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扬州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扬州疆域变迁记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68-02-29
    关键字: 變遷 揚州 疆域

    扬州二字,始自唐虞,终于淸末,历四千一百六十六年,屡有更替,范围广狭,综错复杂,亦代有变迁,以至言扬州者,未考当时幅员,每有譌误,爰述于次:扬州在唐,为九州之一,虞为十二州之一,其地极广,夏商因之,至周,吴城䢴沟,通江淮,越并吴,属越、楚并越,属楚,置广陵县,秦属九江郡,(项楚时,为东阳郡)秦并楚,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广陵属九江郡,汉初为荆国,为吴国,后为江都国、广陵国、领四县、广陵、江都、高邮、平安、新莽改江平郡,东汉改广陵郡,统十一县、广陵、江都、高邮

  • 文章南京的沿革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劉驊南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南京 沿革 历代 扬州

    南京在唐虞三代原属扬州,春秋时隶为吴地,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佐灭吴后始在长干里筑城即今中华门外长干里处,但南京之得名,则始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九)之建都南京,其间虽自孙吴迄今,历为国都,但名称屡变,疆域亦时有离合改隶,兹特査诸正史及方志之足征者,硏拟列表于后。南京建都史唐虞三代(公元前二二六六—前七四一)—属扬州,春秋时为吴代,无城邑。査石头东有冶城,相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处,即今朝天宫地。周元王四年(公元前四七二)—越相范蠡、佐勾践复国灭吴,筑城

  • 文章辛亥话扬州(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71-04-16
    关键字: 辛亥 揚州 仁義閣

    往仁义阁道观中,对神焚香立誓,又与运库保管员有烟癖者勾结,垂涎库银。意在邀集定字营士兵,拥孙天生为伪革命领袖,刼银了事。此人囘到营中宣言:「孙天生与孙中山先生同族,已奉密令光复扬州,以定字营为基本队。」。兵士欣然,及孙至,果列队欢迎。案定字营系两淮盐务旧制缉私营之一部,驻南门静慧寺,兵仅一排,且不足数,约三十人而已,所用枪械,仍为独子前堂枪,原定九月十七日下午四点钟乘盐商缴库银时发难,因哨官周桂廷以未奉令不从立毙之,乃延至晚饭后七时许始鸣老式长号进城,司库

  • 文章扬州饮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5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1-10
    关键字: 扬州 扬州遭屠杀 饮食集各方大成 满汉席 菜品 饮食规矩

    先说扬州一段痛史我是扬州人,我也可以说我不是扬州人。不但负翁可以如此说,凡是扬州人,皆可以说:皆是扬州人,皆不是扬州人。这种矛盾的语言,未免令人奇诧。要明白此中奥妙,先要谈一段痛史。当满淸入关,豫王多铎,屠扬州十日。据王秀楚著扬州十日记所载:尸积如山,焚尸簿载八十余万,投河、赴井、自焚、皆不在内。准此推测,扬州之被屠杀者,当在百万以上。扬州、一府城耳,遭此浩刼,可谓地坍土平。眞正扬州人,已无一幸存。待至略定以后,一片荒墟,率由邻近省县人民,移居于此。未几

  • 文章扬州之报纸与报人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6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扬州 上海申报 铨昌祥明信局 江淮日报 民声报 怡情报 驻场记者 扬州报人

    扬州之有报纸,最初系上海申报。时申报用油光纸印,以公门抄为最要新闻,社论偶一见之,副刊尙未有此名词。时在光緖中年,邮局尙未设立,每日由长江轮船带至鎭江,由鎭江交小轮船带扬。扬州经销申报者,为铨昌祥民信局,其址在犂头街。(苏唱街口,大门朝西,斜对过为通翠花街之浴堂巷)。阅户分头报、二报、三报、三种,头报可以阅三日前出版之报,随到随送;二报系于第四日将阅头报之报收囘,送阅之;三报依此类推,阅三报者,其报不再收囘,故亦名「存报」。在铨昌祥管理申报兼司送报者,名

  • 文章一代忠烈史可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7期  作者:恒老 出版时间:1976-07-25
    关键字: 史可法 扬州 卫国忠烈

    在寻欢作乐。可法忧愤而退,値马士英出见,察其言气,大有争权夺势之槪,而将福王蒙在手内,旋接诏督师扬州,在无可奈何之中,可法遂带眷出发,旅程中,风闻左良玉兵变,如论良玉乃忠臣后裔,闻之未可为信。后闻马士英寃屈忠良,尅扣军饷,良玉不甘受屈,一怒之下,病死军中,部将见状,倒戈降淸。及可法抵扬州,淸廷皇叔多尔衮,已占领安徽盱眙,势如破竹,推进扬城,可法不慌不忙,祇有坚闭城门,决心御侮,亲率副将出城交锋,多尔衮见可法智勇兼备,围攻月余,无从破城,乃亲书与可法劝其投诚,可法

  • 文章扬州两淮塩署史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7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8-01-10
    关键字: 两淮盐运使署 建筑结构 谢太傅祠 扬州御寇录 日军侵略

    两淮盐运使署,在扬州新城,其址为汉江都相董仲舒故宅。建置时,在明初洪武年间,及明嘉靖卅四年,乙卯,方建扬州新城。当建两淮盐运使署时,扬州新城尙未建置。运署系在扬州旧城大东门外,用淮盐运税收,为当时国家大宗收入,悉为现银,置于城外,防衞堪虞。嘉靖二年,于署之东南北,各建一门,门甃以瓮,上覆以楼,深广各丈有三,高倍之,楼橹相望,宛若小城,东曰阳宾(俗呼东圈门)、南曰迎薰(俗呼南圈门)、北曰拱极(俗呼北圈门)。明、李锐、有记,此三门直至沦落**时,犹存。凡文武

  • 文章清初明代遗民画家㈡——扬州八怪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5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明末清初书画家 扬州八怪 金农 郑板桥 黄慎 李鳝 闵贞 高翔

    清初的明代遗民画家,有所谓「扬州八怪」,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以绘画来抒发志节的一群,在明朝灭亡之后,满清以异族来掌控国家政权,当时知识份子,痛祖国之沦亡,哀异族之宰割,历经多少次抗争,产生无数次之可歌可泣之斗争,终因大势已去。有的以身殉国,有的隐居江湖,有的借文字绘画来发泄抑郁之气,或以讽谏政局。所谓「扬州八怪」就是属于以书画来抒发内心之苦闷,寄情于笔墨,发挥独特之个性的一群文士。扬州位于长江北岸,属江苏省,向以风光明媚见称,隋唐时期已很著名,迭至清朝康、雍

  • 文章賀文獻發行廿周年紀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汪淮清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地方文献 周年纪念 扬州 诗词作品

    一)扬州旅次与友晤别欲遂生平愿,孤逢万里征;鄕音今未改,忆旧却怆然。相见情何恨,殷殷又别离;明日隔山岳,欢聚无定期。(二)癸酉岁末感怀昔年泛海历千难,梦断鄕关五十秋;往事烟云空念远,三春风雨忆江南。浊世浮生多别恨,白首犹是未归人;莫道情深空自扰,人生几度月团栾。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