之恩,时刻关心母校的建设成长。有的虽深居要职,却常以普通学子身分来校访友。有的虽身在海外异鄕,但仍心系祖国,关怀母校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