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汉会战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70-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功,而我将士之忠勇衞国精神,实堪敬佩。是役,我伤亡官长十员,士兵三五零名,而敌人则伤亡倍之。附记:一、第一九七师,乃湖北地方团队所编成,装备极劣,而战志奋发,师长丁炳权,黄埔一期生,器识弘达,多谋善战,各级将校,皆吾鄂优秀之士,全体官兵,均三楚靑年子弟,堪称唯一之湖北劲旅,武汉会战后,经笔者苦心奔走,获蒙长官陈辞公,特准补充新造步枪四千五百枝,轻重机枪三百挺,砲二十门,及其他良好装备。嗣后,该师转战湘鄂,战绩辉煌,师长丁炳权,积劳病逝战地,尽瘁国是,永埋

  • 文章一九三八年武漢大會戰序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8期  作者:李永銘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序言

    抗战的后方争得时间。工厂内迁、学校内迁、居民转移,在这一时期都井然有序地进行。武汉尽管处于战争的漩涡之中,但经济生活基本正常,社会秩序基本稳定。这一切,都为武汉抗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武汉抗战过去六十七年了。但是,一九三八年武汉会战的历史已经定格在那里。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光荣史,是中国人民的一段奋斗史,是中国军民的一段英勇无畏杀敌卫国史。历史饱含着血与泪!在烈士们洒满鲜血的土地上,我们有的不仅仅是痛苦与感激的眼泪,我们更有着踏着烈士鲜血前进的勇气与信心

  • 文章中國近代史事長詠——武漢大會戰(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3期  作者:萬文彬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追溯历史 抗战纪实

    武汉战事毕,第二军团撤销,此二师团改属冈村宁次十一军团,后十三师团调驻湖北黄陂,十六师团调驻湖北孝感,警备各附近地区。(以上各情,散见王辅《日军侵华战争》P838—912;九月十二日至十月十九日日军使用毒气攻击我军事,见刘凤翰编《孙连仲年谱》P2406—2441,王书完全未提及日军毒气攻击事,或因未影响战争大局也。)⑼、日军一〇一、一〇六,二师团,均为战时编成部队,战斗力不强,攻进中遭我军打击围歼,被迫退回九江整补警备,在武汉会战中,只能牵制我军,未有直接

  • 文章抗戰時期武漢地區的戰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9期  作者:何定棟 出版时间:1981-04-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蒋介石序传

    奉命以防线移交王修身的三十二师;不等到三十二师来接防,它就先走。三十二师怱怱接防,竭力抵抗敌人以掩护友军,最后奉准经法泗洲向嘉鱼县城撤退,然后又奉命经监利县转往沙市。(王师长被任命为荆沙警备司令。)敌人所获得的武汉,只是两个空城。我方在二十五日放弃武昌,二十七日放弃汉口;事前,已经把物资与军需品完全搬走,搬不走的如汉阳兵工厂,能卸下的机件都已卸下、运走;不能卸下的已经炸毁。这一次武汉会战,我方有错误,但在大体上仍是成功。错误是:两位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与陈诚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9-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赤心报国,誓死杀贼」,义军所指,所向无敌,在八年抗日战争进行中,我鄂东弹丸之地,在程汝怀将军领导之下,苦战经年,安落磐石。我鄂东各县「民兵」—地方部队,发挥了辛亥革命传统精神,光辉史册,是値得我鄂人骄傲的另一章,「三楚亡秦」,他日反攻大陆,前事如此,我鄂人当不例外。四、伪军策反经过自民国二十七年冬,武汉会战,敌占地过广,兵力分散,改战略攻势为反消耗战,为巩固武汉基地及占领区,积极扶植伪政权,组织伪军武力。敌军窜据我鄂中后,委派金逆龙章,为伪中国人民自卫军

  • 文章《保衛大武漢》展牽動臺灣提供專題片見證歷史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0期  作者:張雲寬 出版时间:2009-01-10
    关键字: 《保卫大武汉》展 武汉会战七十周年纪念 武汉会战

    今年年初,该馆通过台湾鸿禧美术馆搭桥,向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表达了恳请提供图片资料,在武汉大会战七十周年之际展出的意愿。获悉资讯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及时提供了武汉大会战图片资料的完整目录,经省博物馆认真挑选后,这批珍贵的图片很快跨越台湾海峡,飞抵江城。此次展览中播放的武汉会战纪录片,来自台湾卓越文化公司。该公司曾拍摄了四十二集电视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其中一集专题介绍武汉会战,内有大量历史镜头。今年七月,在发出请求两星期后,省博物馆收到了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得

  • 文章从《战争论》解析「武汉会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9期  作者:陳興國  出版时间:2008-10-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七十周年纪念

    回顾史实,抗日战争是我中华民族「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一场御侮图存战争,而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初期最大的一次战役,我军英勇抗敌,击毙日军约四万人,其中包括将校级军官近七百人。日军虽然攻占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不仅未能得逞,反陷入我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持久抗战」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直至战败投降。笔者出生于湖北黄梅,成长于台湾,服务军旅三十七年。今逢「武汉会战」七十周年,基于「心系中华,情归故里」之心境,乃尝试从西方兵圣克劳塞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八)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9-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鄂西会战

    鄂西會戰(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一日起至七月四日止)地理形勢鄂西地區,多屬荆山,武當兩大山脈,層峯揷雲,形勢險峻,道路崎嶇,天然屛蔽,交通補給,均感困難。長江以北,襄河東西兩岸,地勢低窪,形同釜底,爲兩湖盆地之盆舷,亦爲山陵與河谷所形成之荆襄平原,地處洪湖,白露湖,三湖、長湖、四大湖區地區,復稱爲江漢平原。長江由西而東,襄河由北而南,幅員廣大,地勢平坦,河流湖沼,星羅棋布,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民船航運,四通八達,每逢夏季,水位暴漲,洪峯突起,驚險萬狀,汜濫成災...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六)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9-01-10
    关键字: 张振国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襄河左岸戰鬥(民國二十八年五月一日起至十五日止)一、地理形勢京鐘公路以北,爲大洪山西南麓,丘陵起伏,林木叢雜,惟比高不大,由南到北,交於樊棗公路諸道路,步、騎兵部隊,勉可運動,惟對機械化及砲兵等部隊之運動,則受限制。二、戰前態勢四月下旬,敵第十六師團籐江惠輔部,以主力集結於鐘祥附近,以一部駐守洋梓,黃家集,東橋鎭一帶,第十三師團,荻洲立兵部則於采河,三陽店,平壩地區,騎兵第四旅團小島吉藏部,則在舊口,沙洋一帶活動四月三十日,第十六師師團長籐江惠輔部,由應...

  • 文章陈辞公档案(九)民国廿七年武汉会战第九战区电文史料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4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5-01-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第九战区 电文史料

    承余传韬鄕长协助,《湖北文献》自第一八六期起,开始连载民国廿七年武汉会战后期第九战区电文集,这批军事电文是武汉会战中,最原始、最珍贵的史料之一,从电文中,我们可以了解战争的经过及部署情形。为了保持原貌,本刊仅作一些简单的背景说明及注释,以方便阅读。民国廿七年元旦,陈诚奉命担任武汉卫戌总司令,六月十四日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是武汉会战时期的关键军事将领。电文先后,系按原始档案排列顺序。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