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精神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研讀「四書」之淺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0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四书研读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 教育精神 中庸之道

    十章,系为政治学之方,亦则正心、修己、教学之法也。其要旨如次:(甲)大学教育精神之重点,是树立尧、舜、禹、汤、文、武之传统思想。(乙)大学格物致知之新义,是由帝典、禹贡、盘庚、洪范、融会贯通变化而来。(丙)大学治本之教导,含有民主大同之意义。其次按易经系辞所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分析其要义如次:㈠圣人以仁守位,与大学所说,为仁君止于仁之理义,完全相同。㈡何以聚人曰财,与大学财散,则民聚之意

  • 文章家庭教育理论与实际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6期  作者:周逢熙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儿童 家庭教育 适应教育 尚武精神

    鼓励或指导,使孩子们能领略人生,了解交友处世之道。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有仿倣学习的勇气才是!培养尚武精神打架是靑少年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没有调剂出路情况下的产物。因此,可以说学生打架并不能视为绝对的「不良行为」。要紧的是要查明打架的动机如何,如果为逞强鬪狠、欺侮弱小,当然要严加约束和处罚;要是为了自卫,那就不能算错。我们能敎育一些受欺侮,受汚辱而不能还手,没有骨气的国民吗?那将来如何替国家杀敌御侮?如何能保卫疆土?如何能提倡尙武精神?如何能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人

  • 文章广西普及教育运动与抗战(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1997-01-10
    关键字: 雷沛鸿 抗日救国教育 爱国精神

    ,以复兴民族。待抗战爆发,广西民众迅速动员,民众对国家流汗流血,毁家丧命在所不惜,这不是平日受过训练、受过敎育是做不到的,这点就指出了普及敎育运动的重要性。二、推动国民基础教育,从事民族自救运动国民基础敎育,本来可以产生于中国任何地方,而它却所以发轫于广西省,主因广西具有左列的主观条件:②第一,建设事业的需求——广西自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锐意革新,尝悬「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全省革新的鹄的。由于建设的基础,是建筑在广大的群众中,建设的事业,有待民众

  • 文章广西普及教育运动与抗战(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广西教育 全省扫盲 爱国精神 民族主义 雷沛鸿

    编按:陈重光先生所撰大文,八十五期刊出上半部,内容包括:一、前言;二、推动国民基础教育,从事民族自救运动;三、实施或人教育年,激发抗战救国热忱等节。第三第末述及「成效卓著。……待桂南战事爆发,立刻发挥无遗」自「待……」以下,在第八十六期续刊,即本文开始……

  • 文章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精神对我的启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孔子身世 时代背景 教育思想 好学精神 著述

    精神,是即知即行。 国父孙中山先生云「知难行易」,我要以「学不厌」而克服困难。先总统 蒋公中正先生有「力行哲学」,我要以「教不倦」来力行中华文化教育。[1] 钱穆先生「孔子与论语」一一七页,联经出版社。[2] 程发轫先生「孔子教育学说」一一至一二页,复兴书局。[3] 刘迈先生「孔子的生平」六至七页,五洲出版社。[4] 宋锡正先生「孔子教学思想」第三章,三民书局。[5] 陈大齐先生「孔子言论贯通集」陈大齐九十五岁时印赠。[6

  • 文章讀書與人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读书教育 人生发展 精神生命

    有目的,有计画,尤其专业科技,有范围、更要有系统,缜密规划,按部就班,使学问随年渐进,与日俱增,终身一贯的下去,从而使安身立命的精神修养、获致适切之安顿与寄托,使经世致用的专业修养,充沛创造发明的潜力,使怡情悦性的休闲休养,丰富人生的情趣而多采多姿。尤其政府自今年实施周休二日及终身教育政策的推行,吾人宜如何把握此宝贵之时光,积极配合,妥善规划,俾能累积知识,增长智慧,扩大人生视野,拓展精神领域,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类福祉,这样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人生,有价值

  • 文章別讓心愛的蓓蕾早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1期  作者:沈君傑  出版时间:1997-05-20
    关键字: 青少年 自杀 心理卫生 教育 精神疾病

    近来媒体报导了几则有关国中生自杀的消息,引起社会大众、家长、学校、教育当局的震惊与关切。事实上,自杀有两个比较危险的年龄层,一是中年,一是青少年。因此,青少年自杀的防治,一向也是从事心理卫生、教育以及社会工作等人员的重点之一。分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与其他年龄层相同的原因,二是青少年所特有的原因。从第一方面来看,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罹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包括:⒈重度忧郁症,其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哭泣或易怒失眠、食欲

  • 文章人文科學——大學靈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程石泉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人文科学 大学教育 文化精神

    在政府政策方面和社会策励方面,皆注重于科技发展,在配合「物质建设」、「经济成长」口号之下,人文学科显然是一无用处。在哲学系、中文系、历史系毕业的大学生,不容易找到适当的工作。乙、同时延续了晚淸汉学家考据学风,再加上「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口号之下,人文学科的硏究降级为版本章句的考据,文字训诂的考据或者历史事件的考据。所做的纯然是「材料工作」,对于「文化精神」、「形上义理」遭到忽视。因为从事「材料工作」于是把「历史考古」「文物掘发」作为是人文学科唯一的或者最重

  • 文章民族精神教育的意义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史振鼎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史振鼎 民族精神 民族意识 遗作 教育

    ㈣在生死抉择方面:「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便是我们的民族精神。㈤在面临横逆方面:「庄敬自强,处变不惊」便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三、民族精神教育在国家危机存亡之秋,我们正需要以民族为本位的敎育。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自己的社会背景,自己的民族特性,只有加强推行自己的敎育,才可以把国家从根救起。这种敎育就是民族精神敎育,它包括下列各种意义。㈠唤起民族的意识:民族意识的唤醒,即在用敎育的力量使人民知道个人与国家具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及整个民族团结生存的必要。我们如欲图

  • 文章充实精神生活 实践民生主义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精神生活 仁爱精神 娱乐设施 教育 体育 民生主义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之后,各种文化建设工作,更透过学术、社会、文艺各方面努力推动。四 教育扩充中仍维持质的提高以敎育而言, 蒋公在「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中指出:「敎育的使命在促进社会与民族复兴」,复列擧了儿童强迫敎育与成人识字敎育、家庭生活敎育、公民敎育、职业生活敎育、大学敎育、成人敎育等等九个部门的敎育内容,为国人所遵循,实际上,我国三十多年以来在敎育上的建树,无论质或量,皆有其显著的成效,符合了民生敎育的宗旨。敎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其总额与国民生产毛额之比率约占百分之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