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杨氏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寻根问祖:瑞金西杨氏始祖来源于兴国福岭杨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楊衍畦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瑞金西杨氏 源流考证 兴国福岭杨氏 世系源流 谱系考证

    瑞金 杨衍畦瑞金西杨氏朝奉公,源出兴国,于南宋宁宗嘉泰一年(岁次辛酉,公元一二〇一年)偕弟来瑞金定居下来,为我瑞金西杨之开基祖。一至七修谱序均有言及,但仅书其由兴国而徙瑞金」一句,至于兴国历代世系,如何与瑞金世系接轨,并无具体记述。今者西杨八修谱,寻出了明末以任等三公赴兴国谒祖旧谱笔录,列有朝奉太以上上代来自兴国历代先祖源流世系,塡补了这一项至关重要的空缺,使我西杨氏谱牒,来龙去脉,昭然大备,充实完整,实是一件万世大喜之事。一九九五年乙亥,我西杨八修族谱

  • 文章乱弹选粹——杨氏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8期  作者:秦腔學會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杨氏婢 戏词 档案资料

    少婦張芸娥,悲丈夫與公婆相繼去世,留一幼子,家中雖有貲財,苦無擔當之人,故日夜以淚洗面。有周媽媽者,以說媒爲業,聞張婦有改嫁之意,特爲奔走,擬介爲王貢員繼室,事爲張婦丫環玉蘭所悉,設計阻攔,終使芸娥囘心轉意,撫養幼兒,主僕合好如初。正旦上:(唱)〔慢板 哭音〕自古紅顏多命薄,命薄不過(我)張芸娥,去年奴夫亡故了,(轉二六)今年又喪二公婆,膝下只有兒一個,同堂叔伯一個莫,箱中滿藏金銀錁,何必爲人守財物,衣裳首飾堆成垜,爲誰戴來爲誰著,越思越想越難過,想到傷...

  • 文章古播州杨氏政权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8期  作者:吳逸梅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古播州 杨氏政权 杨保 学术论文

    贵州开发较晚,而我贵州人对于贵州历史之发展过程亦多茫然。其中于遵义地区,曾有一势力庞大,前后绵延八百余年之杨氏政权一事,更几乎鲜少人知。抗战期间,名史学家谭其骧先生随浙江大学迁徙到古称播州的遵义,谭先生发挥史家本领,发现播州有一杨保政权,自唐朝末年至明朝八百余年间雄据斯土,实质上为一独立政府。此政府对贵州之开辟,实发挥甚大之功能,谭先生深感此事久为世人遗忘,故而对其始末加以详细考证。笔者忝为贵州人,对此大事亦属未予所闻,故特撰此文,引介谭先生之发现,以飨

  • 文章曼公宗師生平略傳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5期  作者:時中學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郑曼青 杨氏太极拳 人物生平

    鄭岳(一九〇一—一九七五),字曼青復字曼髯別署玉井山人、號蓮父晚年又號夕長樓主、學不厭老兒,十歲從汪香禪習畫凡四年,十八歲入北京郁文大學教授詩詞,二十二歲任教暨南大學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國畫系主任,二十五歲師事皖中九代名醫宋又庵,朝夕聞道盡得唐宋明清診療處方之奧秘。廿九歲與黃賓虹等創辦中國文藝學院,三十一歲從楊澄甫習太極拳,時楊夫人病重幾殆公為之治癒,楊師感之悉將太極拳要訣及太極劍術傳付,三十三歲與同門匡克明共請澄師口述出版太極拳體用全書,三十七歲任湖南省...

  • 文章古播州杨氏政权:史地关系简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逸梅 出版时间:2005-01-20
    关键字: 古播州 杨保 杨氏政权 史地关系

    众,自泸州合江径入白棉,据险立寨,结土豪臾、蒋、黄三氏,久为驻计。之后闽(即明代之水西)出寇,端出奇兵击之,大败闽寇,杨保遂复有播土,然自是杨氏代为酋主,罗氏退居副贰矣(谭其骧一九八七,页二七三~二七四)[1]。而杨保既出自泸,其族类大概可溯至泸境内之罗族(谭其骧一九八七,页二六六~二七三)[2]。而汉族之移植播州,亦当托使于杨氏时。汉人之徏播与杨保之汉化关系极为密切,且互为因果。始则杨氏以濡慕华化,因招致汉士,继则汉士徙播日多,杨保汉化日甚,终则杨保汉化

  • 文章民國四川大事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2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民国 四川 大事记 杨氏谈话 学术价值

    明令,田德胜给予一等景星勋章。田系四川彭水县人,热心爱国,集捐寿仪,购献飞机,依照非常时期捐献款项承购国债奖励条例规定,给予一等景星勋章,以昭激劝。五月十日中国辞典馆馆长杨家骆等组织之大足石刻考察团,本日返抵陪都,谓此次考察收获丰富,大足石像万千,在学术史上极有价値。杨氏谈话如次:此次在大足县北山及宝顶山对各石刻制部位图,编定窟号,审定窟名,测量尺寸,摄制影片及描绘佛像等工作,因得大足县各界有力之协助,已大体完毕。北山以窟计,共有二百数十处,造像数约在五千之

  • 文章鄉紳在客家宗族社會中的歷史作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乡绅 客家宗族 历史作用 百侯杨氏

    还有自己的乡绅,被称为房副或老成。现以百侯杨氏宗族为例,说明乡绅等在宗族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百侯杨氏自宋末四十一郎公开基以来,经二、三百年的繁衍,到明末清初,人口急剧增加,致使生存资源紧张,造成宗族内、外部纠纷不断。部分族人素质不高,加上当时政权管理薄弱,一些族人从事违法活动,百侯成为「土匪窝」。一些族人参加反明「飞龙国」的叛乱组织,使杨氏宗族处于混乱状态。杨氏十四世祖之徐公,三十岁时考中康熙戊辰(一六八八年)科进士。三十七岁时被任命为河南光山

  • 文章重编杨氏族谱记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楊季盛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更修杨氏族谱 明中经商到监 泓大其量 女子入谱 杨氏家谱序 志点公序

    前年偶阅某报,见有:由大陆来台人士,为使子孙知悉祖先源出何处,应致力「寻根」云云。我深有所感,顿有所悟。季盛在杨氏门中,现时辈分最高,有义务将祖先氏名、发源地及其事迹予以整理付梓,以传后世。于是遂将携带来台民国三年修编之「杨氏族谱」重读一过,并搜集整理在台及在大陆家人之有关资料,以编成简明之「杨氏族谱」。稿成,交由姪孙丙邨铅印五十册。原谱虽虫蛀甚剧,亦复印五册,以存其眞,并分交各姪孙保存。印就之族谱,除在台在美亲人人手一册外,并酌寄二十册至大陆,由各子姪

  • 文章《一腹三翰院史話》之考證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黃志環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一腹三翰院史话》 历史考证 百侯杨氏 谱系资料 家族史研究

    关于大埔百侯杨家「一腹三翰院史话」的传说,在大埔县内早已广为流传,海内外刊物,亦曾作报导。笔者在编修《大埔巾帼录》期间,拟将一腹三翰院传奇人物杨饶氏收录书中,因此对「史话」进行了一番调查考证,发现了多处与史实不符之处。现提出来探讨,敬请史学工作者赐教,是盼!考证一:「史话」云:「杨文孝公,字之徐,是雍正丙辰进士」。据百侯杨氏族谱等资料记载:杨之徐公,字沛若,号慎斋,生于顺治十六年已亥(公元一六五九年),康熙十四年乙卯(一六七五年)中第二十名举人,廿七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