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献记载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漢匈白登之戰古戰場考察記(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靳禾生 謝鴻禧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汉匈白登之战 战争始末 文献记载

    取的。唯其如此,此役之后,匈奴对汉北边的侵扰,明显的有所收敛,史称「冒顿乃少(稍)止」;汉朝之汉匈政策,由武功征服代之以通过构建联姻关系—以「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兵可无战以渐臣」。有意于史者,自不难发现,白登战之战前后汉匈关系乃至汉匈斗争与融合的形势,显然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白登之战派生的和亲政策,缓和了汉匈关系,为汉朝政权的巩固和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赢得了空间和时间,乃至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二、文献记载之白登种种东汉

  • 文章再論陶淵明原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1期  作者:劉師舜  出版时间:1983-01-02
    关键字: 历史资料 陶渊明 文献记载 学者观点

    「南史」隐逸传亦与宋书相同,指陶为浔阳柴桑人。此外具有权威性萧统陶集中之传,亦称之为浔阳柴桑人;「莲社高贤传」,则谓其「居浔阳柴桑,与周续之,刘遗民幷不应辟命,世号浔阳三隐。」[1]二、各家传记及年谱记载查阅各家传记及年谱,均未详述陶公籍贯。惟淸代陶澍[2]「陶靖节集注」,参考比较详尽。兹为澄淸事实起见,特将有关原文采录如左:(甲)「江西通志」:「渊明故居凡三处:一在瑞州新昌县东二十五里。『图经』[3]云:陶公始家宜丰,后徙柴桑,宜丰,今新昌也。[4]一在南康

  • 文章花果山下的船石溝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孫廣良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花果山 船石沟 文献记载

    平整如刀切,上刻有「船」二字,无落款。在这船石的西北侧,昔建有「船石庵」。文献记载,此庵淸中期尙在,今成废墟。昔罗珍曾游此处,见船石庵和船石,吟下了一首五言律诗,诗曰:地僻栖禅好,虚船启月扃。慈航如可渡,顽石亦能灵。溪映松舟绿,山迎桂楫靑。此间非陆海,游棹若为停。

  • 文章就「許都故城遺址」出土「納實平原相陳元」殘碑略議根許華裔「陳氏」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0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残碑出土 文献记载 陈氏先贤

    光滑平整,竖行自右向左次第排列著二〇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块形阴刻楷隶「纳实」,另起一行「平原相陈元」七字(见图)。书体刚柔相济,流畅自然。因此碑残缺严重,余字暂无可考。该碑原存张潘乡文化站,现存许昌市博物馆。根据该碑的书体、碑文、穿孔之特征和文献记载,联系许昌历史名人政绩,其应该是古之颍川许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子,在三国鼎立之际曾为御史中丞,当文帝寝疾,曾受遗诏辅政,当明帝即位,进封颍阴侯的陈群之父「陈纪、元方」墓碑是也。陈纪、元方在《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

  • 文章浙省文献史蹟述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69-10-31
    关键字: 浙江古迹 历史故事 文献记载 传闻逸事

    荒草埋吟屐,隔代苍苔出酒瓶」,其为处人之所纪念,不减杭人之于林和靖也,其尤有关系者,为沈括之游雁荡,时在庆历年间,括著梦溪笔谈,称天下奇秀,无逾此山,于是雁荡之名大噪,宋时灵岩寺有屋百余间,可见当年盛况。南宋定都杭州,浙江为畿辅重地,中原文物之渐渍,诸儒道学之讲明,然后蔚为文献之邦,宁波有四明学派,金华有金华学派,温州有永嘉学派,名贤辈出,增光鄕里,赴永康者,不能忘陈同甫(亮),城内之状元坊,方岩之五峰书院,皆其遗迹也。在宗敎方面,则江南禅宗大盛,所谓五山十

  • 文章崑崙山脈萬山的根幹、千水的源頭 西北的頸項、全國的脊梁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昆仑山脉 古今文献记载 地形图 长江 黄河

    的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地里!在这一地图上,我们更可以淸晰的看到那世界的屋脊的帕米尔,就是我们大槐树的根,昆仑山脉就是我们全国的脊梁,也是我们全国万山的根干、千水的源头!二、关于我国地形之大势、山脉之走向,诸说纷纭,连篇累牍,不胜列举,这里祇就「昆仑山」有关之今古文献,引敍数节如次: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史记、大宛传: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山海经: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水经: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河水

  • 文章趣談元宵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元宵节 文献记载 闹花灯活动 中国情人节 现代活动

    《辭海》:「上元之夜曰元夜,亦稱元宵,舊俗是夜張燈結彩爲戲,故亦謂之燈節。」《類書纂要》:「正月十五日曰上元,按上元之夜,曰元夜,亦曰元宵。」南宋孟元老《東京華夢錄》:「正月十五曰元宵,大內前絞縛山棚,遊人集御街兩廊下,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古人程元升、鍾際華編纂之啓蒙讀物《幼學故事瓊林》云:火樹銀花之元宵,宮廷柵門鐵鎖,開放一夜,金吾亦不禁止。元宵節之時限,歷代各不相同。最初僅是正月十五日一夜,唐玄宗時延至三夜,宋代延至五、六夜。說明古...

  • 文章「光緒實錄」福建資料彙輯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0期  作者:陳漢光 堵祖學  出版时间:1970-06-10
    关键字: 《光绪实录》 历史文献 史料记载

    弁言满淸入主中原,自顺治以迄宣统,凡十代,二百六十七年。除宣统朝另纂「政纪」外,历朝各纂有「实录」,分订一千二百二十册,并由伪「满洲帝国国务院」景印发行。因値战事,传本盖少,晩近始有翻印。自世祖(顺治)以迄德宗(光緖),有关台湾(福建亦有部分收入)部分,业经「台湾银行经济硏究室」编印「台湾文献丛刊」;惟光緖朝实录,仅编至光緖二十一年为止,因据实录中自光緖二十二年起,续编至光緖三十四年止(宣统一、二、三年,已由笔者辑成「淸宣统政纪福建资料汇辑」,并在「福建文献

  • 文章山西历代文献概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劉緯毅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山西文献 基本概述 史料记载 书籍简介

    文献,是历史与文化思想与智慧的宝贵结晶,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后人之所以能继承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凭借文献。因而历来明君循臣、哲人贤达以至士林学子,无不重视文献的编撰、结集、整理、刊刻、收藏和利用。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地方文献亦即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滥觞可追溯至春秋时的晋国。晋文公重耳实行一系列改革后,使晋国成为诸侯列国之霸主,称霸中原近百年。《孟子.离娄》言及的《晋乘》,系晋国史

  • 文章洛陽出土正始三體石經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三体石经 史料考证 出土文献 历史记载

    「洛陽先後出土正始三體石經記」,是王師宏先生於民國十二年十二月爲文,詳述出土之經過,幷拓請於章太炎先生考校,始爲世人知石經始末。其文略以「光緖乙末三月初七日洛陽白馬寺人劉克明,爲村南龍虎灘黃占鰲刻名章,携有六書通,黃披視謂字形奇石。余牛舍瓦礫中,有殘石一角,刻文與此相類。偕劉往質,劉知石爲異物,取習字紙以淡墨摹之,粗識爲蔡中郞遺迹也。拓本流傳,邑人知有三體石經矣。「民國十二年二月,又聞洛陽碑商郭玉堂言石經出土事,傳係鄕人朱姓等掘地得石,修廣約三尺許,又一...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