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改良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蜜柑傳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温州 蜜柑 中日友好 品种改良

    为柑中绝品。」晁朴之有词赞曰:「温江异果,惟有泥山贵。驿送江南数千里,半含霜,轻噀雾,曾怯吴姬。幸赠我,绿桔黄柑怎么比。」可惜,我国古代并没有把「乳柑」选育成无核的「温州蜜柑」。温州蜜柑在东瀛日本生活了四百余年后,才回国定居。据《瑞安文史资料》第九辑载:一九一一年后,瑞安务农会曾托我国旅日留学生许璇引种果树良种。许璇,瑞安人,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留学,一九一三年毕业回国时,在东京附近选购了温州无核蜜柑种苗带回瑞安,用以改良瓯柑。这是温州蜜柑首次回故里

  • 文章国剧改良问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大夏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国剧 改良 传统文化 古典戏剧

    在个人记忆中,「改良国剧」,已喧腾好几十年了,虽非毫无绩效,但无可讳言,收获甚微,何以故?个人接触此一国萃艺术,将近一周甲,做过科班的旁听生,登过台,硏究过理论,编过剧本,帮人排过戏—只限于自己编的,办过戏剧敎育,领过变相的剧团。就一个外行而言,所了解者,不可谓不深而且广,可是今天谈到改良国剧,竟不敢提出比较具体的意见来,原因是感觉到人们对改良国剧的看法,矛盾太多了!同时,有许多问题,亘于胸臆,百思莫解。我想这可能就是改良国剧的礁石,现在让我约略擧出,请

  • 文章大埠橋新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黄齊生 任時燮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大埠桥》 黄齐生 戏曲改良

    黄齐生 遗著任时燮 提供黄齐生先生的戏剧创作黄齐生先生是贵州旧剧的首先改良者,也是新剧(话剧)的首先倡导者。早在辛亥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为了宣传推翻满清的革命宗旨,黄齐生先生以两天时间,用明未贵州抗清英雄何腾较殉难的故事,写成川剧《大埠桥》,署名「倜傥生」,由当时川剧名演员熊坤山主演,在达德学校演出,深得社会各界观众称赞。这个剧本,一时争相传抄,后由文通书局铅印问世。卷首有当时贵州自治党党魁张百麟、宪政党党魁任可澄及两党中间人士蔡岳、凌云等题序并黄干夫

  • 文章川劇鑼鼓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川剧锣鼓 川剧高腔 三庆会 抓锣鼓 改良川剧研究班

    做表情都能与锣鼓紧紧配合,不差分毫。假若演员不懂得锣鼓,不是快了,就是慢了,不但抓不住锣鼓,反而处处把自己搁在锣鼓外头,被锣鼓碰的皮靑脸肿,笑话百出。所以锣鼓在戏剧中,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谁都知道,川剧锣鼓与众不同,它是一种大锣大鼓,也是代表川剧的一大特点,在川剧班里称为「硬场面」。依据成都三庆会改良川剧研究班的考证:「用大锣大鼓,是起源于适应没有戏园之前,而在野台子或庙会上演时代………」因为野台子比较高,谁也不能限定观众的多寡,往往为了避免

  • 文章獨輪車溯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張明達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独轮车 运输工具 水利工具 改良 治河方略

    扒河治水,運土工具,爲何有的地方用肩挑,有的地方用小車推。瞭解多年,始終未得到令我滿意的答案。近來,閱讀《治河方略》一書,茅塞頓開。清初,由於社會動亂,水利失修,徐、淮、連地區水災連年,人民深受其難。當地,黃河奪泗水經徐州奪淮連入海、黃、淮、運河交匯,相互糾纏。康熙帝即位後,(一六六二年),提升了才華超眾的安徽巡撫靳輔擔任河道總督,靳輔又選用治水專家陳璜爲助手,自此,拉開了清代治理黃、淮、運的序幕。由於黃、淮、運河同時治理,工程任務浩大,需要大批的勞動力...

  • 文章李先聞先生及其在科學上的成就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7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68-03-01
    关键字: 李先闻 植物研究所 植物学研究 农业改良 稻种杂交

    十多年来,他在国内所作的研究,那眞是「了不起的贡献」,不仅国内的人这样说,国际生物学界的人也都这样的承认。致力农业改良研究李博士常常说:在学校我学的是遗传学,到了美国求学时,我的想法很多,想学园艺、也想做文学家,更打算在体育方面打点天下出来。最后,他还是将所学应用在农业的研究上。他说:「我学的虽是理论,平常也觉得理论第一,不过,当国家有所需要的时候,就该把所学贡献给国家。」他对国家所作的第一个大贡献,是对台湾蔗糖品种的改进。这是个二十多年前的老故事。初来台湾的时候

  • 文章《中华改良杂字》述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譚景玉 王志勝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中华改良杂字》 基本信息 《庄稼杂字》 流传情况 全文展示

    贵刊第十八卷第二期王克孝先生《重读忆往》文提及与清代临朐乡贤马益着撰《庄稼杂字》不同的另一种杂字,第二十卷第四期所刊刘子交先生致王克孝先生函称之为《改良日用杂子》。今由王、刘二先生述及的杂字片段推定王先生所读系又名《中华改良杂字》(以下称《改良杂字》)的一种杂字。现介绍如下,以就教于王、刘二先生及诸乡贤。一《改良杂字》作者已无考,但可结合时代背景,从杂字内容入手探寻蛛丝马迹。首先是《改良杂字》写作之时间。从其中「中华民国立,共和太平年」,「北京总统举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