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时期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前我蘇省立中等學校一覽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抗战时期 江苏 中学 名单

    民國二十六年六月,我蘇省立各中等學校,共計四十四所。分述如次:六月下旬,教育廳令調鎭江中學校長王駿聲,囘廳任省督學,所遺鎭江中學校長之缺,另委沈亦珍接充。

  • 文章抗战时期川境之大专院校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9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1-09-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大专院校 教育

    抗戰期中,吾蜀境內大專院校林立,計至三十四年九月抗戰勝利爲止,包括原有、新設,及遷川各校,共達五十餘所之多。茲就其分佈情形,扼敍如次:(壹)、成都一、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院址在望江樓附近,房舍爲中西合壁之宮殿式建築,頗爲壯麗。抗戰勝利後,校本部自峨眉遷來,擴充增建,益覺富麗堂皇。二、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及畜牧獸醫系:醫學院在城內四聖祠街,畜牧獸醫系則借用川大農學院之一部份房舍。醫學院院長爲戚壽南。勝利後,隨同重慶校本部遷回南京市。三、私立華西協合大學:校址...

  • 文章讀陝西近代人物小誌書後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期  作者:楊大乾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抗战时期 近代人物 故乡文化

    三年前,陜西文獻會曾印行曹冷泉著之陜西近代名人小誌一書,當時請楊大亁先生寫一篇校訂的文章,以爲補正,惜文成未及刋出,玆承同意,特補刋於此。讀過本文,對於擧世推重之所謂「關學」,及其晚近槪況,不難獲一簡明的了解。 編者識

  • 文章日治時代威海衞的敎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畢長樸 出版时间:1991-06-20
    关键字: 威海卫 教学 抗战时期

    一、抗戰初期民國十九年國民政府接收威海衞,立刻推行新制教育,而逐漸廢止私塾。當時在地方教育當局的轄下設立了幾所示範性學校,第一所就是公立金線頂中學,第二所是公立女子中學,第三所是公立公署路小學。以這幾所學校作爲地方教育建設之標本。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所農業職業學校與一所時斷時續的師範學校。民國二十七年三月,日本軍隊入侵威海衞,所有公立教育機構皆被停辦;這時唯一能繼續活動的學校,約有如下三座:①威海衞私立育華初級中學②私立海星小學③私立明星女子小學育華中學...

  • 文章敵僞時期東北地區的中等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东北 中等教育 学校

    伪满之敎育制度,亦即皇民化敎育之基本目的。而今日之中国大陆的敎育制度更为缩短,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三至四年。此所谓奴化兼毒化的敎育制度之眞面目也。二、各省市(院辖)中等教育分布概况(民国三十二年之资料)壹、辽宁省二十二县 四市1.旅顺市——旅顺师范、旅顺女子师范、家政学校2.锦州市——地方师道训练所、锦州师道、锦州一高、锦州二高、锦州女高(附设道科)3.营口市——营口一高、营口二高、营口女高(附设师道科)、私立培眞国高、私立培眞女高4.鞍山市——鞍山国高

  • 文章抗戰期中之四川省級民意機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6期  作者:平子 出版时间:1965-08-01
    关键字: 四川 抗战时期 临时参议会 会议报告 议案

    一,緖言對日抗戰期間,四川省臨時參議會於民國二十八年七月成立,中經兩屆,至三十三年十二月,共開會議十一次。關於省臨參會在抗戰期中的貢獻,當時四川省政府主席張羣先生於三十四年十二月四川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開幕時,曾作如下的評述:「囘想本省民意機關的經過,自淸末的省諮議局迄民國初元的省議會,迭興迭仆,變遷無定。主持議壇者,儘多名流耆宿,對地方興革,亦多獻替。但終因爲環境不良,基礎不固,且與政府相互間,每少和衷共濟,遂未能發揮議事機關的能事,國利民福,亦受...

  • 文章抗战时期四川之施政纲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64-02-01
    关键字: 四川 抗战时期 施政纲领 国防建设

    自从民国二十四年今总统蒋公策定四川为对日战争根据地后,四川省政府亦在中央政府指导之下,从事刷新庶政,进谋建设。民国二十六年,更订定「四川建设三年计划纲领」。旋因芦沟桥事变发生,中日局势急转直下,原定计划,已不足适应需要,乃又拟订「四川后方国防基本建设大纲」,并制定「四川省抗战时期中心工作」,以期完成抗战建国之需要。以上三种文件,可谓为有关四川与抗战的重要文献,玆特根据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四川省政府编印的「四川省槪况」,录志其提要原文如次:四川建设三年计划

  • 文章浙江省戰時的高等教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2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1-02-06
    关键字: 浙江省 抗战时期 高等教育 浙江大学 郑晓沧

    系由李完成。对抗战时期之通讯及防空警报之传布,贡献最大。原有的农专作为农学院,地点仍在笕桥。笕桥在艮山门外,所谓笕,即系输送用水之竹管。其后,中央在杭州设立空军官校,亦在笕桥。民国二十六年八一四空战大胜日本,即系以笕桥为基地。农专原任校长为许叔玑(璇)先生,浙江省瑞安县人,早岁留日习农业。玆改由谭熙鸿继任,系留法者。另增设文学院,梅光廸曾任院长,以符大学必须有三个学院之规定。至原有的法专,地点在马坡巷,民国十六年春,浙江临时省政府决议改为训政人员养成所,派

  • 文章韓江昔日的鹽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韩江盐运 盐运路线 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 交通优势

    大埔会刊》第三五期陈明节先生《抗战时期盐运艰辛》一文,阅后感触良深,遂找来饶平、澄海地图,逐一对照文中所述之盐运路线,反复硏究,本文亦顺便对韩江往昔的盐运作一简介。民国廿七年,日寇占领潮汕后,韩江运输中断。粤东、闽西各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食盐缺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盐商只好从沦陷区边缘的澄海东陇(现名东里)购盐,用大木船沿近海经拓林湾运到饶平黄冈,再转驳小船沿黄冈河运到溪头。溪头上岸后,用人力肩挑到高陂,再运到大埔各村鎭及梅县、闽西、赣南各地。由于

  • 文章抗战时期盐运艰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盐运 盐业工作 往事追述

    简单小菜出发至饶平,晚上住宿在简陋客栈中,大统舱上挤一宵,次日晨至盐公司领盐,每人只能承担四五十斤(司码),女孩仅可挑三十余斤,待全体领妥,再行启程,中午抵家,休息半天,第三日上午挑盐至高陂交货,取得微薄工资,补贴家计。过一二天后再次挑运,往返于三地,至运完为止。客家妇人勤俭刻苦,任劳任怨之精神,令人敬佩赞扬,且对抗战时期,民生必需品之供应,贡献尤多,有力出力,不让须眉。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