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标点符号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标点符号使用价値的再认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仲偉芸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应用价值 人物事迹

    是作者的原意呢?目前仍争论不休。二、同样的文字,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结果怎么样?在同样的文字中,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就可改变文意或文学形式。例如:在下面同样文字的三个句末,使用三种不同的句末点号,就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意思。1、把他带走。(表示陈述)2、把他带走?(表示疑问)3、把他带走!(表示命令)又如:唐朝诗人杜牧的题为《清明》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曾仅用标点符号,就把这首诗改编成下面的一个戏剧小品:清明时节

  • 文章标点符号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易文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使用作用 标点功能 列表示例

    文章无论「文言文」或「语体文」,必须加入「标点符号」,才能使读者了解其意义。因为用了「标点符号」,更能使文章的「气势」、「格调」及「神韵」表现出来。例如:例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解释为: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留)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留)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留)㈣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尙未决定)上述如不用「标点符号」,则「留」、「不留」,皆可解释。如使用「标点符号」,则可确定「留」或「不留」。例二:录出范仲淹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