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徐州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战役的研讨——徐州会战国军大撤退纪实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9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徐州会战 战争纪实 抗战历程

    兵凶战危,一场战役之后,双方必有死伤,尤以撤退作战的一方,损伤为重。可是本次徐州会战后国军的大撤退,由于能分散撤离战场,使敌无从捕捉我军主力所在,各路退兵,损伤非常轻微,出现奇蹟!这是撤退战一次高度精彩指导的艺术,永留青史,値得欣赏和赞扬!

  • 文章彭城探親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7期  作者:張楓  出版时间:1988-08-15
    关键字: 徐州 探亲纪实 历史典故

    行程四万里,台湾旅游业的拿翘,香港大限前的流浪,「三大件,五小件」的选择,六种不同币値的欺骗,前有「偸渡者」与「单帮客」,后有老兵二万元的补助,「上路」后的心情何堪!香港「赶鸭子」,广州「上海滩」,从空中,海上,陆地,「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中国旅行社」捞了一票。以平常心,唱「四郞探母」与「武家坡」,但求寻亲访友,安全进出。彭城——是古战场,覆乎天下得失。二十五位同行者,或甘陜,或鲁豫,经广州,过郑州,到徐州者十五人。靑年节夜晚归故鄕,四月一日访弘学前

  • 文章漫话徐州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6期  作者:董鼎銘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徐州 历史沿革 战略形势 徐州性情 张昭 刘行本 朱全昱

    一 沿革童年经过徐州的府衙,门前有一大影壁墙,墙上有四个大字,是「九州之一」,当然是指禹贡九州而言,地域包括海岱及淮,有今江苏省旧徐州府及邳县以东,山东省南部,安徽之宿县、泗县皆其地。杨子云徐州箴云:「海岱伊淮,东海之渚,徐州之土,邑于海宇,大野既潴,有羽有蒙,孤桐蠙珠,泗沂攸同……。」汉十三州则其一,其治所各朝代迁徙无定,后汉刺史治郯(山东郯城县);三国时徙治彭城(今徐州市);晋元康改治下邳(邳县),永嘉之乱,寄治淮阴,咸和初寄治广陵(江都县),寻又移

  • 文章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李品仙 出版时间:1987-07-10
    关键字: 李品仙 遗作 台儿庄战役 战斗经过 徐州会战

    李品仙遗著日军攻占南京后,既不能迫我订城下之盟,达成侵略目的,自然骑虎难下,唯有继续西进攻取武汉,或可迫我作整个投降。敌欲进攻武汉,必当先控制长江下游两岸重要地方,始可保后方之安全,尤其需将南北战场沟通一气,以利兵力之转用,因此判断日军在溯江西上进攻武汉之前,必先进犯徐州。十二月中旬以后,敌军不出我方之所料竟以约四个师团之兵力渡过长江沿津浦路北进,又以约六个师团之兵力及特种机械化兵团自德州沿津浦路南下,企图夹击徐州。津浦路南段之敌,其第十一师团于十二月

  • 文章徐州二次会战后写怀曁由渝飞西转兰返渝述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王承黻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徐州二次会战 抗日战争 灾情

    一、徐州二次会战后写怀(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下旬)赤忱勇气斗牛冲,破碎河山仗血缝,战入长期耻自雪,兵交短刃兴弥浓,难消忧国梦中恨,频减思亲镜里容,刼后京杭何所似,又惊颦鼓近开封。徐州会战后黄河决口即事五首才传鏖战近中牟,忽报决河淹豫州,嵩岳有灵怜泽国,苍生何罪付洪流,屠场驰骋无儒将,陆地沉沦乏济舟,天眷中邦如未替,应敎败子早囘头。黔驴自叹野蛮倭,堤破澜狂将若何,野砲争能浮筏楫,甲车终不似鼋鼍,同归于尽宁怜我,玉碎瓦全岂让他,战士血和民众泪,齐流共涨复仇波

