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术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代的山东武术流派与近代至民国时期的武术组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李成銀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武术流派 武术组织 历史资料

    水准。2.泰山武艺兴盛于汉末魏初,为曹氏政权所利用,当地武林高手臧霸、孙观、于禁等人,均成为曹魏名将。由泰山各习武团体组成的泰山精兵,在当时名冠州郡,如臧霸,其父被官兵逮往官府,押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于是「以勇壮闻」(《三国志·魏书·臧霸传》)。又如孙观,曾随曹操攻打孙权,「为流矢所中,伤左足,力战不顾」,曹操称赞说:「将军被剑深,而盘气益奋!」(出处同上)3.梁山武术梁山是中国武术四大发祥地之一,一向与河南少林、湖北武当

  • 文章拳術精華「字」拳淺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字拳 武术文化 拳法

    中国武术究有多少派别,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详细回答的问题。民国十七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后,按各门派的功夫特性大致分为:长拳(如北派的三原高山、螳螂、天山等拳)。短打(如南派龙虎等拳)。刚拳如八极、炮捶。柔拳如太极、棉拳等。这些都是大家周知的几种。有些人对国术认识不淸多以不切实际的误会,影响了年靑人修习国术技击的兴趣。殊不知国术它是一种内外双修,既强身又防身的武术。国术不是不切实际,而是不贪近功。如就北派三原高山门言,首重活力,适应生理,不悖逆,不练死肌硬功,并禁

  • 文章中国武术与西北少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中国武术 西北少林 武术起源 嵩山少林寺 拳术名家

    中国功夫源于三秦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两大主流之一的「武道」;或称「国粹」、「国术」、「技击」、「武术」、「把式」等等,总之皆我先民威武自强强国之术也,亦即文化之精华,民族奋斗之至宝。国术一词由来甚久,中央政府奠都南京之后,于民国十七年成立中央国术馆时,原为「中国武术」,以后简称「国术」迄今。我国武术源于三秦,成长在黄河流域,壮大威鎭四夷于汉唐时期;武术是搏击技术之发扬,为人类生存与自衞生理之倾向,是其始与人类俱来。我国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

  • 文章由不肖生談到柳森嚴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萬綸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不肖生 柳森严 武术 武术小说 人物漫谈

    汝章。敎官则有朱国桢、朱国福、朱国禄、常东生等人。皆为闻名南北的拳术高手,也都是出生于北方的江湖好汉。万籁声、李丽久原是杜心五的门生。杜心五出生于湖南慈利,幼年流浪江湖,中年留学日本。囘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农矿部的科长,晚年,抗战军兴,被聘为全国动员委员。其人武术高强,世罕其匹。笔者三生有幸,和他曾有数面之缘,暂且按下不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万、李、向、顾,这些人的槪略状况。据杜心五口中透露,万籁声拜他为师,是在北平农业大学读书的时候。李丽久拜他为师,则是由

  • 文章我武維揚精武體育會百年紀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翊麟 出版时间:2010-01-31
    关键字: 精武体育会 武术 人才

    中国武术之得扬名世界,并带动全球学习中国武术之风气,自应归功于李小龙以其精湛武技,摄成「精武门」,然而所谓「精武门」之正确名称,应是发展于上海,而扩展于东南亚武术体育组织「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可简称为「精武会」,甚至于「精武」二字作代表。但由于「精武会」自始即摒弃门户之见,融合各家拳脚兵器之术于一炉,兼容并蓄,称「精武门」,以为系一门一派而已,则反见其小,不见其大矣。「精武体育会」之有今日,所不可忘者,为其创始人霍元甲先生。元甲先生,字俊清

  • 文章山西的武术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陳盛甫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山西武术 名师介绍 武术表演活动

    山西自古以来,战争频繁。在保卫国家和其他战争中,出现了不少武艺高强的名将。武术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要手段,因之它在山西早已札下了深根。城市鄕村,山林寺院,练武的人到处都有。武艺超群的英雄豪杰,层出不穷。除野史外传和传闻的一些传奇人物外,列入正史的也代不乏人,如西汉的霍去病,三国时的关云长,隋末的单雄信,唐朝的李世民、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宋朝的狄青、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都是有武功的杰出人才。他们的练功过程虽无记载,但他们的忠勇事迹和高超武艺却经艺术

  • 文章武林精英蔣幼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許希濂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蒋幼山 武术 民族气节 正义感

    瑞安是浙南的文物之乡,也是尚武之乡。清末民初,不少志士仁人,为洗刷西人谓我同胞「东亚病夫」之辱称,抱着「健身强国」的宏愿,笃志习武振邦,曾涌现出一批武林精英,其中海安镇的蒋幼山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武功精绝,讲究武德,崇尚武节,且能锐意创新。在他的从武生涯里,擅纳南北拳之精要,博采国内各名家武术之长,逐形成「刚柔相济、以柔见长」的蒋氏独门拳术,尤以太极和铜钟功声震武坛。民国时期,他先后执教于中央国术馆、浙江国术馆、湖州国术馆等武馆。后又自创幼山柔术社

  • 文章少林武术与达摩大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潔章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嵩山少林寺 少林武术 达摩大师

    洗髓经」所发明的十八罗汉手或达摩十八手,便是少林拳法的基础,这是世俗相传的说法。但是有一事是不得不考虑的,即就算否定了达摩大师这个人,而我国的武术却与印度流传下来的武术有些地方相近似。这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代民间即与印度有交往,故在拳术方也互相交流。总之,少林武术在我国驰誉甚久,至其是否由达摩大师所传授,并不关重要,最重要的,是时至今日核子时代,练武虽对捍衞国家无甚大的用处,但对个人强身仍有莫大助益,所以仍値得重视。

  • 文章康熙御前侍衛楊炳與《習武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楊彥明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杨炳 武术世家 御前侍卫 栋梁之材 《习武序》

    所以中国武术史以及各种史籍上均把杨炳当作有史料记载的梅花拳最早的代表人物。杨炳得梅花拳眞传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刀枪箭戟样样精通。手舞九〇公斤的春秋大刀风雨不透;能拉开五百斤的硬弓;让人头顶五个烧饼,百步之外他能逐个射落。除此之外,他还练就了绝技「扫堂腿」,打入地下三尺深的铁钉,他一个扫堂腿下去,铁钉便拔地飞出。村中有一口水井,他两臂夹着两个石滚同时将石滚合盖在井口之上,又能用两臂一挥将两个石滚同时从井口上向两边滚开。这看似简单,可是稍有

  • 文章邺下寺院与少林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馬愛民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嵩山少林寺 少林武术 发展历史

    」后孝文帝定都洛阳,这时跋陀也随之来到洛阳禅修,于公元四九五年在嵩山五乳峰下建造少林寺。从此跋陀主持了少林寺,自然成为少林寺的初祖。跋陀「性爱幽栖,林谷是托。」[1]在史料文献中跋陀没有会武功的记载,但他「博通经法」,精于禅修。据考,少林寺建寺后最早以武僧闻名始于二祖稠禅师,据张鷟《朝野佥载》载:稠禅师「邺人」,幼为沙弥。稠禅师刚出家时,常受到师兄弟的戏弄,后来发奋练武以自强,「这些会武术的僧人,每休暇,常角力,腾越为戏,应该说,他们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2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