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群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有关潮汕族历史化之商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1期  作者:施良貴  出版时间:2009-01-31
    关键字: 潮汕 族群 历史文化 田野调查

    着眼点于与广府人、潮州人作比较来探讨客家民性。任何族,均有其优良的传统与独特的化。「客家化的研究」既是「一较新话题」,何以不说其历史源流与变迁,先贤著述及功迹,去探讨并发扬其优良民性,却要与广府人、潮汕人作比较而有所「裨益」。这「裨益」意义为何,从以下的叙述,可窥见其用意。从全球地域来看:客家化最为广大;广府化次之;潮州化又次之。但广东十七个巿中,[2]三大语种的比例大致是:讲广府话占六分之三,讲客家话的占六分之二,讲潮州话的占六分之一。是什么

  • 文章崇義、景德鎮、臨川等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6期  作者:仲超輯  出版时间:1989-04-01
    关键字: 大理石岩洞 文物考古 探亲服务 故乡简讯

    ㈠ 崇义县发现地下宫殿香港讯:江西崇义县聂都山区,新近发现一处由数十个岩洞组成的「地下宫殿」。聂都山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绵延四十公里,山下有洞,洞洞相通,洞中自然形成的怪石,据地质专家考察认为,这是大陆罕见的大理石岩洞,可发展为旅游胜地。愿江西地方当局能予开发观光,以改善地方经济环境,而且崇义奇景「八大山人」墨迹犹存,亦具化价值。㈡ 景德镇市出土明正统官窑瓷器香港讯:一批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及五座保存较好的明御窑,最近在景德镇市出土,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困惑

  • 文章山西古物的新发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古文物 新发掘 壁画 木化石群 北魏浮雕石棺

    正派人物的「素面」「俊扮」;滑稽和反派人物的「花面」,以及一些性格粗豪的正派人物的性格化的勾脸,比起宋元时期,只有二种基本化装形式,则有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一九八八、三、一三、中央日报海外版(三)山西长治县木化石落【本报东京十三日电】据来自太原的报导山西物工作者最近在山西长子县境内发现一木化石落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所罕见。据报导早在一九八三年长子县南陈鄕一农民就在附近的山头上首次发现两株木化石,这次发现的木化石落系暴露在地面上的就有三十二棵,它们有的

  • 文章丁村化遗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丁村文化遗址 明清居民建筑群 木雕 汉族民俗博物馆

    丁村的地理位置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原襄陵县、汾城县合并而成)县城南十公里的汾河东岸,东依奇峰突兀的塔儿山,西傍山峦叠嶂的吕梁山。在两山遥峙的河谷地带,汾河从中间滔滔流过。两岸梯田纵横,荿林密布,水足土沃,物产丰富,是山西南部物阜民丰,人荟萃富庶地方,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民族闻名于世的化瑰宝——丁村化遗址。挖掘地下物丁村化遗址,北起史村(今襄汾县城),南至柴村,包括沿汾河东岸长达十一公里的古代汾河河谷地带,它是五十年代以后发现的重要

  • 文章晉國都邑絳縣車廂城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趙森 于端亮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车厢城 晋献公围杀公子 建都车厢城 文物古迹 历史传说

    在涑水河上游南畔,中条山东段北面,离绛县县城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春秋时的名城—车厢城,即今绛县南城村。在这裏曾发生过至今犹令人怵目的晋时「尽杀公子」事件,晋国曾在此建都八十余年,晋公就是在这裏建立了辉煌霸业,一度成为诸侯国政治、经济、化的中心。晋献公围杀公子于「聚」据晋国史记载,在晋献公初期曾发生过一次「尽杀公子」的事件。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晋国长期内乱,公元前六七八年武公杀翼以「小泉」代「大宗」使分裂的晋国复归统一,武公死后,献公继位,首先使他

  • 文章浅介台湾的客家族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7期  作者:周璟慧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族群溯源 客家文化 移民路线 海陆客 六堆客

    客家人口基础资料调査研究」,结果显示「大陆客家人」与「台湾客家人」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大陆客家人」与「台湾客家人」是否能视为一体仍众说纷纭[1];研究台湾族政治的学者普遍认为大陆客家人的认同倾向外省人,而非客家人(王甫昌:2003)。不过,在面对福佬人的人口优势时,客家人有时又会把外省客算进来[2]。不论从政治面或是历史发展来看,「大陆客家人」的确是有别于「台湾客家人」。目前的政治氛围显示,族问题变得重要起来。在探讨「谁是客家人」之身份界定时,就已表现出

  • 文章客家族迁徙历程之探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鍾久福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客家族群 迁徙历史 历史渊源 史料考证 客家文化

    江西南部,与广东北部交界山区居住后到的客家人(长期与古越族人混居且受汉化洗礼,成为同体客家人),这几种语言、生活各有差异,说客家话的比说河洛话的人晚移民,但国际社会都称为「唐山」华人。十七世纪中国南部人口在快速成长及政治压力下,客家人由山区外出到平原港埠谋生,更冒险飘洋过海来到台湾打工赚钱,过春去冬回的流民生活,及至后来可以开垦,始落地生根。客家不是自称,而是说广东话的人对别人的称呼为「客」。㈡二十世纪初「嘉应州制」说:客家一词不是这族自称,而是广东省

  • 文章令人难忘的「白马湖作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陳星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近代文学 白马湖作家群 白马湖风格 界定分期

    中国新化运动的兴起给现代中国的学提供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机遇,而在中国现代学的早期发展之中,散的创作成绩格外引人注目。朱自淸在《背影》序言中说:「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就在这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之中,所谓「白马湖作家」,这是人们在谈论中国现代散史时时经常言及的话题,而从散审美角度上讲,现代散中的「白马湖风格」几乎又成了近乎完美的范本,海峡两岸及香港,人们都将这一派的散选入中学课本

  • 文章開漳聖王在臺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徐立真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开漳圣王 河洛文化 陈元光 闽南移民 原乡信仰 族群融合 开拓精神

    化精神,在台湾反而拥有另一片天空,成为我们观察过去的重要媒介。以东南沿海为主的移民来源,使得闽南、客家成为台湾最主要的两大族,闽粤原乡的最大共同点,就是多山的农耕社会,地形的阻隔,导致人们无法预测外界动态,因此,长久以来的山贼、乱民,以及沿海海盗、倭寇不时侵扰,对地方居民带来极大威胁,无论对政府的统治或地方发展,都是很大的阻碍;除此之外,气候与可耕地面积,都受到地形阻隔,对早期农业社会来说,农作的收成需要看上天吃饭,对于「风调雨顺」的祈求,成为他们生活中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