  • 文章对日抗战囘忆录(二)二、保衞徐州防敌打通津浦路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徐啓明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争部署 战争意义 徐州会战

    桂待命。程树芬调鄂东游击队司令。杨俊昌系狱,交军法江审判。长官部随由商城至潢川,后又转移宋埠,准备下一回合武汉大会战。回顾保衞徐州,防敌人打通津浦铁路之战,自首都南京于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失守起,至二十七年五月十九日放弃徐州时止,我军在敌人四十余万精锐南北夹击下,与敌人纒斗五个月零六日,竟无法打通津浦铁路线,其意义非常重大:1粉碎敌人三个月亡华迷梦,使敌人陷入泥沼中,欲拔不能。2充分发挥长期抗战,以空间争取时间战略计划。3台儿庄歼敌大胜,敌人死伤二万

  • 文章李宗仁先生二三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1期  作者:陳興讓 出版时间:2001-01-10
    关键字: 李宗仁 抗日战争 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 往事回忆

    一九三七「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十月间李宗仁先生奉命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时,电令广西总部,迅即组编一个宪兵营,尅日开赴徐州执行警卫和督察任务。当时我积极要求参加抗日,被调宪兵营暂任军需。同月我营由南宁乘船出发,抵蒙山后即徒步行军到桂林。那时湘桂铁路未修,我们在桂林补充装备后,又徒步行军达衡阳,再由衡阳乘火车达汉口,然后转车达徐州。第五战区长官部始驻徐州钟鼓楼附近,次年初迁驻云龙山脚之段家花园。我在宪兵营与李宗仁先生直接接触机会

  • 文章半生戎马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1期  作者:周志道 出版时间:1980-07-04
    关键字: 淞沪会战 京沪会战 南京抗战 徐州会战 衡阳受降

    进,约四小时到达一小站登车向徐州前进,不久即到达徐州下车,继续收容工作,斯时探悉师部抵达开封,余亦转向开封师部报到,旋奉令开往湖北荆门整备。此乃撤出南京后之经过也。南京放弃前,衞戌长官司令部,曾召开阵前会议,其目的乃迫大家签名盖章,证明放弃南京是经过大家同意非唐某一人之主张,其实尙有不同意者并当场放声大哭。结果,仍是多数人盖章同意,旋与唐总相率向江北逃窜而去。呜呼!我巍伟瑰丽之首都在悲悽惨烈中而易手矣。斯役本师牺牲最惨,除一五二团第一营营长徐景明率部坚守赛

  • 文章江蘇泗陽境内的徐國古城(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4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6-04-20
    关键字: 江苏泗阳 徐州古城 资料考古 学术研究

    「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又徐州府志载:「武原山,在城南六十里,一名徐山。周穆王命楚伐徐偃王,败走其下。百姓随之者万数。王死,辟石室以祠之,因名徐山,其石尙存」。此次徐国城破,国君为何向西北出奔?因为其公子取虑,仍在外领兵奋战。取虑的食邑,在今天的雎宁县境西南,包括安徽虹县,(今泗县)灵壁各一部份。徐国国君在武原山下战死,或者病死,也许是事实。但楚文王侵略风暴,并未支持

  • 文章徐州市私立建国中学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4期  作者:魯同軒  出版时间:1982-11-15
    关键字: 徐州建国中学 建校史 人员名单

    伪淮海省党务。经陈大庆将军拨日军宪兵司令部旧址,为中国国民党江苏省第九区党务督导员办事处。是年冬该校亦迁徐。留太和县员生、由敎务主任张炎午继续开学。时徐州四围各县,相继被共产匪军攻占,难民学生群集徐巿,于是乃于办事处收容学生六班,并于东车站设分部。三十五年八月睢寗县光复、私立徐东农校迁回睢寗。但在徐之原有师生仍留徐州,乃呈请江苏敎育厅,核准为徐州巿私立建国中学。是年江苏省合作金库董事长陈果夫,函徐州剿匪总司令薛岳将军代觅徐州支库房舍、支库筹备主任张迺钧,以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