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时期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附錄:六堆忠義祠史略(恭錄勒石原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六堆忠义祠 抗日时期 历史文化 堂庙重修

    新埤及里港之武洛等十余乡镇之广大区域,类多聚族而居结村自保,是以六堆之名见称焉。在悠久岁月中,频频与毒瘴猛兽,伏莽莠民作艰苦之鬪争。其间或因消弭暴乱,卫乡保家而殉难,或为抗御寇氛,守土救民而捐躯,死事惨烈,义薄云天。居民咸感其保障一方,有功于当时,乃为建祠立祀,追报于永久。迨清康熙六十一年,地方绅民遂择地西势,筑亭纪念,名曰忠义。乾隆间扩建为三堂大庙,巍峨壮观,且置产业,岁祭如恒。六十季前,光绪乙未割台之役,台民奋起救台抗日,普遍以义勇军方式,从事卫国保乡

  • 文章千古聖域青原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楊斌元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青原山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五笑亭 六祖塔 抗日时期

    名家题字亦不少。抗日时期,政府为拯救江、浙、皖、鲁、豫等省,大批流亡后方靑年,特在靑原山创设国立第十三中学,藉以收容陷区流亡靑年,予以敎育深造机会。是时主持校务者,乃赣人留德柏林大学陈公际唐,彼为当时俊彦,深为士林推崇。彼对兴办敎育,志趣特别浓厚。该校有三大好与三特色,所谓三大好者,一为师资好,二为环境好,三为待遇好(学生全部公费,敎师薪资,较其他中学略高)。而有三特色者,一学生能吃苦,二学生富朝气,三学生肯用功。故该校自民国廿八年冬创校,迄抗战胜利第二年

  • 文章因抗戰侵害人民權益者不罪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特殊时期 侵害人民权益 无罪 法院判决

    一、前言二十六年七月抗战发生,九月日寇占德州,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退,全省行政组织瓦解,顿陷于无政府状态。各地游击队蠭起,以抗日自衞相号召。游击队的需用取之民间,有专员县长头衔者,以政府名义行之。无者则迳向民间索取,七八年间之骚扰甚重。游击队与民间关系不限于衣食之需供,在交通要地商业繁盛之区,亦涉及民间与敌伪的经济关系,进而更有难以辨别淸楚的汉奸行为问题。抗战者对这类事件之处理很难说无寃枉之处。受之者不能抗拒亦无处伸诉。胜利后部队改编,游击司令无论仍兼县长

  • 文章抗战时期出川抗日之川军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5期  出版时间:1970-07-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出川抗日 竹笠草鞋 川军英姿 影像资料

    抗战时期川军出川抗日,共编为六个集团军,转战南北场。本图为川军川竹笠穿草鞋之英姿。

  • 文章憶南昌 念往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追忆南昌 国共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 学习经历 避难香港 基督教

    瑞金 鍾競生一、少年失學眞的生不逢時,幼年生活恐怖中,兵荒馬亂,歲無寧日。至民國二十年春,中共先遣部隊,揚言要佔領家鄕,成立蘇維埃人民政府。當時只有十四歲,對國民黨、共產黨之好壞,根本毫不知情,只見家伯、長輩愁眉苦臉,心憂日甚。最後決定跟隨先父及伯叔等(全是男性),急忙趕往粤境過流浪生涯,苦不堪言,不但生活艱困,且遭失學之苦。是年九月十八日,日軍強佔我東三省。國難當頭,目擊伯、叔焦慮萬分,於是組成難民團計百餘人,由宗長瑤圃叔任團長,訂於翌年春啓程,經廣東...

  • 文章臺胞抗戰血淚史(三)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馬世弘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林杞埔事件 台湾光复运动 玉井之役 雾社事件 日据时期 抗日

    。刘干与林启祯所领导的林杞埔抗日革命事蹟,后来得到一般人的重视;原因是刘干的抗日义举,与中国大陆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偶然都在同一时期。若干台湾的史学家将刘干视为与中国革命相呼应的一个民族英雄,评该事件有「自侧面响应民族革命」的意义。林杞埔事件虽然失败,但在台湾的抗日历史上,也自有其相当的影响地位。其后在台湾的日本总督府方面,也承认「林杞埔事件,可视为其后相继而起的苗栗事件、六甲事件、西来庵事件等之前兆。」民国元年至四年,这四年之间,接连发生十几次的抗日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